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秦始皇一生未娶有点言过其实,毕竟他光儿子就有二十几个,女儿差不多也有十个以上,如果他一生未娶,难不成这些孩子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并且,秦始皇的这些子女,也都在史书上留下过不少记载。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公子扶苏与秦二世胡亥的关系,此外,胡亥即位以后,除逼迫扶苏死亡外,还先后两次当众将其手足赐死。
第一次是在咸阳,胡亥诛杀了自己十二个兄弟,第二次则是在杜邮(咸阳东),胡亥又将六个兄弟以及十个姐妹活活碾死。
此中留名于史籍的是公子将闾和公子昆。
还有,在胡亥诛杀这些兄弟姐妹后,秦始皇的另一个儿子公子高,为保全自己家人性命,主动向胡亥上书,表示自己愿意为父亲陪葬,以换取家人免死。
公子高欲奔走相告,不敢收族,乃书曰:“臣自请命,愿郦山足葬。”—《史记》
仅仅在以上记载中,秦始皇的儿女就有二十来个之多,因此如果要说秦始皇生前没有结婚的话,也不会有那么多儿女。
只是直到秦始皇因病去世在沙丘上才册立皇后的确是事实。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拥有皇帝头衔的人是秦始皇嬴政,他在吞并六国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而有功于五帝”,于是在公元前221年开创了帝制,并自称“始皇帝”。
从而使后来几千年来历代君主都被皇帝称号所统一取代。
但是与其他王朝不一样,秦始皇虽为帝制之倡导者,最早采用皇帝称号,却终生未册皇后。
所以在历史上最早用皇后称号者是汉高祖刘邦之妻吕雉。
秦始皇后宫人数虽多(能有二十几个孩子,便是最直接的证明),可为什么他直到死也不愿册立皇后?
有个说法得到很多人的赞同,那就是秦始皇的生母赵姬,这让他心里阴影重重。
这事儿说来话长啊,一开始,赵姬本来是赵国邯郸的舞女,后来被卫国商人吕不韦花钱买走,于是她就成为吕不韦府中的小妃子。
同时秦孝文王(当时还是安国君)的儿子秦异人因不受其父喜爱而被当作质子,送往赵国。
初到赵国,秦异人生活不宽裕,受尽冷遇不说,也缺衣少食了,总之就是得多愁善感。
至后期,秦赵关系日益恶化,秦异人的处境雪上加霜。
而彼时正在赵国经商的吕不韦偶然与秦异人相识之后,凭借犀利的投资眼光发现秦异人属“奇货可居”,于是押注秦异人。
一方面吕不韦花费巨资在秦国内上下打点使安国君正妻华阳夫人承认秦异人为养子,为秦异人后来登基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吕不韦生活上对于秦异人关怀备至,并且有一次邀请秦异人到家里喝酒,却发现秦异人对于小妾赵姬非常有兴趣,便大手一挥把赵姬交给秦异人。
很快赵姬就给秦异人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秦始皇嬴政。
这之后赵国和秦国的关系又变本加厉,于是赵国向杀秦异人,秦异人借助吕不韦之力,逃到秦国,结果留下赵姬母子二人。
为此,赵姬母母子俩度过了漫长的东躲西藏生活。
最后,秦异人以华阳夫人养子身份被已即位的安国君(即秦孝文王)立为继承人,秦孝文王去世后秦异人即位,即秦庄襄王。
而赵姬父子嬴政也因此归秦。
然而秦庄襄王执政才三年多,就因病西归,其子嬴政即当时13岁,因此即位。
嬴政即位之后,尊奉吕不韦为仲父的同时,朝政都由吕不韦控制,并且在这期间,吕不韦和赵姬的旧情重燃,两人暗中仍然维持情人关系。
但是随着嬴政的逐渐成长,吕不韦怕事败后会牵着他,便找了个“替代品”送进赵姬的皇宫让他脱身。
而此“替代品”就是“大阴人”嫪毐。
嫪毐入宫之后,仗着异于一般人的能力,迅速将赵姬擒获,赵姬也从此向嫪毐表明心迹,不但给嫪毐生有二子,而且在嫪毐怂恿之下,发动宫廷之变企图杀嬴政夺位。
当然这宫廷之变最后还是以嫪毐方面的完败而告终,嬴政早已经察觉到他的动机,于是趁冠礼之机,埋设重兵一举打败嫪毐,时机成熟时诛杀他。
此事虽是嬴政取得最终胜利、保全生命和皇位,但对其心理阴影极大。
终究那曾经与他在赵国形影不离的妈妈,竟因一己之欲而反其道而行之,企图加害于他,这样的事,给嬴政造成了极大的打击与危害,恐怕终生也难痊愈。
所以他对女性的态度也从这个时候起就很不相信了。
然而,猜忌归猜忌,赵姬所做之事虽有不耻下问之嫌,却远远不足以使嬴政完全抛弃册立皇后的念头。
最让他受伤的莫过于自己一生所遭遇的第二次政变。
发动第二次政变的人就是当时秦国外戚中比较确切的说是出生于楚国并且在秦国当了一批重臣的臣子。
楚国出生的人为何会是秦国外戚?这就不得不说起秦楚两国的起源。
秦与楚的关系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到了秦穆公时,为共同抗击晋国,秦与楚开始结交并也代代通婚。
例如后来楚昭王的生母是秦国的公主,按辈分来计算,那么他是秦哀公侄子。
另外,秦国史上著名的宣太后也出生于楚国皇室,与宣太后之弟魏冉并屡任秦相。
概言之,很长一个时期内,楚国出生的王室成员盘根错节地存在于秦国朝廷中,左右秦国朝堂几百年。
最为突出的事例应是嬴政之父秦异人即位的经过。
前面说到秦异人之所以能够继承皇位,除有吕不韦重金打点外,主要还是因为他是秦孝文王正室华阳夫人视为养子的,而且这位华阳夫人,同为楚国人。
就连秦人当时为了讨华阳夫人欢心,索性更名“子楚”以迎合他的意思,溢于言表。
所以,当嬴政即位成为秦王之后,一群楚国出生的孩子,由华阳夫人包庇,继续担任秦国重臣之职,而这个代表,便是昌平君和昌文君两兄弟。
并且,嬴政在攻杀嫪毐时所倚仗的兵力,正是昌平君和昌文君的。
这说明当时楚国出生的外戚集团在秦国朝堂中的确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本来,他们跟嬴政之间也算是相安无事的关系,但是随着嬴政一统六国脚步的加快,这几个人便跟嬴政发生了严重矛盾。
毕竟嬴政要灭楚,这样和昌平君这样的人站在绝对相反的位置上。
因此,当李信和蒙恬率领秦国军队20万人相继攻下平舆和寝,兵峰指向楚国都城寿春之时,昌平君作为秦国宰相,却和楚将项燕里应外合,让秦军腹背受敌,遭遇了一场惨败。
荆人因循之,三日夜不顿舍之,大与李信军战,进至二壁,杀其七都尉而秦军去。—《史记》
秦军这次大败,导致十余万士兵战死,还险些使嬴政统一大业被打破,最后,孤注一掷下令全国“空甲士”,几乎以全国之力组建六十万大军交给老将王翦,嘱咐他发誓要消灭楚国。
而且最后王翦并没有辜负嬴政的期望,打败项燕并擒获楚王负刍,此后虽然项燕拥昌平君做楚王并继续反秦王,但是怎奈大势已去,二人都被王翦追杀兵败被杀。
这是嬴政一生所遇到的第二次政变,其中伴随着昌平君当众举旗以示反秦的同时,给活跃于秦国朝堂之上的楚国外戚集团的成员们造成灭顶之灾。
史载,正当老将王翦败楚于前,又俘楚王负刍未几,昌平君之弟昌文君时,遂无故身亡。
具体死亡方式,历史记载中并没有讲到,但有理由认为,很大可能是因为受弟弟昌平君反对秦国的牵连而让义愤填膺的嬴政甚至坐以待毙。
而且除昌文君赐死之外,嬴政也不可避免地将和楚国有关的人物一起赐死。
而这群被嬴政处决的人中很可能就包括嬴政当时的皇后(注为王后而非女王)——楚国出生的公主。
众所周知,古时男子行冠礼后,代表着已长大成人,随即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大婚以示成家。
嬴政举行冠礼的时间是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这一年,他刚满二十岁。
根据当时的习俗与习惯,嬴政行冠礼后,除亲政外,一定会举行大婚,虽然其间有嫪毐之事,但是不久便平定下来,嬴政便能立即亲政。
因此,当所有料理都做完后,他就正式行冠礼,还要大婚,而且一但大婚,势必册立女王。
且在时局下,楚国外戚集团正得势于秦国朝堂,外加昌平君和昌文君兄弟再次发兵助嬴政除掉嫪毐,因此,这个嬴政的皇后候选人,很大几率也与昔日宣太后相同,来自楚国。
也唯有如此才有可能说明下一个问题。
前面说到昌平君于秦国攻楚国的前夜,忽然来计背刺,与楚将项燕联手给秦国以沉重打击,使秦国惨败。
而这一败笔必然引起嬴政的震怒并追究责任。
在此背景之下,昌平君之弟昌文君惨遭赐死,其他秦外戚成员当然难逃此劫,作为楚国出生的秦王王后也是难逃此劫。
不要说什么嬴政不念和夫妻之情了,那种时候,就算自己思念和夫妻之情的话,那么十余万因为昌平君去世的秦国士兵怕都不会同意。
更何况他本生来就为敌秉性酷烈,更有甚者统一六国伟业未竟。
因此,即使自己忍痛割爱,也要大义灭亲,这位出生于楚国、死于非命、身败名裂的秦王皇后没有别的办法。
但是也正由于他亲手将妻子赐死,我想这种对他的影响,并不比当初妈妈赵姬打算夺权来得更少、更大。
因此,赐死夫人后,嬴政下了一道命令,要把有关夫人的记载都抹去,这样也就无法从历史资料上找到有关其妻妾的记载。
当然,就算嬴政抹掉了所有的记录,也并非没留下一点蛛丝马迹。
公元前209年秋天,这个时候离秦始皇嬴政因病离开沙丘才一年多时间,蕲县大泽乡就有一批贫民被招募到渔阳驻守,由于被暴雨误打误撞,怕受到问责,便在两位带头人的共同努力下,宣布起义,从而开始了反秦的正式行动。
不错,那就是秦末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大泽乡起义”。那这次起义和秦始皇的后妃又有着怎样的联系?
其实很相关,陈胜吴广起义初期,他们就打了“王侯将相宁有一种?”这个口号,而以其为图腾者,正是秦始皇之子公子扶苏。
一支反秦农民起义军竟然以秦朝皇子为图腾让人咋一看有点不可思议。
但是如果把扶苏生母到底是谁结合起来,那就一点也不足为奇了,虽然史料上并没有披露扶苏到底是秦始皇的哪一个妃子所生的,但是很大几率就是前面所说的楚国公主。
也唯有如此,陈胜吴广两人才能以扶苏为旗,毕竟扶苏半根楚国血脉,以其为旗,自然能给楚地人民以亲近感。
并且,陈胜吴广所建立的政权,也是以“楚”为名。
另一个人觉得,身为扶苏,应该知道生母因何去世。
为什么这样讲?非常简单,秦始皇死后,扶苏收到了胡亥借秦始皇之名,让其自杀的诏令,自己不辨真伪,不顾别人劝阻,坚持自杀。
这样做的理由是扶苏深知他的母亲是以外戚的身份去世的,同时又深知他的父亲秦始皇对楚国外戚的打击力度始终是很大的,因此,身上流着普通楚国血脉,调到边疆时已准备好赐死。
否则,按正常人的想法,他当然要断定诏书的真伪,不能马上自杀。
一句话,因为楚国外戚集团对秦国朝堂影响过大,又闹得昌平君叛逃,使秦始皇对这些外戚异常警惕。
而要想解除外戚对自己的威胁,同时又要保持朝堂之上的统治地位,秦始皇不但将外戚集团的成员都诛杀殆尽,而且顺便将关于他们的信息都抹煞掉。
这里面,有昌平君和昌文君两人之名,也有秦始皇那个出生于楚国的皇后之名。
而当这些完成之后,秦始皇一统六国的伟业就快要结束了,当他首创帝制、自称始皇帝之后,要想使自己奠定的基业万秋万代永垂青史,就更不可能册立某嫔妃为王后了。
因为一但如此,则意味着支持另一个新兴外戚集团的出现,有悖于其历来反对外戚的政策。
于是我们发现直到秦始皇死都没有册立皇后。
当然这也仅仅是猜测而已,事实是否真实有待考证,而且在此基础上,个人感觉秦始皇不立后为王也是有其道理的。
这是为什么?由于秦始皇过于自傲。
这傲娇,不是贬义,而且秦始皇还有傲娇的本钱,想象一下,一功盖过三皇五帝,一功终结几百年战乱,一个开创造过历史的人心中除了自己之外,谁也无法与之平起平坐。
所以不立皇后是秦始皇觉得任何女性都不可能有这样的条件的。
总之,秦始皇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自然还有许多至今仍未解开的谜,而且他直到死都没有立后,而且历史上对其嫔妃们的记录几乎是零的突破,其原因至今仍是众说不一,但个人观点是他受到生母赵姬和嫪毐打算夺取政权一事和楚国外戚“背刺”一事的双重影响,所以不愿意看外戚做大做强,所以才一直没有立皇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his/81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