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黄河三角洲作为中国暖温带保存最为完好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为中国乃至全球研究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发展与演变提供了最佳地点与天然实验室,为保障黄河三角洲乃至环渤海地区的生态安全提供了天然屏障。
这几年来
在美丽富饶的黄河口,活跃着许多观鸟人的身影,经过人们的辛勤劳动,更多的鸟类得到了人们的发现,保护和尊重。其中就有我们熟悉的丹顶鹤和天鹅。它们不仅是黄河三角洲上一道亮丽风景,而且还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都会吸引大批中外游客前来观赏。现在它又成了“鸟的乐园”。
不断加大生态保护
东方白鹳由候鸟转变为留鸟
随着晨间小鸟的啼鸣,山东省东营市公安局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局四级警长杨华章拉开了为期1天的序幕。第一件事就是在指挥大厅里的巨幅电子屏幕上,显示出了他所熟悉的,多达252个监控探头画面,为他提供了一个实时远程巡查的平台。在黄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辖范围内,有很多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也不乏一些像东方白鹳等濒临灭绝的物种。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需要得到怎样的保护与救助呢?”这就是我们的‘东方白鹳’!
“东方白鹳是世界珍稀濒危野生鸟类。自2006年以来,我们先后在食物资源较丰富地区设置人工巢30余个,并在每一个人工巢上设置监控设备。10多年来,正由于我们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东方白鹳才由以前的候鸟发展到今天的留鸟。真正做到将家安于自然保护区内。
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
因为以巡护观鸟为主,杨华章与队友还被称为生态警长。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保护鸟类人人有责”的理念,让更多人认识到了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而生物多样性却遭到严重破坏。东方白鹳是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警”,他们每天都要对鸟类进行巡查,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旦发现私挖乱采或偷猎滥捕行为,就会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制止,从而减少违法犯罪发生。
据杨华章介绍,一般都是用警车,摩托车,水陆两栖车,无人机以及徒步这5种方法来检查。在他看来,’这些都是最简单的方法,但也不是最好的办法。”如果你每天只巡逻一遍的话,那么一个月以后可能就要换一种工作了!”杨华章笑着说。“检查一责任区域的时间约为2个半至3个小时,检查完该区域后再到下一责任区,一般都是这么检查下去的,日子也会过得差不多。
民间爱鸟人士经常观察
鸟种不断增加
黄河口除拥有杨华章等设备精良的观鸟人外,还拥有一群民间爱鸟人士。从2003年至今,他们已经走过了10多个年头。10多年来,他们每天都会准时来到黄河三角洲这片湿地,观察鸟儿的生活习性和行为;同时也会记录下这些鸟儿的活动轨迹。每一年,它们会定期前往东营市不同区域观察鸟类种类,数量,通过记录在案和拍摄照片,持续刷新全市鸟类数量,目睹全市生态变化。
国庆期间东营市观鸟协会郭建三理事长便带着成员们来到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这一季鸟类进行了观察。他说:”现在有很多人不知道我们的存在了,’观鸟节’活动开展得怎么样呢?“”我觉得这个活动很好啊!“郭建三笑着对记者说道。“那个季节是候鸟刚迁徙的季节,”他说:“主要是发现一些大型的旅鸟、本地的留鸟和夏候鸟繁殖出来的雏鸟。
河南孟津黄河岸边的鸟类研究员马朝红今年51岁,同样是以实际行动守护着这些湿地鸟儿们,一守就是20多年。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保护它们的重要性。”马朝红告诉记者,“我们每年都会给人们介绍一些有关鸟类方面的知识,希望他们能有所收获。马朝红表示,秋天正是候鸟南迁之时,这正是她与观鸟者最为激动之时。近年来,飞越头顶的鸟类种类不断增加。
她说:“因为春秋两季都是鸟类迁徙季,”“因为我们前段时间见到差不多有200只在泽中过境,还有一些在这边过境,另外一些在那边过境,还有一些其他种类的,泽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鸟类。
据马朝红介绍,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成立之初,当时自然环境曾受到严重人为破坏。
“这20多年间,是由原来的坏变成了好的。其间大约是2010年左右,黄河滩发展尤为严重,出现了不少采砂船,2017年进行整治,县里也花了不少钱和力气进行整治,如今至少漫步黄河滩上,举目四望都能看见鸟儿飞翔的身影。
以“环志”的方式
实时监控鸟类动向
为深入研究东方白鹳迁徙路线及生活规律,研究者们还做了一个重要任务——为幼鸟“环志”,并为幼鸟戴上拥有世界上惟一号码的套环及卫星跟踪器。
东方白鹳是世界上最大的“环志”幼鸟种之一。近日,中国科学院古嵴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无人机搭载微型摄像头和GPS定位装置,首次实现了人工遥控下对野生东方白白鹭的远程跟踪拍摄。目前,该技术已进入实验室阶段。在海拔12米高的鸟巢中,东方白鹳会对幼鸟进行跟踪,当幼鸟离巢后,它会用其翅长和喙长来判断幼鸟的位置,并将其挂在巢上,然后用带着彩环的金属环作为卫星跟踪器,随时跟踪。
国家鸟类环志中心副研究员陈丽霞说,卫星跟踪器作为一种非常先进的“环志”工具,员工可通过卫星对鸟类的运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从这些定点传回的讯号中,我们能知道鸟类迁徙路线及活动区(包括越冬地点)。若为幼鸟的话,前一年并不繁殖;到何处度暑假;离巢或迁徙前,我们能知道幼鸟部分的活动区域。
据悉,员工们已连续几年对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环志”,再加上本年度“环志”的20种东方白鹳幼鸟类,共“环志”东方白鹳69种。
据国家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目前为止,已记录到的东方白鹳数量达到了7400只左右。
十一放假期间,自然保护区内再次迎来来自全国各地观鸟爱好者的到来,望着一群群大雁,野鸭在周围飞来飞去,游来游去,马朝红也与观鸟爱好者一起完成了一次和亲密好友的集体性相聚。
他说:“其实鸟儿在我眼里就像是朋友,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我都会有所期待。不打扰鸟儿,要尽量保护好鸟儿的栖息地。因为栖息地一被摧毁,就会变得一无所有。马朝红笑着对记者说道,“我希望我们国家能够把鸟类保护工作做得更好!”她是中国鸟类学会理事长、北京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主任马朝阳。马朝红表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his/7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