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令人匪夷所思。假如项羽当年当上皇帝,也许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他统一天下也就更有可能了。可他怎么就没有当上皇帝,要叫什么西楚霸王?笔者认为,主要是由这些因素造成的。
首先,项羽对于秦始皇帝制缺乏全面了解和承认。
项羽为楚国贵族项燕之孙,在其思想中,不承认秦始皇达到过大一统,只以为秦始皇兼并六国,是侵略。于是他与陈胜遥相呼应,高举反秦旗帜,终于灭秦后,其内心画面是复国。恢复原诸侯国。
当然,它不可能完全像过去诸侯国那样,楚国地位应高于六国,约等于“春秋五霸”之霸主。故其国号有“霸”。此外,此楚与前楚也有异,即此为项羽所复。其项羽故里彭城,位于楚国西部。而且项羽光耀家乡情结浓厚,因此,其国名也就多了一个“西楚”字。最后,他的国家就叫做“西楚国”,他本人就叫做“西楚霸王”。
二、项羽称王很仓促,即使要当皇帝,那时候也没有当皇帝的资格。
称帝应具备哪些条件?对照秦始皇当皇帝,则需消灭全部诸侯王,即起码要使全部百姓不再有军队、不再有土地、全部变成平民百姓,才算做皇帝。然而,那时候的局势,不过是他率领诸侯灭掉秦国,大军仍掌握在那些诸侯王的手中,土地人口掌握在他们手中。因此完全没有当皇帝的资格。
也许有的人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项羽没有当上皇帝的资格,又何必草率地称王?其一,项羽渴望衣锦还乡。项羽取咸阳时,有劝谏说不要烧毁阿旁宫而在咸阳当皇帝。但他说“富贵不还乡,似锦衣夜行”必须烧掉。结果劝他的人嘲笑他“没有文化是可怕的”,他就杀了人家,最后把都城定在了家乡彭城。由此可见,他称王的心思有多么迫切。
其次,项羽对这些诸侯王完全不放在心上。对他来说,即使诸侯王想要造反,但是他想要消灭诸侯王也不过几分钟而已。所以,先当王,过足当王瘾,慢慢把这些诸侯摆平。这样大概也算是个考虑吧。
三是。项羽本身的个性使他不得不称王。
厚黑学始祖李宗吾曾经评价项羽有“妇人之仁”的一面。也就是项羽不忍杀这些诸侯王。这一点与刘邦不同。刘邦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卧榻之侧岂有别人鼾睡”,所以刘邦当上皇帝后,要杀功臣。他之所以这么做,有其个性上的原因,更因为他是模仿秦始皇。项羽对秦始皇并不承认,加之其人品这一“妇人之仁”,因而也就不会作出杀害功臣之举。例如章邯和其他三位秦将降清他后,按通常惯例,这类人,为防谋反,通常不受重用,即使被杀也在所不惜。但他非但没有杀死他们,反而封他们为国王,并将他们置于最重要的位置(置于三秦之地,以防不测,刘邦最为放心不下)。又如在鸿门宴上,范增这样一再提醒自己杀了刘邦,但就是不杀刘邦。可谓心潮难平。当然,还因为他打架激烈,完全不把那些家伙放在眼里。
有些人也许不会答应,他们会说,你们说项羽是“仁”之心,干嘛要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事实上,项羽这个楚国贵族的后代完全没有将降卒视为自己心目中的奴隶而已。一,问题的提出。二是他的做法不过是那些人对他的违逆罢了。违逆他的人都要杀人;并且顺从他、留了下来、连恩都还了。
正是由于这种品格,他封了这些诸侯为王,后来他就自封霸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广通,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his/62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