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强盛,胡服骑射
战国七雄之中除去最终统一六国秦国以及一直游走于后二席韩国、燕国之外,其他四诸侯国也曾经有望统一华夏。
魏国率先崛起,战国初期几百年间就可以吊秦了;占半壁河山、同样被打压得不能抬头的楚国;倚仗鱼盐之利、曾经富甲天下的七国诸侯;为中原抵御游牧民族、军事实力更加令秦闻风丧胆的赵国。
只可惜它们在秦国统一的道路上终成配角。
而此四诸侯国之中,赵国最为可叹,其兴起,得益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举,恰巧那时秦昭襄王还是个“孩子”,并不亲政。
事实上,赵武灵王很早就预感秦国面临着巨大的威胁,于是他又亲自化装成使臣出使秦国,找到了大举攻秦很有可行性的道路。
毕竟秦国东边是函谷关天堑、北边是黄河天险,想攻打秦国而无可行之道实在是不可能。
攻秦的道路已经找好,但尚未来得及执行赵武灵王的任务,赵国便内乱不断,自己饿死沙丘上的行宫里。
赵武灵王死后,赵国并吞秦国之计化为泡影,但仗着赵武灵王的改革余威,赵国军事实力一直十分强横,这样也能使赵国廉颇、李牧进入战国四将之列。
但名将生于赵国却是可悲之举,廉颇与李牧也未能免俗悲剧收场,而且更为可悲的是二人却栽赃于同一个人之手。
这个人叫郭开。
而且他不但不征战,个人能力也是极其低下,并且他凭借自己的力量除去了四大名将当中的两位,仅凭这一点,就连秦始皇嬴政也要谢天谢地,那郭开又有什么下场呢?
一路上升迁的小人郭开
在历史上对郭开记载不多,与郭开有关的事迹只能从别人的传记里找得到一些零零碎碎的记录,但就是通过这些记录可以了解到郭开是谁。
郭开日后能在赵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在于个人能力如何,而在于深得赵国最高领导者青睐。
因此郭开秘密武器是一路溜须拍马。
赵孝成王于公元前245年逝世,翌年赵悼襄王即位,父子二人为赵国正儿八经掘墓人。
赵孝成王执政时,长平之战爆发,赵国青壮年几近流失。
而且赵悼襄王比起自己的老爹来,破坏力还是非常惊人的,他拥有这样的破坏力自然是郭开的功劳,郭开从小就陪在赵悼襄王的身边。
两人好得可以穿件裤子了,等赵悼襄王即位后,郭开理所当然的受到了宠幸,自然,权势与日俱增了。
对比出征沙场的武将们,郭开就显得异常幸运了,他终究不需要冒死换爵,正因为郭开事事得之轻松,才使自己患得患失、怕丢了眼前荣华富贵。
而且出征沙场、显赫一时的武将自然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廉颇则是他们首先需要摆平的武将。
廉颇老了,还可以饭吃吗?
廉颇这个人在战国历史中的知名度是不低的,甚至有很多人都觉得如果长平之战赵国没有用赵括替换廉颇的话赵国并不一定会败北。
尽管这句话仅仅是个臆断,毕竟廉颇对于白起来说,到底孰优孰劣早已无解,但是起码表明廉颇防守能力得到肯定。
长平之战之后,廉颇更以老弱病残之势击败强势入侵边境的燕国,此功亦可称。
但即便这样,赵悼襄王仍然撤换廉颇,郭开自然在幕后出尽浑身解数,廉颇甚至不喜欢蔺相如这样有权势的男人,很自然地对郭开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
因此,廉颇失去兵权。
这令廉颇非常不满意,便带兵讨伐前去继任自己职务的乐乘,乐乘不敌,只好落荒而逃,廉颇因而不敢返回赵国,反而到魏国暂避。
但秦国屡有入侵,赵国也没办法拿出武将来,赵悼襄王想把廉颇召回来,遂派遣使者去查看廉颇目前的情况及其愿望。
郭开这下可又没有做,可他也无法明文驳斥赵悼襄王的话,就贿赂使者,要其回去后讲廉颇坏话。
拿着别人的钱,和别人消灾,这位使者归来后,就向赵王回禀廉颇虽年事已高,但是还是非常会吃饭的,无非是一会儿上三趟厕所而已。
刚开口就断送了廉颇归国效力之路,最后却落得个在异国他乡埋骨的凄惨下场。
如果李牧在场,赵国安会失败吗?
李牧作为战国末期最亮的一颗将星,之所以长期未能入主中原战局,并非因为其尚未长大,而是因为赵国边界存在匈奴之忧。
但李牧是替赵国挡住匈奴。
说替赵国挡匈奴,实际上就是替中原大地挡匈奴,如果没有李牧把匈奴打得残缺不全,它们趁中原内乱而南逃,那怕又要遭灾。
公元前229年时,这时赵悼襄王已死,其子赵王迁即位,但郭开势力更加强大,当年嬴政命王翦和杨端和大举伐赵。
赵王迁还没有考虑到边境上匈奴会不会乘机南侵,于是将李牧召回。
也不说了,李牧就是真秀色,他连续几次把秦军打得大败,令王翦闻风丧胆,王翦怕和他硬不起来,那么只能来软硬兼施了,所以他命人重金收买郭开。
郭开这个人见了钱,便当着赵王迁的面诬陷李牧造反,赵王迁十分恐惧,便下令让赵葱顶替李牧的位置,诛杀了李牧。
李牧死后,王翦不再害怕,直把赵国灭掉,赵王迁则沦为秦国俘虏。
嬴政高兴地发现郭开的死
赵国灭国,郭开可算是功不可没,用最少的亏损得到最大的收益,自然是嬴政喜见的成果。
而且郭开这破坏力之大,也让嬴政无比赞赏,要不是郭开的话,秦想要灭掉赵的话,想必还得费尽周折,若是遭到李牧的一场歼灭战的话,想必就算秦灭掉赵国,以后也无力灭掉楚国。
那么,郭开的下场到底如何?
这一点正史上是不记载的,但是按照嬴政的脾气,应该是不允许郭开到秦国来享福了吧,毕竟将这样一个爱富贵的小人置于左右,谁也不可能安然入睡。
而其中可能性最大的,则是直接为王翦所弑。
但长篇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的作者冯梦龙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给郭开虚构了这样的结局:
郭开因功业受封为上卿,却在其携带财物前往咸阳途中,遭遇劫匪,导致身首异处。
这个结果毫无疑问是大家最愿意接受、自然也最期待的。
综观赵国为秦灭亡之路,并非秦国从军事实力方面压垮了赵国,而恰恰是赵国朝堂上暗淡无光,受小人郭开统治,有才干的名将得不到重用,如此赵国怎么可能不灭亡呢?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focus/8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