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印首先要考订篆文,篆文既已清楚,对它的情况仔细落想应该怎样配法。 有二印、有一繁有一简、有一短有一长、本未相配的、宜与未配; 如遇四字印,有一字不配,宜以三字就之,若三字又不可就,亦宜以不配配之,或反得情趣,万勿牵强凑合。 章法既成,从容不迫地落墨,落了墨也不能就算是奏刀了,恐其灵气已减,而放在案上,待兴至或晓起精神振奋,再运一刀,便刻得自在妙处。
篆体的宜印:
一种是大篆,是周太史从苍颉之书中取法加上刮利的或同或异而命名的,其方法圆而不规、方而不矩、与六义相合、成其天然。
一说小篆,李斯改省大篆文字,破圆作方,悉异古制,称小篆,法文似铁石,势若飞扬,一点一画,矩度不苟,藏妍精朴茂、寄权巧端庄、冠免浑成、斯是中律。
一种是悬针文,为后汉曹喜所作,其方法是用小篆为质素,用垂露为文意,画出纤直的细末,如悬锋的针尖。
其一为柳叶文,晋卫瓘第三世攻其书,备擅众体,此摹写上古蝌蚪之书,然首尾皆细巧,形似柳叶,故名柳叶文。
一种是铁线文,形似铁线、瘦健传神、圆润干净,不能像细汉文那样端方正正,应该像秦文那样袅娜。
其一是大白文、汉印多以此体为体,法取平正娴静,其损益挪让以隶为通,应不失六义、转运欲灵、布局当密。
一、细白文力求平正、章法绵密、心稳手稳、发力一冲、一气成篇、极具风。
其一为满白文,最称端庄,文务充溢,字取正平,致须眉流畅,与隶合流。
其一,切玉文必须平和典雅、温雅传神,它的转接处意在笔外,犹如书家的有笔无墨便是。
一种是圆朱文,元代赵松雪好作此篇,其文字圆润转媚,故名圆朱,欲丰神流,似春花舞风、轻云出岫。
用刀的方法:一刀一走,叫复刀;刀放平了,如果贴着地面,叫覆刀;刀走了,叫平刀;刀回来了,叫反刀;疾送了,叫飞鸟;飞刀也叫冲刀;不疾速,要抛回,要把放得更远;涩刀也叫挫刀;锋在两旁摩荡着,像负芒刺刺;刺刀也叫舞刀;刀直切,叫切刀;接头转接处意在笔外,留下的刀叫留刀;刀埋在印文中,叫埋刀;既复补刀。还有单入刀,双入刀,轻刀,缓刀等多种刀名,虽然不可以不知道,但总要做到刀下有轻有重,有扬有抑,有劲有劲,多中锋而少侧锋,随时保留古人的书写方法,如果信笔而为或过饰,就会出现呆板软弱的毛病。
笔底虽贵重劲健,但最忌讳怒笔,要知道银钩铁画者,实出于虚和之盛,并非狂怪怒张。
凡夫俗子的笔气各出于本性,有的出于轻秀之笔,有的出于厚重之笔,各有其致,千差万别,然可得其趣,皆成佳品,只是俗而不韵,虽雕龙镂凤也不足以观之。
刻印大的粗文不臃肿,细的文字要爽健;刻小印应当宽绰而具风神。如刻印朱文不论尺寸,到底以精细为好。
秦文的转角是圆的,汉文的转角是方的,这就是秦汉之分,一印不能夹在中间。
印虽要遵行秦汉,但元明诸公印之佳也可为法,只是时尚习气断非让毫厘染在笔。
董文敏云临帖时异人不需相其耳、目、手、足、头,当观其姿、笑、气、流之所在。临古印也是如此,只取其神在非烟非雾之间耳闻目睹。
汉印的结字是最好的,选择其不背六义的,必须逐一记录,并不时查阅。
刻划朱文要流畅,使如春花舞风;刻白文必沉凝,使如寒山积雪。落手处豪放,使如壮士舞利剑;收拾处谨慎,使如美女拈针。本文博士语是。
篆刻一技艺,也能怡养气质,如果专于精工,则不免消耗灵气,也乏天趣。坡仙云:诗不求工,字不奇巧,天真为吾师。此二语最得怡养之术,闻其声。印的佳者为三品,分别为神,妙,能。轻重得其中之法,屈伸得其外之神,笔未及而意已达,形未存而神已存,印之为神之品;委婉得趣,疏密不拘一格,增、减、合、六、挪、任、依、不刻、印、妙;长短尺寸中规方圆之制、繁简去存而不怠惰局促之失、清逸平正之印、能品之印。又谓少士之性情亦非能事,但胸有一书、眼底无事、笔墨之间另具潇洒之态,乃逸品之作,此所以存乎其人而不为功力所能致仕者,故昔之人以逸待劳而置神品。
琴有无弹,印也有无刻:石坏无刻,篆配无刻,义不雅无刻,器不利无刻,兴不至无刻,疾风暴雨,烈暑祁寒无刻,至无韵无刻,非识无刻,此谓八无刻。还有不能刻的五种:不精诣的刻、不通文义的刻、不精篆学的刻、笔不自信的刻、刀不信笔的刻。有志者事竟成,斯道者能不慎舆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广通,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his/13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