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根源深在女祸,女者,颜色也,宦者之所害,不在一头。” ――欧阳修五代史宦官传序
当我们查阅历史资料时,总要注意“宦官”“太监”两个术语,而在许多人的理解中太监和宦官是一回事。
可以严格说来宦官与太监实际上是有比较明显区别的。 这不禁让人产生了好奇心:到底为什么要把二者搞混?
宦官和太监
下面就宦官与太监的问题作一简要的介绍。 据了解,宦官是我国古代专为君主和家族役使而存在的男性奴仆。 它们以处理宫廷杂事为主,不得参与国家政务。
但因为这类人整天和皇室成员打交道,所以他们中有些野心家就想办法使皇帝注意和依赖他们,进而达到由仆役变为大臣。
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问题就是宦官当初未必就是阉人,否则嫪毐就不会冒充宦官入宫。 以后久而久之,皇帝才发现用不阉人宦官会把皇室血脉搞乱。
因此,皇帝开始提高阉人作为宦官的比例。 并且自东汉时期起宦官都是阉人担任。
就太监而言,它最初只是一个官的名称,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后,宦官始充太监和少监。此后,“太监”开始在历史文献上大量出现。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问题是,待到明朝时官宦权势越来越大,这时才有了位高权重的内监才叫“太监”,譬如说说内廷十二监之主。
而待到清朝时,大家都称一切宦官为“太监”,这就造成了许多人印象里太监好像和宦官殊不可分。
还有“宦官”之名的来历,亦耐人寻味。因天上有个叫“宦”的星座,恰好在帝座的西边,所以又有人把“宦官”作为帝王近幸的称呼。
两者混为一谈的理由
最初由于宦官和太监职能不同,几乎无人把二者混为一谈。而从前面我们对于太监以及宦官的描述中你就可以看出。
二者之中宦官最初被视为家臣,后渐渐演变为一种须经生理阉割后才能出现。至于太监则经过了官职——高级宦官的称呼——所有宦官的称呼这一系列变化。
而宦官与太监作为概念是由于太监自清朝以来就成为一切宦官之称。
刚开始对这一改变大家其实都有些接受得不佳,但久而久之大家对宦官的感觉和观念都要比宦官要深得多,所以几乎没有人去追这两者的区别。
补充道
最后,我们最好再加一点。其实,古代太监来源是多方面的,最为普遍的是作奸犯科者、主动进宫者。
作奸犯科者有时要受到宫刑后再送进宫中服侍师傅,但这种人危险性较大,所以皇室很少安排其服侍师傅。
而主动进宫做太监者,不是为了攀附权贵就是为了改善生活。而且除上述两类外,也有因无户籍而被政府禁止黑户的。
所以他们就被阉割了,然后送进宫里去了,这几个人比前面两个人好像运气更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his/10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