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对学习有了强烈的兴趣,感受到了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趣味,对学习内容有了更深地理解,增强了课堂实效,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使我们课堂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
一、何谓教学情境
所谓教学情境,就是课堂教学中因教学内容不同而设置的、与学习主体相适应的、对学习主体发生作用和引起某种情感反应的情景,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建构性学习,有学习背景,有景象,有条件地进行学习活动。
二、为什么创设情境
对于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这一生活小常识可以形象地解释问题。
把15克食盐摆在眼前怎么咽都难。但是把15克食盐放在一碗美味的汤水里,早已经在享受佳肴的同时不自觉地把15克食盐都吸收进去。
情境对知识的作用就像汤对盐的作用。盐要溶解在汤中以便吸收,而知识则要溶解在情境中以展现生机与美感,便于学生去理解,消化与吸收,即情境之可贵。正如赞科夫所言:“教学法一旦能够接触到学生情感与意志领域、接触到学生精神需要时,该教学法便可以起到很高的效果。”一,创设教学情境,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二,引起学生探究欲望;在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
三、创设情境原则
真实性:应努力让情境逼真或贴近现实,并于现实生活中有所发现。学生面对“眼见为实”这一丰富,鲜活,生动的客观事物,通过探索与情境有关的问题来完成话题的意义构建。
接近性:所创设的问题深度应略高于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有一定思维容量与强度,要求学生通过努力去想,“同化”与“顺应”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在采摘水果的时候一定要“跳跃才能获得”。
诱发性:创设教学情境必须确保新设情境能够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和积极思维。
合作性:教师创设情境,应考虑到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使组员间快乐沟通,相互合作,共同攻克学习难题。应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使其学会沟通与分享所获资讯,想法与结果,在赏识自我中学习赏识他人。
层次性:学生学习活动经历了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渐进过程。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尽量根据学生实际体验和感知,搭架学习,做到层次分明、梯度分明,兼顾问题之间的联系和转换。
融合性: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既要注意兼顾师生间的沟通和协作,又要允许学生大胆质疑,这样才能把课堂搞得“乱”,要使课堂“活”,还必须兼顾教师与学生思维的碰撞,使教师与学生互相启迪,互相诱导,从而达到浑然一体,和谐共振。
四、如何样设置教学情境
01
在理念与精神境界的前提下,创设教学情境
师生优美的思想情操,是教育教学情境创设之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形成良好教学情境最重要的条件,拥有一颗美好的心,就能拥有一份美好的感情。因此,唯有教师对学生倾其所有,他们才会将自身的存在和人的美好理想相关联,而不只是为升学和谋生。如此,学生的学习活动就能转化为美的精神享受,就能产生融洽的,令人兴奋的,触动学生情感与意愿的教学活动。因此,各科教学应以思想教育为首要目标。
02
以教学目标为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
所设置的情景应真正服务于教学,若仅仅是为情景设置情景,则是虚假教学情景。情境只有在为教学服务的时候才能叫做好的情境,不能为教学服务就是多余的。这一方面需要教师从生活情境出发,对教学问题进行适时提炼,避免“流连忘返”于情境之中。另一方面发挥情境功能,不“浅尝辄止”,将情境创设当成教学“摆设”。创设情境应适时地、恰当地进行,力求言简意赅,同时又服务于课堂教学。
03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学生在年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设计情境的时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进行设计。如分析学生对讲故事,玩游戏,模拟表演和直观演示有没有兴趣,以及学生适合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情境。教师只有抓住学生思维的脉搏,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去激发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会让他们不自觉地从已知的,肤浅的东西中不断地领悟未知深刻的东西,同时步入新知的领域。
04
情境应注重时代性
要以动态,发展的观点审视学生。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学生们从各种渠道获取了大量信息,智力发展水平也有了较大的进步。我们所设置的场景,也要给人时代的味道。我们知道,素材永远落后于时代,因此,教师要对教学进行反思,对素材,要抱持尊重,理解和充分利用的态度、改造和创新的心态来处理,不要让素材禁锢了教学和思维。努力创造出充满时代性,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来唤起学生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感情。
05
教师的教学艺术,是创造好情景的保障
教师自身也是良好的教学情境。因此,就需要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业务素养,语言表达,面部表情,动作姿势,板书,实验等技巧及随机应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真正了解并掌握课堂上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观念,并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而这些又必须通过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创造才能实现,因此教师自身也是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唯有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下进行学习,才可称之为有效学习。
五、教学情境创设的一般步骤
01
明确教学目的、学习教学内容、实施“三维”目标
课堂教学总要达到某种教学目标,而具有某种学习内容预设的教学情境就是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与内容。所以,教师想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就需要仔细地学习和细读学科课程标准所对应的阶段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具体实施。明确课程性质,目标,研究内容框架等,认真研究并实施课程标准提出的相应教学评价建议。
02
营造和谐学习气氛,诱导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主体,就必须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学,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在探索,发现中学会学。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挖掘素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时,正确地引导学生以探索,发现的方式参与深层次的知识学习过程,让他们的思想,感情深深地融于获取知识之中。教师要注重对知识自身周密性的发掘,营造一种民主,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带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的亲自参与下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以达到对知识的把握。
03
利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验的教学情境素材
教学情境就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设置的,所以教学情境一定要与学生的认知状况相一致,一定要贴近生活。
良好的教学情境必须为学生所熟知,并能从他们个人的经验中发现类似和可理解之处。您要想创造出成功的教学情景,教师必须理解学生、熟悉他们的生活和认知状况。教师要以家访为载体,以和学生谈心为契机,以师生一起参加多种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并积累多种有益的材料和资料。唯有如此,才能够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当中发现和甄别他们感兴趣、和课堂联系密切的材料。
04
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制定教学方案
创设教学情境、拟定教学方案,都要考虑到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叙写、教学材料的加工和编写、主要教学情境的设置、教学行为选择等问题,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制定教学方案等诸多问题。新课程下,老师要努力让课本知识变得“活”。在设计教学情境与教学方案时,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与现有知识科学地、艺术地处理与扩充教材,以形成可供操作的教学思路。再创造一教学过程。
05
为同学们可能遇到的问题编制预案
创设教学情境要用到很多信息技术手段,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这就必然要涉及到很多学生动手操作,分组合作等、交流研讨这一学习活动可能会涉及到很多设备器材运用,材料搜集,活动安排等等。为使课堂教学有效地创设情景,不出问题或少出问题,教师在课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器材是否准备充分,重新审视小组活动方案是否可行,有条件的还应试办。
当教师事先设计好教学方案时,也许已预估了学生行为,但是教学是动态产生的,而学生行为往往和事先预估的结果不符。此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将教学转化为对学生原有直接经验进行逻辑归纳与引申,提高其体验性与生成性。唐朝诗人杜牧说:“学非探其花而自拔其本。”意即学习不应流于形式,只注重形式的火爆,寻根究底。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时,不应仅仅图个表面热闹,应充分考虑学生课堂上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广通,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focus/93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