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水有源树有根的道理,理清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来龙去脉,还要从曹操的咽气儿算起。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仅有短短的五句话,但它所横跨的年代,长达三百多年之久,而且它所包含的政权,也有数十个之多。
并且,在这段时间里,有一大部分,是华夏最为黑暗和混乱的时刻。
那么导致这高达几百年的混乱和黑暗是怎样产生的?此外,这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魏晋、南北朝是什么?
按年代先后,要从曹魏政权开创者曹操咽了一口气之后开始。
曹魏时期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此时,曹操已是极人臣,虽无天子之名,但确有天子之实。
此后,他的儿子曹丕在司马懿和吴质的辅佐下在与继承权之争上大获全胜,终于在曹操因病去世后(公元220年)继承了魏王王位。
又于曹丕即位后不久,又逼汉献帝禅位于他,终于他即位为皇帝。
曹丕所建立的政权是“魏晋南北朝”里的“魏”。后人又称“曹魏”。因它没有达到大一统而只能算割据政权。
曹魏政权建立以后,曹丕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颁布了“宦人为吏,不可过署”“后族之家,不应辅政”和“群臣不许奏太后”。
此外,曹丕对藩王的控制亦很严格,如经常改变他们的封地、收回他们的兵权与治权、以及行动上亦被密切监控等等。
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借鉴西汉各诸侯国作乱和东汉宦官干政,外戚强盛的经验教训,目的都是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从而把权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严格说来,曹丕这一举措,的确是有一定的效果,然而它带来了严重的困扰,而也是这一困扰,使得最后曹魏覆灭。
问题出在哪里?是宗亲们势单力薄以致后来无力防止外臣夺取政权。
果然,曹丕死后,伴随着外臣司马懿及其家族的兴起,朝政大权遂渐为他们所控制,特别是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在曹魏宗室曹爽的带领下一举败北,完全掌握主动权与话语权。
从此曹魏在司马家族中基本成为“一言堂”。
至甘露五年(公元260年),司马氏势力进一步扩大,而当时的魏帝曹髦,因不甘心受制于司马氏,遂决心亲自带兵讨伐他。
却不料曹髦在司马昭的门客成济的当街下遇害。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家离天子只差一步,终于在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逼魏帝曹奂禅位,自己登基称帝。
司马炎所建政权国号“晋”,史称晋西。
西晋的建立,可以说是司马家族三代四人(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以及司马炎)共同“努力”的结果,原本是曹魏臣子的他们,通过极为无耻的方式,窃取了曹魏的江山。
更有甚者,司马昭在大街上弑君,算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这就注定他国祚不长。
其实也是这样的,西晋立国没多久,乱世就如期而至了。
西晋时期
司马炎即位后在十余年内完成西晋一统,而早期励精图治还开创了“太康之治”等好局面。
本来,按此潮流,西晋会逐渐步入鼎盛时期,但是伴随着司马炎晚年的放荡和继承人上的失策,西晋却开始一步步滑向深渊。
空前混乱的局面以司马炎死后开始。
司马炎的传人、史称“低能儿”司马衷说:“不如吃肉糜”就是来自于他的口实,当然如果只是自己笨也不算什么,重点来了,他有个极会“作”的妻子贾南风。
贾南风成为皇后后,便将双手伸到朝政中去,并为完全专权擅政与楚王司马玮和汝南王司马亮联手,先将太傅杨骏及其身后杨氏集团清除,后又将她们铲除,并着手策划怎样除掉辅佐自己的两位司马家族的藩王。
首先为贾南风所除,就是汝南王司马亮了,那时候贾南风向楚王司马玮撒谎说只要帮助她除掉司马亮就可以了,那之后大权尽在司马玮手中。
而且司马玮也不知道这是什么计谋,很顺从地下手杀司马亮。
可结果贾南风立即反目,自称司马玮假托皇帝手谕恣意诛杀重臣,于是,司马玮糊里糊涂地被贾南风奉天子之名下了死刑。
到现在为止,朝政基本上落在贾南风一人之手,这也是西晋史上“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
而此只是乱世之始,贾南风当政后,因为无子,便有了对付太子司马遹的心思,终于经过一番精心设计,把司马遹嫁祸于死地。
太子司马遹的死令司马家族藩王们彻底愤怒,于是纷纷向贾南风发起反攻,最后在赵王司马伦安排下将贾南风赐死并将其族全部诛杀。
因诛杀贾南风之举,赵王司马伦功最显赫,加之其辈分也最显赫,遂呼风唤雨,成了当时西晋的实际执掌者。
而司马伦此人,野心勃勃,他执掌政权一段时间之后,认为不能只做个藩王而已,皇帝是最合适的事业,于是,就索性废了晋惠帝司马衷亲自即位为帝。
而且司马伦刚刚即位,便受到哥哥们的坚决反对。
为啥呢?要知道大家都姓司马,既然如此,凭啥就你司马伦有资格当皇帝?没办法,咱别的司马都得做了。
“三王起义”就这样爆发。
三王起义是指当时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三人为讨伐司马伦而组织起来的一次军事行动。
在这一行动中,双方发生了一场恶战,历史上记载当时为此战失去生命的士兵和百姓,达10余万之众。
而且最后三王方面大获全胜,司马伦被囚之后赐以死亡,三王大获全胜之后河间王司马颙迎回晋惠帝,使他再次即位复位。
但是众所周知,晋惠帝不过是个傀儡而已,而在那个时代真正执掌政权的却是仗着他拥有“拥立之功”的齐王司马冏。
可这时问题又来了,三王起义就是司马家三藩,司马颙专权自然让其余二藩也出了力。
因此,其余两位藩王——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决定征讨司马颙,而且,又将长沙王司马乂拉入。
最后,在太安元年(公元302年),经过一番混战,司马冏被杀,因为这一战是长沙王司马乂第一次打进皇宫,所以,他就趁机控制了朝政。
而发动这场战争的司马颙、司马颖,却反而衰落了哪些利益。
没落得个好处,当然让这两个人都不愿意了,于是翌年即公元303年司马颙与司马颖又结成联军攻打司马乂。
又正当双方人马拼杀之时,东海王司马越混入其中,趁司马乂兵败精疲力竭之机,收买部下一举俘虏司马乂,并且活活烤死它,还要割下它的首级献给司马颙。
由此看来,乱局中的赢家,是司马越,司马颙与司马颖。
那一切至此平息?当然不是,在这之后,执掌大权的司马颙勾结司马颖,强令废时任太子司马覃而改司马颖为皇太弟。
而且这种运作,自然也引起了别人的不满,孰不知皇太弟的含义,是未来的皇帝,所以,舍不得司马颖做未来帝王的司马家族的其他藩王们,也就重新行动起来了。
第一个采取行动的是东海王司马越纠集军队讨伐司马颙、司马颖,怎奈技不如人最后兵败出逃。
此后,司马越之弟司马腾见其弟兵败,为泄国愤,在其封地上杀了朝廷官吏,这也说明他不愿再受朝廷节制了,可朝廷又何尝甘心呢?
于是当时执掌政权的司马颖动员力量发动了讨伐司马腾的战争。
而且因为朝廷气势汹汹,司马腾以为自己打不过,和弟弟司马越一议,索性请了一群“强有力”增援。
什么样的援军?是时游牧民族即乌丸,羯朱,鲜卑等许以重利以助胜司马颖。
至此八王之乱对外部力量的干预得以展开。
这样下去,司马颖就自然不敌,于是惨败归降,趁着败北之机,一开始扶持自己的司马颙就直接取消皇太弟之名,并把他禁锢到封地成都,终于于公元306年赐死于国。
司马颖去世时,只有二十八岁。
而这一边,乱世还在继续,因为有外族骑兵相助,司马越和司马腾两兄弟虎头虎脑地硬把司马颙赶出长安。
司马颙刚一逃走,长安就顺理成章地落入司马越之手,司马越率领鲜卑骑兵进城,鲜卑骑兵不受司马越命令,在城中开始疯狂地烧杀抢掠、足有二万余人丧生。
此后,司马越迎晋惠帝司马衷回国,从而成为另一位权臣。
然而晋惠帝归来不久就暴病身亡,于是司马炽在司马越主持下即位,就是为了晋怀帝。
又正当司马炽即位后不久,为平衡大权,下旨将流放在外的司马颙召回,封为司徒,正当司马颙收到诏书、高高兴兴地赴任时,被南阳王司马模遣人扼死于车厢内。
不仅如此,司马越之弟司马腾也于公元307年遭手下杀害,此外参加八王之乱的范阳王司马虓也在家中毒身亡。
到了这个时候,八王之乱的八位司马家藩王只剩下司马越一人活了下来,同时也预示着八王之乱第二阶段已经过去。
但是第二阶段的结束并不能代表着一切都结束了,之后司马越就开始为怎么对待自己请来的胡人感到头痛,而这些胡人来了也不想离开,如果不计较,朝野都骂个狗血淋头,管他什么,他就没有这本事了。
最后,极度沮丧的司马越无奈地踏上征程,目的是打退那些胡人,却没有等到战争爆发,便因害怕等原因而命丧出征之路。
至此,八王之乱真正告一段落。
而当司马越在征途中战死时,其部下随行的十余万晋军立时乱作一团,见此良机,匈奴石勒毅然起兵,包围了十余万晋军前后枪杀,终于,十余万人马全军覆没。
从而使西晋最后主力全军覆没,再也没有可战之兵了。
紧接着同年年中(永嘉五年六月)刘渊的儿子刘聪鼓足勇气,直捣洛阳,制造出“永嘉之乱”,晋怀帝司马炽在此期间被杀,接任的晋愍帝司马邺虽然有反攻之心,却怎奈大势已去,在公元316年时为刘聪俘虏。
最后被刘聪百般侮辱的晋愍帝司马邺所杀,到了这个时候西晋才正式灭亡了。
西晋覆亡,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本身就玩得死去活来,当它覆亡之时,华夏大地上的乱世又进一步加剧,北方也随之步入五胡十六国,并最终发展成为几个强大政权交替出现的“北朝”。
而南、逃到这里的司马家族宗室却在士族拥立下建立起东晋,并随着东晋的覆灭,不约而同地演变为几个强势政权交替出现的局面,被后人称为“南朝”。
二者相加就是“南北朝”。
北方是指从五胡十六国到北朝的时期。
成汉时
成汉建国之初,是益州蜀郡巴氐族酋长李特之子李雄之子,起初,八王之乱爆发,李特乘势率地方百姓反晋,自封镇北大将军。
此后,李特在西晋益州刺史恶战中,不小心阵亡,在其去世后,其弟李流又继续带领百姓征战,但是一年后李流亦因病去世。
待李流去世时,李特的儿子李雄继承首领之位,并带领百姓打下成都,此间,李雄先是自称成都王,后来即位为帝,国号“成”,史称成韩。
不过,在李雄病逝后,成汉便陷入内乱之中,皇室为了夺权,展开了血腥杀戮,加上继任的皇帝一个比一个不靠谱,各种作死,因此国势愈加衰弱。
终于在公元347年东晋大将桓温讨伐成汉时,末代成汉皇帝李势投降了,成汉政权就这样灭亡了,前后只存在了43年。
汉赵(前赵)人
汉赵开国皇帝是匈奴贵族刘渊。
南匈奴单于后裔刘渊最初在司马昭时也以质子身份居住于洛阳,至西晋开国时又被晋武帝司马炎任命为匈奴北方都尉。
凭借这一地位,刘渊天然地暗中扶植着他的力量,至司马炎去世时,外戚杨骏为笼络他,竟授予他指挥匈奴五部军事之权。
而至八王之乱时,伴随益州蜀郡李特起义,刘渊开始蠢蠢欲动,时刻准备反晋。
有道是正在瞌睡旁递个枕头,正当刘渊准备兵马之时,成都王司马颖找上门来,让他做自己外援以战胜东海王司马越。
在这方面,刘渊是求而不得的,明面上听司马颖的命令,其实在暗中,便紧张地集结匈奴五部来进一步做好反晋的准备。
最后刘渊经过充分的准备,和司马颖分道扬镳,将“汉”作为自己的国名,追封后主刘禅为孝怀帝,建立了汉赵(前赵)政权。
政权确立之后,刘渊就谋划攻打洛阳,却没想到军队刚刚开拔刘渊就因病去世了,而且王位,是由他的儿子刘和所继承。
然而刘和称帝时间不长,却被其弟刘聪杀死继承皇位,随即刘聪率兵攻破洛阳,将晋怀帝、晋愍帝杀死,推动西晋覆灭。
而早在刘聪即位前,成汉(前赵)中便有一位不断上升的人物,这个人就是石勒,而且,当刘渊在世时,石勒已是成汉(前赵)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至刘渊儿子刘聪病故时,成汉(前赵)内乱爆发,石勒乘机宣布单干,终于花了约十年时间消灭成汉(前赵)。
成汉(前赵)共存在了25年。
后赵时期
石勒在灭掉前赵之后翌年自封为大赵天王,很快即位称帝,其建立的政权被后人称为“后赵”。
至公元333年即石勒即位后三年,他病死,继位的是儿子石弘,然而石勒堂侄石虎当时势不可挡,石虎终于废黜石弘而自己即位,称自己是居摄天王。
而且石虎在历史上还是个有名的暴君,在任时横征暴敛、外加沉溺于酒色之中,甚至还曾经杀死过自己的几个儿子,反正在他任内,后赵上下简直就是天怒人怨。
待石虎因病去世后,即位的正是自己的小儿子石世,但是石虎当时的第九个儿子石遵并不情愿,就这样,经过一番谋划后,石遵废黜杀死石世自立为皇帝。
但是在石遵执政时期,触怒石虎养孙冉闵时,如何激怒?最初在石遵举兵推翻石世的时候,曾经承诺冉闵如果事有所成就立自己为皇太子。
结果冉闵心服口服,所以在石遵即位期间没少出什么力,可是等石遵即位后,却又立另外一人为皇太子,让冉闵异常恼怒。
恼怒之下,理所当然地进行了复仇,因此冉闵与义阳王石鉴联手,顺利地废杀了石遵。
废杀石遵,冉闵拥石鉴即位,然而不久冉闵就废杀了石鉴,他即位改元魏氏,史称冉魏。
但是后赵至此还没有完全覆灭,石虎另外一子石祗自立为襄国皇帝,又举兵发动了讨伐冉闵的战争,最终不但没有得逞,还被属下杀死。
至此后赵灭亡了,冉闵皇帝当然没有当多久了,最后他还是被前燕开国皇帝慕容儁杀死了,而且伴随着他的去世,冉魏灭亡了。
前凉快一下
远在西晋末年,西晋时期西北部凉州,以刺史张轨为相,实力日益强大,渐成为一方割据诸侯。
而张轨和他的后来者,建立起来的政权就是“前凉”政权。
本来前凉国势力颇强,但是自公元353年后,就一直处于持续内乱中,终于公元376年才为前秦灭亡。
前燕时期
前燕之建立要追溯到后赵石家人互相残杀之时,那时辽东地区,鲜卑人慕容氏族继续兴起,因为他们日益强盛,东晋迫于时局,只好册封慕容家族为燕王。
从而慕容家族建立诸侯国史称前燕。
但真正使慕容家族进军中原者,却是石虎之子石祗,石祗自立襄国为帝之后,为能够打败冉闵,请来前燕慕容家为援兵,即前面所说慕容儁。
结果冉闵全军覆没,前燕则因这场战争信心大涨,就在准备进攻东晋的时候,中途杀出一群黑马将国家灭亡。
是谁?是前秦。
前秦时
前秦的缔造者是后赵前大将符洪的儿子苻健,前秦在他的手中迅速发展起来,到苻健外甥苻坚登基时,更通过一系列的政策使前秦国富民强。
凭借实力,当然是开疆拓土了,再加上时任前燕大将的慕容垂来投靠,于是苻坚出兵攻打前燕,前燕被前秦攻下。
苻坚不但灭前燕,顺便也灭凉州张氏所建的前凉和一些北方小势力,终于,于公元376年基本实现北方统一。
到现在为止,五胡十六国前半程已经过去,后半程就要开始了。
后燕南燕北燕后凉西凉南凉后秦西秦胡夏
苻坚是后燕人,后燕开国皇帝是投靠前秦慕容垂的苻坚,苻坚统一北方之后,坚持出兵讨伐东晋,但却被淝水之战击败。
眼看苻坚惨败,本来附在前秦头上的各方势力也蠢蠢欲动起来,慕容垂也不例外。
慕容垂可以说是最早跳出水面对抗苻坚,在其封地上自封燕王,取消前秦年表并建立后燕政权。
及慕容垂为王,遣叔父慕容德守邺城,至慕容垂病死,儿子慕容宝即位,并遣慕容德赴山东平定叛乱。
结果,这个慕容德一去就没再回来,并且还在那里自立为王,而其建立的政权,则是“南燕”。
正当慕容德建国之时,后燕国内再次闹翻,国主慕容宝惨遭弑君,他的哥哥慕容熙即位继承王位,然而慕容熙即位之后为政残暴,于是于西元407年为中卫将军冯跋杀害,后燕由此灭亡。
慕容宝死后,冯跋拥慕容宝养子慕容云即位,延续燕国国号,并被后人称为“北燕”政权。
北燕的寿命非常短暂,慕容云即位后不久,便被手下离班杀害,而冯跋将军平定动乱之后,索性自己当上皇帝,至冯跋驾崩,儿子即位,但皇位尚未温暖,便被冯跋兄弟杀死篡位。
最后,公元436年北燕为北魏太武帝所灭,至于慕容德所建南燕却是他去世后第4个年头——公元409年东晋刘裕所灭。
此外,有一个西燕是慕容垂外甥慕容泓建立的,但是最后外甥打不开舅舅,早在慕容垂在世时,便随手灭掉了慕容泓手下的西燕。
这就是慕容氏建立了一系列燕国,在此基础上又有前秦分崩离析之后形成了若干政权。
淝水之战之后,苻坚战败,原依附于前秦的他族乘机自立,即前面所说的慕容政权系列。
而且当这几个政权成立之时,苻坚异常恼怒,于是派遣其子苻睿讨伐,而当时陪同他的幕僚是羌人大将姚苌。
结果前秦军队败走华泽,苻睿遇害,姚苌则逃往渭北。
姚苌于此纠集部分族众,同时还建立政权自立“万年秦王”,被后人称为“后秦”。
姚苌建立后秦不久就出兵讨伐苻坚,终于擒获并杀死了苻坚,此后,苻坚之族孙苻登为关陇氐人所拥即位,结果为姚苌嫡长子所继承,即被后秦第二任皇帝姚兴杀死,到现在为止,前秦算灭亡了。
但后秦因姚兴病死不久,就被东晋太尉刘裕包围,终于在公元417年才被灭。
此外,还设有西秦,西秦是陇西鲜卑族乞伏国仁修建的,他原是苻坚手下的大将,最初淝水之战前夕陇西起义,苻坚便派遣乞伏国仁去镇压,不料乞伏国仁很快被苻坚击败。
因此,平定反叛之后,索性自立于此称王,史称西秦。
及西秦前、中、后历四主、国祚共三十七年之久,终于,为铁弗部族人赫连勃勃建立的胡夏政权所灭。
在此基础上又有后凉,北凉,南凉,西凉等。
后凉的缔造者,又是苻坚的大将,名叫吕光,最初摧毁前凉的正是他,淝水之战后苻坚派遣吕光到西域讨伐,到达西域之后,吕光借助他对西域的影响,将原来前凉领地内的政权建立起来,这就是后凉。
后凉建国后不久,属下建康太守段业便打了一面与吕光作对的大旗,最后还对外宣称是凉王,因实力靠北,故其政权称北凉。
但西凉开国国,为段业所建北凉敦煌太守李暠、南凉开国国,后凉广武郡公秃发乌孤。
而这些“凉”政权,吕光之后凉灭于南凉和后秦及北凉政权包围之下,李暠之西凉灭于北凉,秃发乌孤之南凉灭于西秦,关于段业之北凉最后灭于北魏太武帝。
又如曾灭西秦之胡夏政权亦为北魏所灭亡。
这样,五胡十六国绝大多数能够登上台面的权力,都已彻底覆灭,最后的赢家,就是前面所说的北魏了。
终于,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完全统一北方,北方从此步入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时代。
再来说南方,也就是东晋到南朝的时期
最初八王之乱发生之初,战场以北方为主,南方所受影响不大,所以,保存了司马氏族部分人口。
其中琅琊恭王司马觐的儿子司马睿被西晋所灭后,又于建康即位做了皇帝,复建晋廷,即晋元帝,史称晋。
但是由于接连发生的几次内乱和一系列失误政策的影响,再加上内部不团结,东晋建国一百余年之后终于灭亡。
而第一个代替东晋的政权是南朝宋,又称刘宋。
南朝宋时期
南朝宋开国皇帝是刘裕,出身低微,青年时期也爱赌,曾家财万贯,后得出身琅琊王氏王谧举荐,刘裕参军,成了东晋低级官员。
参军后,刘裕骁勇善战,特别是平定孙恩起义后,刘裕不但骁勇善战,而且指挥有力,擅长以少胜多的战争,为其后来的兴起打下了坚实基础。
至东晋由权臣桓玄控制朝政,刘裕因为政绩好而晋封楚王,从此桓玄立意僭越,其妻观于刘裕的气度,便建议桓玄除掉刘裕,但结果,桓玄却选择了拒绝。
结果,桓玄的篡位工作,还真的遭到了刘裕的强烈反击,刘裕集结兵力,成功将桓玄击败,自此,东晋的朝政大权便落入刘裕手中。
至西元420年刘裕完成一系列改革和开疆拓土的任务之后,接受晋恭帝的禅让独立,定元“宋”,被后人称为宋武帝刘裕。
由于刘裕对各种措施采取得恰到好处,南朝宋迅速兴盛起来,至其去世时,儿子宋文帝刘义隆延续刘裕治国之策,终于把南朝宋统治得相当强大,乃至出现“元嘉之治”等繁荣。
然而南朝宋后期,因朝政混乱,皇位更迭频繁,致使国力曾一步步衰弱。
终于到了公元479年时,南朝宋末代皇帝宋顺帝刘准受权臣萧道成之迫禅即位,但萧道成即位后却建立了新政,定元“齐”,史称齐南朝。
南朝齐时期
南朝齐是南朝全部政权中存在时间最短的政权之一,萧道成建国以来,南朝齐只稳定了十四年左右,即萧道成及其儿子萧赜二人统治时期。
至萧赜死后,南朝齐走南朝宋旧路,先有齐明帝萧鸾对萧姓宗室的狂轰滥炸,后有萧宝卷即位,并出于猜忌对群臣肆意残杀,完全撼动南朝齐统治地位。
终于,南朝齐建国23年后的公元501年雍州刺史萧衍举兵攻破建康,废萧宝卷自立为皇帝,建立南朝梁。
到此南朝齐亡。
南朝梁时期
南朝梁开国君主萧衍就是梁武帝,梁武帝在南朝全史上统治时间最久,结局却最悲情。
他的下场如何?简单的说就是活生生的饿死。
到萧衍即位时,这时北方北魏,已被分割成东西魏两个部分,也就是说,南朝梁所面临的正是不可多得的积极进取的时期。
而萧衍对它熟视无睹,而且晚年也没有听从忠臣的话,给南朝梁灭亡埋下隐患。
果不其然,公元548年已向南朝梁投降的前东魏大将候景起义,包围首都建康,梁武帝萧衍此时就被活活饿死在皇宫里。
并因侯景之乱使南朝梁国力大衰,同期景将即位的梁简文帝萧纲诛杀,更是使南朝梁濒临崩溃。
终于,公元557年侯景之乱时,逐渐壮大的陈霸先代替南朝梁建立了“陈”政权,史称南陈。
南朝陈置
南朝陈立国之初,南方因饱经连年战乱而不再强盛,所以,陈霸先早期虽有所获胜,怎奈这时北方又日渐统一。
因此,当陈霸先去世后,他儿子陈叔宝即位后不久,就被已完成了统一北方任务的隋朝所消灭,到现在为止,南朝最后一个政权也随之覆灭。
以上是东晋到南朝时期的沿革,在这一沿革中,被北魏太武帝所统一的北方也正在经历一场大变革,
北朝的北魏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大一统北方之后,对内大力改革,使北魏逐渐强大起来,国力随之昌盛。
但是在晚期,由于北魏政治日趋腐败和吏治的逐渐腐化,它开始由兴盛走向衰落。
加之北魏孝文帝去世后,幼主孝明帝即位之初北魏爆发“六镇起义”,使北魏更加衰微。
不但如此,河阴之变也算完全要人命于北魏,终于,强盛的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两个部分。
北朝的东西魏
东魏时权臣高欢支持晋阳地区的权力、朝政基本上为高欢控制,西魏时宇文泰支持,情况和东魏相似。
两大政权,被认为是北魏衍生物,所以存在期间没有人不服从任何人,互相攻伐,最后,东魏最后一任皇帝魏孝静帝被高欢之子高洋逼禅即位,西魏最后一位皇帝魏恭帝,却被宇文泰之侄宇文护逼禅。
其中,高洋建立的政权为北齐,宇文护建立的政权则为北周。
北朝的北齐,北周时期
北齐与北周,还是一对儿老冤家,早在还没有建立国家的时候双方就一直打得不可开交,直到建立国家之后还是这样,然而怎奈北齐的技术并不高明,所以在建立国家仅仅28年之后,就遭到北周的灭国。
灭掉北齐以后,北周即使再次统一北方,但是统一北方才四年,北周就被杨坚禅位所代替,隋朝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至此北朝灭亡,同时伴随着杨坚对南朝陈的进攻和灭亡,华夏进入大一统的新时代。
以上就是以曹魏代汉独立为起点,以南北朝为终点的“魏晋南北朝”,这一完整的阶段前后延续了三百六十多年,这也是我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多的一个阶段,这也是战争最为频繁的年代,总体上主要划分为“魏晋时期”“东晋和十六国同时存在的时代”和“南北朝对立”,最后归于一统,这种演变趋势也与“世界的大趋势是分久必合”这句古话相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his/81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