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国家,春秋战国时代所上演的一场场气势磅礴的历史大剧里,“荆轲刺秦王”的事迹无疑是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在某些影视剧,文学作品中,对这一桥段的演绎或提及是重复的。 看或读的时候,也许有不少人都会为故事中角色的一系列行为而着迷:从荆轲和秦王慢慢翻开图卷、到卷内地图暴露、到荆轲手持短剑追秦王、又有边有一男子用物品抛掷荆轲扰乱行动、直至秦王退出才能挥剑斩荆轲。
但这些镜头中,几乎没有人会留意那一卷短剑,更没有人会知道其上所绘内容。 仿佛这柄短剑暴露的刹那,这画轴便失去其存在意义而为众人所漏掉,视线也全被现场随后发生的一连串惊险举动所吸引,至于卷轴丢在哪里则无人问津。
但谁要是从头再来看“电影”,就可以看到那些镜头的出发点,或中心就是这不起眼的画卷。 如果不这样做,荆轲就不可能将短剑带进大殿,如果不这样做秦王也不会丧失戒心,而是听任一位敌国勇士的到来。 当荆轲手拿装有樊於期头像的木匣、以及手拿绘有督亢地图的木匣来到正厅时,秦王并没有在意为什么面色发白的秦舞阳或看着樊於期头像,首先是:秦王说轲说:“起来吧,拿武阳所持地图”,使荆轲站起来,拿着秦舞阳所持地图走上前去,然后是众人皆知的场面。
这是什么画面使秦王这么上心呢? 当然,秦王当时已通过荆轲收买的宠臣、中庶子蒙嘉得知这是一张“督亢(音同gang)”图,那这张督亢到底在哪里呢? 为什么能引起秦王的如此关注?
督亢之具体部位
清代《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在直隶省保定府着录中有几条“督亢”线索,罗列于下。
定兴县:1。
1.定兴八景,督亢春晴。
2.督亢陂位于范阳城内。 亦称盐台陂。
容城县:1。
1.督亢沟
2.督亢陂《刘向别录》说:督亢者燕膏之所也。 《风俗通》说:亢者,莽莽苍苍。 淫淫漭漭而无涯际。 橘山人说:居燕者,所以命督也。 位于范阳东南面,新城西南面,即是容城的北界。
新城县:。
1.县,北距白沟河30里,督亢亭之南,。。。。
2.《快圃志略》说,新城古督亢者。
3.督亢亭位于县城1里处,燕太子丹画督亢图,令荆轲饵秦之地。 后世即以其地为阁。 现址海拔两三丈,凸出物表,两水之间的紫泉芹河烟碧数顷,尚宜迟眺。
上面的叙述既给督亢以具体的定位,也表明此处为什么有“督亢”之名:
居燕中,遂命督之。 亢即莽。 淫淫漭漭而无涯际。
督就是中央,统帅的意思。 亢是广大的。 从字面上看,可得此处为中央较高处,幅员辽阔,地势平缓。 而督也有“重要”之意,其重要性能左右至燕国之命运。
此外,透过以上地名并结合清代保定府图,可得“督亢”大致范围。
清代属保定府
有了古,今地名相对照。
定兴和容城县的县城地理位置和现在相同,新城县城就是现在高碑店市新城镇所在地。
范阳城就是现在的定兴县固城镇。
由于三郡均有督亢之名,甭管陂,亭沟壑壑,则表示督亢范围横跨或涵盖了三郡。
战国时期督亢
督亢亭位于新城县北30里白沟河畔。为什么燕太子丹会在此给荆轲送地图呢?非常明白,当时秦国大军已陈兵于燕国边境线上,距离燕国的重要督亢地区已异常靠近。太子丹等大人物靠近边境恐有风险,距离太远也不便于指挥部队或联络秦国人交谈。因此,距边境有一定距离的“督亢”腹地是最理想的选择。
督亢陂位于范阳东南面,新城西南面,容城北面界内;陂即水塘之意,古时水利灌溉工程中使用频率较高,与今水库相当。
此外清代阎尔梅《燕赵杂吟》中也有这样一句话:“古来膏腴环督亢,中山气感壶炊”。,还有清代沈元沧《涿州》诗云:“风云气概楼桑中,泥土膏腴督亢图”。都可知道督亢为一地肥“膏”之地,加之还有人工筑起的督亢陂等,似乎督亢为燕国之“仓”。
由有如此面积已相当辽阔的督亢“水库”,也可分析出需水库提供水源之”督亢“面积较大,若以燕太子丹交荆轲图之地后人所建之”督亢亭“为核心,并与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大师谭其骧主编之《中国历史地图集》燕太子丹图之”督亢“范围相对照,画椭圆形之”督亢亭”,约是也算是精确之“督亢之”范围?
督亢地区图示(小编就不做图了,凑凑看)
“督亢”图对秦王的含义
其实非常简单,对已兵临燕界的秦军而言,将补上情报“短板”,而督亢处还可能得到粮食补给,这将有助于快速展开对燕国进攻,进而减少他们“灭六国”之战。 也许有人会觉得,秦国自从开始向外发动战争,其各国情报是否还知之甚少? 是否还要等某一个情报,才可以发动战争去对付一个国家?
事实上,秦国情报能力恐怕实在不行
就拿荆轲刺杀秦王的事来说事:
今天我们在某影视剧中要是看到刺客有动作的时候,就必须先保密再说,以免被暗杀的对象得知之后加大防卫力量让暗杀的难度系数呈几何倍数上升。 但荆轲刺秦王自燕国出发前,不但“太子和客人都白衣冠寄”,而且有挚友高渐离的击筑高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就连悲痛欲绝的夏扶也唱道:”拔剑自尽,以壮其志。 接着荆轲“于是就车走了。”
闹得如此热闹,秦国上上下下竟浑然不觉。 也许这是燕国保密措施做得不错的一个因素,但是它也可以同时暴露秦国情报系统不足或无能。 假如秦国人的情报系统奏效了,燕太子丹肯定会受到极大重视,燕国君臣易水河边做出这么大举动都会第一时间察觉,快马加鞭把情报赶在荆轲乘牛车前送上秦国,以后的场面也不会出现。
不只是秦国本身的情报系统不可能,燕国同样擅长掩饰
燕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地处最北之地,而它的核心区都“蓟”又远离中原地带诸国,在同他国人员、物资的交流上处于不利地位,但在保密上却处于有利地位。 大概燕国君臣亦觉察到自己这一长处,随时留意强化信息封锁。
后代郦道元写《水经注》,曾经调查过离京城“蓟”较远的易水边上设立“下都”武阳之事,并将武阳之职能定位如下:1。
“昭王礼宾广延,方士至於郭隗,乐毅之徒也;邹衍者,剧辛之俦也;宦游说者,自远道而届者甚众。非欲使诸侯来客而伺隙燕邦也;故修连下府,馆南面垂。”
燕昭王修下都城武阳就是为了礼待客人,大批有名望的人来了,但是燕国虽然想要用好这些人,但是也担心他们探知燕国境内虚实,所在之处只是在此建了下都城,放置了客人。
如果没有地图的话,秦军进攻燕国的时候或许还真的要严肃对待
这里所说的“认真对待”,固然指自然环境,粮食补给及交通条件等因素,都有可能使秦军攻击陷入困境,或蒙受损失。 关于燕国的军队因素,还能哈哈。
1.路远,燕国粮食产能不强,秦军得不到物资。 除督亢一带外,燕国各地都不富庶,成书于一百多年前的《史记》中就这样描述燕国:“有鱼盐枣栗饶“。仅水产与山货而已,粮提皆未提,关于督亢是粮的主产区吗,到底有没有粮,在无图以前,秦国大概只闻其声而不知其具体情形,从中反映了督亢图的价值。
2.燕境至国都“蓟”境内河流和湖泊沼泽众多,地势复杂,不利于进军,若前往燕国都蓟境内,穿越燕境最先通过的是“督亢”区,那里有大型“水库”督亢陂”,再往里是易水,涞水,拒马河,白沟河,永定河,潮白河等近东西向河流,即使是距督亢不远的今黄河,那时候也是天津境内入海之地,江河湖海密布,地势复杂可想而知,要想成功进军到陌生地域而不走地图是不可能的,非战斗减员是不可能的。
对秦军而言,进攻下燕国也许只是早晚的问题,它们面对的那些难题并不能称之为什么,但余若获得督亢地图就能节省时间,获得食物和避免重大伤亡,在秦国上上下下都很受欢迎。
荆轲刺秦王之策虽未能得逞,但他带来的督亢地图终于为秦军提供了帮助,同时也成功地触怒秦王,使得秦军灭掉燕国所需时间明显缩短,并于次年(前226)攻取燕都蓟。这对燕国而言,既有讽刺也有可悲之处。
你所知道的事情是否如此呢?请大家在文底进行探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his/10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