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的武器是什么(附丈八蛇矛图片)

读过《三国演义》就知道吕布手跳方天画戟、关羽使一口青龙偃月刀、张飞兵器丈八蛇矛。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就写明,“张飞造丈八点钢矛”,在与黄巾贼交战中,“张飞挺出丈八蛇矛,手起来的地方,捅了邓茂的要害,翻了个跟头。” 电视剧“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蛇矛”各版本张飞的形象,也已经深入人心。 人们普遍认为除吕布戟靠得住一点外,关羽和张飞的兵器都是小说家们想象出来的,“关刀”可能只出现于宋代,而“蛇矛”却以讹传讹。 然而成都武侯祠《三国志大展》中的蛇形铜叉文物却有些颠覆了我们的认知,为张飞的兵器提供了另外一种合理想象。

电视剧里张飞手拿丈八蛇矛的画面

张飞的武器是什么(附丈八蛇矛图片)

 

张飞到底用的是什么样的兵器?

张飞到底有什么兵器? 据正史《三国志》载,曹操率领轻骑追刘备时,赶上当阳长阪,刘备抛妻弃子先退,张飞领二十骑断,“飞据水断桥上,瞋目横矛说:‘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不敢近。” 由此可见张飞所用武器为“矛”是确凿无误的。 正史上的矛是蛇矛吗,演义上丈八蛇矛有什么根据? 事实上小说不能是完全凭空臆造的。

关于张飞“丈八蛇矛”,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蛇矛”是指何种兵器,二是“丈八”的长度问题。 目前一般认为张飞手中的蛇矛是三国时代使用频率最高的长兵器“槊”。 《三国志》有张飞“瞋目横矛”,苏轼《赤壁赋》则有曹操“横槊赋诗”,广为流传。 东汉末年刘熙《释名·释兵》记载:“矛长丈八者谓之矛,当即所执之,言其矛则杀人。还说激矛、刺激、截击,能刺激截击敌阵的矛。” 据《说文解字》释名槊、矛,从木朔,又作戟。 汉末服虔的字典《通俗文》说“矛长丈八,名曰槊”。 由此可见,“矟”与“槊”同,不过是异体字,都是指长度为“丈八”的一种矛。

刘熙,服虔和张飞同一时代,其字书所载武器亦为汉末三国时期常用武器。 张飞使用的“丈八蛇矛”应该叫“丈八槊矛”或“丈八,矛也”。 蛇矛,不是指矛形似弯曲蛇形,但由于“蛇”、(she)类似于“槊”、“矟”、(shuo)音,故槊矛误被称为蛇矛。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蛇矛“蛇”不只是由于音近讹传所致,而与“鉈”形接近误写亦是其原因之一。 鉈,也作鉇、鍦和矛字旁的椸、柂字等,本义是指短矛,扬雄《方言》称,“矛者,吴扬、江淮、南楚、五湖间所称之澶也。或称其为旄。或曰高。” “鉈”反切音“尝蛇反”接近蛇音,而且形状相近,蛇矛作为矛被误传的可能性很大。

那么,东汉三国时期的“丈八”究竟有多大? 据考古文物记载,这时期最短的古尺是1974年宁夏固原大坑堰东汉墓出土的彩绘骨尺,长22.95厘米; 最长的古尺1978年安徽南陵蔴桥乡吴墓出土的漆木尺,全长25厘米。 就两汉至三国全境而言,古尺出土长度多在23厘米以上,少于24厘米,西晋后一般只有24厘米以上。 我们用东汉一尺等于现在23厘米(1988年在陕西凤翔唐志庄东汉墓中出土,长铜尺)来算,一丈八尺等于4.14米。 也许不少人会质疑《三国演义》里张飞长8尺、身高1.84米、抡起4米长的长矛,凭臂长能不能抡顺? 他不觉得累? 就算正史中号称“万人敌”的张飞臂力过人,用4米多长的矛挑刺敌人,这长矛不会弯曲、折断吗? 一句话,违背了力学原理。

根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长枪长一丈三尺,若按明代一尺等于34厘米计,明初长枪约4.42米,如此漫长的兵器,估计也正是明军在和蒙元交战时,为了对付骑兵之间的矛盾所创造的。 嘉靖年间,名将俞大猷在大同与北方游牧民族骑兵作战时,他改造出来的“八步枪”长约三四丈,大概长度在10米—14米之间。 元末明初,罗贯中看惯了明军中近五米高的长矛,而在其笔下张飞那四米长的长矛并不十分修长。

如果4米长矛实在是言过其实、不可思议的话,也有另外一种说法是张飞丈八蛇矛是一丈八寸,不是一丈八尺。 或按东汉一尺为23厘米计算,一丈八寸约2.5米,若矛杆长一丈(2.3米),矛头长八寸,矛头不到20厘米,看来又嫌过短,若泛泛而谈矛长约2.5米,也算是中等长。

《大三国志展》西汉蛇形铜叉

张飞的武器是什么(附丈八蛇矛图片)

 

文献与考古上丈八蛇矛

我们认为张飞所用的兵器丈八蛇矛是长矛中的槊,又称槊矛,崐矛,长2.5米~4.5米。

正史中还记载了蛇矛这一武器,并且是丈八蛇矛的一种,它的产生年代离张飞时代并不遥远,它是魏晋时期。《晋书·刘曜载记》里有个猛将叫陈安,西晋南阳王司马模帐下都尉,后拥兵十余万人,自封雍,凉,秦,梁四州牧和凉王后,为前赵刘曜所擒。陈安所用武器为丈八蛇矛,史称其格斗时,“左手奋持七尺大刀、右手持丈八蛇矛、近交时刀矛皆发”。陈安死后,民间《陇上歌》歌咏这位壮士,“七尺大刀奋湍急,丈八蛇矛左左右,十荡十决未有目前。战始三交失蛇矛之功,弃我其无骢窜入岩幽者,以为吾外援之悬.”说是前赵将军平先与陈安三次交手,刚从陈安手中夺过蛇矛,就把陈安的兵器夺了下来,弃马隐于深山,终于被擒斩。

至于陈安所用兵器,也有《陇上歌》“丈八长槊,左右盘曲”之说,陈安蛇矛是矛形似蛇还是槊矛异写尚不清楚。不过唐宋以来诗词中,“蛇矛”“丈八蛇矛”倒是很常见,名家笔下也比比皆是,他们可不是受《三国演义》影响。

唐代李白《送外甥郑灌从军》有“丈八蛇矛出陇西”,皎然诗有“胸中豹略张阵云,握内蛇矛挥白雪”,李绅诗有“龙节双油重,蛇矛百练明”,温庭筠诗有“蛇矛犹转战,鱼服自囚拘”,杜牧诗有“犀甲吴兵斗弓弩,蛇矛燕戟驰锋铓”,宋代宋祁诗有“列侍百重围虎戟,酣歌丈八忆蛇矛”,徐积诗有“文章馀事可用兵,蛇矛丈八折羽旌”,周邦彦诗赞薛侯马“蛇矛丈八常在手,骆马蕃鞍云锦袍”,元末明初张以宁诗有“丈八蛇矛石二弓”,凌云翰诗有“丈八蛇矛成武”,明代宋濂诗有“欹石排蛇矛等”、“蛇矛犀甲,八扎弓”等,李梦阳诗有“毒弩蛇矛”、“蛇矛横卧,刀剑芜杂”等,清代钱大昕诗有“十决蛇矛逐贼急,黄沙埋骨道苍茫”,俞樾诗有“既怜重若挽牛弩,又讶轻如盘蛇矛”,黄遵宪诗中有“手持蛇矛,身长丈八”……在此仅举几位着名代表诗人为例,也有不少提到“矛”,若为和龙剑,虎戟,犀甲,牛弩,角弓等、兽盾之类的武器对打时,矛必为“蛇矛”、矛长必为“丈八”。古诗引蛇矛例子颇多,有便于对打,却并非完全出于对打,或是出于诗歌韵律之需,这种兵器不可避免地存在于现实存在之中,如龙纹或龙形剑、虎纹或虎形戟、牛角弓和犀皮甲。那么多诗人引蛇矛只是槊矛或者郦矛的错误说法,或者矛俗称蛇矛,这也很难让人信服,究竟矛叫矛,槊叫槊,蛇矛,可能更多因素还在于矛头的外形。

对于蛇矛造型,成都武侯祠《三国志大展》中的一把蛇形铜叉能给我们更多地诠释。这种蛇形铜叉虽为西汉时期的遗物,但是在汉末三国时代张飞若使用同类武器并不令人奇怪。

西汉时期蛇头形铜叉出土于云南石寨山滇墓

张飞的武器是什么(附丈八蛇矛图片)

 

云南李家山出土西汉滇国蛇形铜叉

张飞的武器是什么(附丈八蛇矛图片)

 

西汉滇国蛇头形铜叉在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高达30厘米、圆形直銎、銎部浮雕蛇头、眼突、蛇口大张、蛇信向前延伸成分叉前锋。圆形鼗下端的装木柄是一种形似矛的武器。从又一件西汉滇国铜叉中可以看出,该兵器总体为蛇头状,叉身似蛇口吐蛇信状,椭圆筒状鼗面装饰蛇鳞纹。这类蛇形铜叉矛类兵器,锋面叉开,其杀伤力可超过普通直矛,可称为古代“仿生兵器”,又可从农具或生活用具衍变而成,除在实战中做兵器外,还可在仪仗中做礼器。蛇为凶毒之物,人对它怀有恐怖和崇拜之心,拟蛇形制造兵器,似可平添一丝神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his/1070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