篁怎么读音(一首好诗是一幅画)

诗词有4个基本要素,7种搭配

景与事,情与理是诗词中的四大基本元素。 此四元素间存在着七种结合,把握诗词“四元素七结合”,不失为一条诗词入门之捷径。 每一篇诗词的创作,都不妨利用这4个因素来探测,出现了问题,然后磨平,诗词的创作水平就会日益提高。

四个元素,七个搭配,不过是诗词中最为基础的元素和搭配,若细分起来就更多一些了。 要素和搭配的先后次序并不能说明诗词的层次,每个搭配,就有一个层次高或低的工作。 初为诗的人,可先学习写景、写事、写物,再寻求“情景交融”的其它组合方式。

篁怎么读音(一首好诗是一幅画)

【结合一种:写景或者咏物】

一首首诗词,就是一张张图画。 写景还是咏物都叫诗中有画。 把自己看到的景,景,物,以诗语画在图画上,展现在读者面前。 例如:

◎写景:写景。

唐代王维“人闲时桂花落尽,夜静时春山空,月出惊山禽,时鸣春涧时。”一图一秋景,一人一山一桂一明月。 也是音象动画中的花落声,鸟鸣声和溪涧声逼真地表现了出来。

唐代王维“独坐幽篁中,弹琴复作长啸声。林深无人识,月来相照天。”满幅月下鸣琴,风篁成韵,色籁俱清的图画,读来心潮澎湃,神采飞扬。篁(hu á ng)–纤细的竹子。

篁怎么读音(一首好诗是一幅画)

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行白鹭》窗含千秋雪西岭,门泊东吴千里舟。此图十分简练,画面以“两只黄鹂,一行白鹭。”柳天雪地,以船为点底,点缀着照片。黄绿相间,白绿相映成趣,画面色彩鲜明,自然协调。鹂与柳,鹭与天动适宜。终于将“千秋雪,万里船”拉入画面,扩大了画面的视野。

◎咏物:咏物。

隋代虞世南的“垂下清露饮,流响出于疏桐。居声自远方来,不借秋风来。”在《蝉》一诗中,前两句写蝉类的形态,习性及周围环境,后三四句则为点睛之笔,居高处自能致远,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把蝉性人格化为千古“咏蝉”经典。

明于谦《咏石灰》诗:“千锤万凿深山来,烈火焚烧若候闲。粉身碎骨全无所惧,留取清白到人间。”对石灰进行人格化处理,显示出不畏艰险,敢于献身的气概以及洁身自好的高尚抱负。

篁怎么读音(一首好诗是一幅画)

【结合二,叙述】

一首首诗词就是一个故事。写事被称为叙事诗。以诗语刻画一事物,寥寥十余个词,道出了一事物的来龙去脉,功夫也就不容易了。故事引人入胜与否是另一个问题。

“知章策马如坐船,目不暇接落井底睡。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涎流,恨不移封入酒泉。”话说贺知章喝醉了。。。杜甫的《饮中八仙歌》用传神的文字将8位诗人嗜酒恣肆,旷达之像展现得幽默诙谐,栩栩如生,对性格的刻画入木三分。

“清明时节雨过天晴,路人欲断魂牵梦绕。借问酒家在何方,牧童遥指杏花村。”话说一个清明逢雨游,寻酒家。语言平白、自然、生活气息浓、接地气、不做作。这情景也许您不会感到奇怪,雨中即景的景象,您似有过几次的感慨,但都使樊川居士(杜牧)娓娓道来,成为千古名诗。

篁怎么读音(一首好诗是一幅画)

千古名句其实都是自己似曾看过的场景,自己却从不在乎,任人诉说,才恍然明白。早在心中,只为他人帮助写作,于是大家竞相流传,成为千古名句。

【搭配三:写理】

一首首诗词,道出的是一个真理。写道理,叫哲理诗,也叫励志诗。哲理,就是通过一定的事物,一定的事件,或者一定的现象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与真相。道理不通顺,就谈不上什么诗歌。

篁怎么读音(一首好诗是一幅画)

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势,黄河入大海。欲问穷途末路,更登楼。”登高望远、以景入理、以理励志、成了追求理想生活高尚的典范之句。小诗包含着大智慧。

唐颜真卿在《劝学》中以道理激励人:“三更灯五更鸡,是男儿读书的时候。乌发不知勤好学,白首方悔晚读书。”

清人郑燮的《题竹石》以物激情:“咬定青山不松口,立根原于破岩间。千磨万击犹坚劲,任东西南北之风。”

【结合之四,抒情】

一首首诗词,抒发了一段感情。写情称为抒情诗。一首诗词能单写景,单咏物,单叙事,单写“情”的诗词不多,“情”,”理”常常已自然而然地蕴涵于其它题材(组合)之中。

悲怆,例如:宋代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相思、两处闲愁绪。此情无计可以消,只是双眉之下,却是心头之上”以及“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戚戚”等等。苏轼“十年磨一剑,生死相许。不虑而不能忘怀。”

篁怎么读音(一首好诗是一幅画)

豪情,例如:战国时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唐代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未归。”唐·王翰“醉卧沙场君不语,自古征战几人还。”

【搭配之五,景与情】

景和情结合在一起,称为“情景交融”例如:

孟浩然“春眠未学晓,无处不闻啼鸟。夜风雨声起,落花知多少。”风景–春景,情怀–惜春、花落知几许。

篁怎么读音(一首好诗是一幅画)

李白“高看明月光,疑是人间霜冻。抬头看月下,俯首思乡来。”景物–月光;情感–乡情;俯首思乡。

【结合之六,事与理,物与理,景与理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长,岁月如梭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大家所看到的东西(原上草)、大家所理解的真理(一岁一枯荣),于是大家就不关注(野草)、不考虑,是因为野草太平凡。白居易以最直白的话写出,您会发现他所揭示的是大自然本质的法则并成为千古名句。

篁怎么读音(一首好诗是一幅画)

苏轼“横看岭侧成高峰,远远近近高低总是不一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以山水(景物)为据、借景物说理、向人门径、看问题(事)要客观、综合,若主观片面性,则得不到正确结论。

【结合之七,事与情

事与情和景与情这两种结合方式大同小异。

唐·贺知章《少小离家大还乡,乡音难改鬓毛衰》诗:“儿逢不见人,笑问客踪自何来。”诉说游子归乡之情,抒发无限乡情。

篁怎么读音(一首好诗是一幅画)

〔诗词中以“情”为主

触景+生情+得句+成诗。触景就是作者所见所闻所行所想。写诗歌的大致程序简称触景生情。

生活就是诗词之源,不是所见所闻、不是亲身体验、闭门造车、无病呻吟之作,这样的诗歌假情假意、动人心弦、感人至深。

心生万千结,情生万千情,友情乡情闲情。。。。

清代诗家张问陶的《论诗》说:“好诗无非近人情。”几乎每一类诗词都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带着人们的感情存在于诗词之中。

篁怎么读音(一首好诗是一幅画)

〔诗词为歌〕

平仄交替,同押一韵,语句流畅,不谱曲照样能象歌唱那样琅琅上口是格律诗词的基本要求,故诗词又叫“诗”。脍炙人口、一传十十传百的名句。

平仄乱糟糟,韵脚不正,语句不通顺,语意莫名其妙,读来又磕又涩,又苦又拗,写不出“歌”来,也写不出“诗”。

令人胃口大开,“假贱贱”等臭臭诗无法当众咏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广通,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focus/1134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