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穿着一次,就直接扔掉的东西,你说洗它作甚呢?这里说的就是大家印象中很高大上的一件东西——龙袍。
所谓龙袍是中国古代帝王穿用的朝服之一,因其上绣制了“龙”字形花纹而得名,此外还叫“龙衮”。
除朝服外,龙袍一般是指中国古代帝王穿着的印有龙章和龙纹礼服。
也就是说古代帝王参加某些祭祀、册拜和重要节日时所穿着的印有龙章龙纹的礼服都可以叫做龙袍。
但是,因为是龙袍属衣服,而且皇帝也要穿着,那一定会出现脏乱差的现象,所以问题也随之而来,古代皇帝龙袍脏乱差怎么办呢?再说,皇帝龙袍为何从不洗?
简单的结论是古代的皇帝不能也不会允许同样的龙袍二次穿着。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不应该以现代普通人的眼光来思考古代坐拥天下的帝王。
在我们现代一般人的观念里,当一件衣服不慎被弄脏了时,脑海中首先出现的念头,都是拿来洗洗涮涮,让洗洗涮涮之后再换上。
这一思想,我想广大人民群众都这样认为和这样做。
但是将这一观念套用于古代的皇帝显然是不妥的。
虽说我们也看了很多古装电视剧,以及一些古代的史料等等,但所了解的通常都是一些大事件,而对于古代皇帝的日常生活这方面,则相当不了解。
其他就不说了,单就古代侍奉皇帝和嫔妃们的数量来说,想必大部分人也说不清楚了。
或许有人要说那又能有几个呢?无非是一个皇帝或者妃子,身边有个三五十人伺候而已,这也并不算什么吧。
其实在古代,一个稍受宠幸的妃子周围,至少要有数百人服侍才正常。
这数百人中,既有专为嫔妃们烹饪的,也有为嫔妃们制作衣服的,反正嫔妃们生活中的种种需要,就是由这些数百人来完成满足的。
对皇帝来说,侍奉皇帝的更是数不胜数。
而且如果计算全宫加皇帝和很多嫔妃都要有多少人服侍的话,那么总体数量就更到令人咋舌的地步。
以大明朝为例,最盛时宫中仅侍奉皇室成员内监就有十余万。
而此十余万人之中,又有一众专为皇帝做各种衣服,如清朝时,有个叫造办处的部门,造办处里,就有近万人专做各种衣服织造。
而在这万多人当中,全职编织皇帝龙袍者,高达2602个人。
这类人物的日常任务,是不断地为皇帝编织不同季节和场合所需的各式龙袍,并考虑到有些皇帝即位以后身材的渐变,同一种样式,也要编织相应的多种尺寸。
一句话,那数千人每天睁开眼睛都是在编织龙袍。在他们日以继夜地劳作中,大批龙袍已经产出。
可问题来了,皇帝也就一个,也就是这几个人只为皇帝服务。
面对这样的局面,您说帝王为什么要顾及衣服脏污呢?也比较不去想衣服如何清洗,这衣服有一天穿出去后,直接扔掉,干脆不穿第二遍。
那么为什么洗龙袍呢?根本就没有这必要嘛。
并且,即便是穿一次就扔,皇宫的库房里照样还是堆了不计其数的新龙袍,等着皇帝能够“宠幸”去穿上它们。
但是在多数情况下,相当数量的龙袍很可能直到这位皇帝死后也没有穿过一次。
如果赶上哪个皇帝寿命短,没活多久,那这么多被做出来的新龙袍,就更不可能也没有机会再穿第二次了。
而且它仍然是只有在重大节日或重大庆典时才能穿着的龙袍。就象那些皇帝每天都要穿着的常服一样,它的命运实际上与龙袍大致相同。
说到做到,有些人会质疑,这样不行吗,虽然皇上有钱不假,但是没有必要那么糟蹋了,再说了,在历史上以勤俭持家著称的帝王还真不少,那么少数人呢,总是穿衣吃饭都要折腾一回。
的确,史书中记载了几位非常勤俭持家的帝王,如有北魏孝文帝、唐朝唐宣宗、再加上宋朝宋太祖和宋太宗等等。
这些人,的确有个节俭的名字,而史书中也有关于他们“服浣濯之衣也”、(即穿洗过的衣服)等事迹的记载。
但是应该说明,他们这样做,并非正常现象,而是偶尔为了,而且这样做,也是为了摆人设,塑造一心想俭朴为民的君王形象。
例如唐文宗李昂是唐穆宗李恒的次子,本来自己是不能称帝的,但是却因为当时宦官作乱而杀死了自己的弟弟唐敬宗李湛等人,所以李昂机缘巧合之下才得以拥立为太子。
而当他即位之后,厉行节俭、革除弊政、一心要将大唐再一次带上光辉。
特别是勤俭持家,李昂更带头就跑,树立榜样,如他有一次为自己的模范作用而特地穿件洗过三巡的裙子,再趁与官吏商议朝政之机,故意说出自己的意见,以便官吏能跟自己学。
从这一事例中可以看出古代皇帝就算穿洗了衣服也不像咱们现代一般人一样正常,只是偶尔为了、而且还为了一些目的如摆人设什么的而这样做。
而且唐文宗这些故意摆人设非但没有奏效,甚至翻车。
当时他给大臣们看了他那件洗过3次的衣服,柳公权还在,柳大人对唐文宗所做的一切,都当场提出批评。
他表示,一位明智的君主最应注意的就是不要为佞臣所惑,能够听取忠臣们的意见,至于“服旄濯之衣”则完全是枝末小节之作,和治国无一毛钱关系。
这句话说得唐文宗心里也很惭愧,从此,再没穿上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故意跟群臣瑟瑟地。
因此要知道,即使帝王要穿洗,臣下也不会答应,因此除非在极其特殊的条件下,绝大部分帝王,都不能将一衣穿二次。
既然一件衣服不会再穿第二次,那自然就没有洗的必要了。
同在唐朝,另一个事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唐太宗李世民之妻长孙皇后就是历史上颇为俭朴的皇后之一,其这一美德,很多史料都有所记载。
“后性尤俭,凡服御者,取予之而已”—《新唐书。食货志》
我的话意如何?意思是说长孙皇后人品俭朴,对衣服的多少要求,不像别人那样弄了一堆丢三落四不穿衣服,但要求弄得衣服足够穿就可以了。
由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即使勤俭持家的长孙皇后也不会二次将一件衣服穿出去,只是她没有其他人的浪费,只求穿足。
所以还是那句老话,做为我们这样一个普通人,不可能将自己的想法与生活方式,套用于古代皇帝,他们坐拥天下富贵,光是宫中为其编织的龙袍便有数千人之多,那么多人侍奉着一位皇帝,那么制作而成的龙袍用堆积如山的话来说也不过分。
既然新龙袍那么多,为什么还得洗衣服呢,穿上之后就直接扔掉就好。
除这一原因外,另一点是龙袍材料及工艺造成龙袍不能水洗。
大家知道,凡丝线类绣品基本不允许水洗。
原因是什么?由于这类丝线类绣品一旦沾上水分,则很可能褪色,绣花晕染,花扣扁平塌陷。
并且,如果水洗这些绣品,还会造成版型变样、褪色等情况。
而这种种现象与状况,对那种丝线类服装来说,绝对是个灾难,因此,只需水洗,便等于毁掉这件服装。
而古代帝王的龙袍正是这丝线类服饰。
就拿明朝皇帝龙袍来说吧,龙袍的技术使用了具有”织中之圣“的缂丝工艺且材料多使用具有”、寸锦寸金“美誉的云锦。
缂丝技术,强调“连经断纬”,这一技术对织造水平有很高的要求,但云锦,却是古代织物上,汇集了历朝织绵技术艺术的集大成,发展到今天,还不能通过机器织云锦。
如此精湛的技艺和名贵材料编织而成的龙袍又如何敢于用清水洗涤?但凡沾上水,那么衣服就完蛋了。
不要说龙袍了,是古代唱戏人身上套着的那件外袍,谁都不敢用水洗,一旦弄脏或变味,只有挂在通风处,请人以白酒喷洒并以此清洗此外袍。
唱戏穿戏服就是这样,皇帝穿龙袍那个更是怕水洗。
也有古代龙袍编织过程中,为突出皇帝高贵与身份,用金线绣制,或缀以名贵珠宝等,这些物品若下水搓揉,那时便会逐一脱落,一旦这样,这龙袍便算被毁掉。
因此,古代帝王的龙袍、永远不会被洗掉,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量太大,帝王根本无法穿着,于是一袭龙袍就穿在身上,不会有二次穿着,所以不需要洗涤,接下来是龙袍材质与做工,这也导致它不能水洗,毕竟一旦沾上水,那么这丝线织出的龙袍会发生形变,掉色,所以不敢随意洗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focus/82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