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为什么不杀掉朱祁镇(前因后果)

不干掉明英宗朱祁镇的理由,其实没那么复杂,主要这么做的意义实属不大

朱祁钰为什么不杀掉朱祁镇(前因后果)

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瓦剌犯边,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结果,全军覆没不说,连自个儿都搭进去,成了瓦剌的俘虏。

噩耗传来,京师为之一振,毕竟上一次天子被擒是北宋末年“靖康之变”。

但个人深知,“靖康之变”终致北宋覆亡,莫不成大明还会重蹈覆辙?然而这种忧虑终究没有兑现。

关键时刻,大臣们和孙太后商量后,决定让明宣宗庶子郕王朱祁钰担任“代理”皇帝之职,就是为了景泰帝,朱祁钰则大胆地启用于谦这样的主战派,终于击退了兵临城下的瓦剌军队。

但是在瓦剌撤退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冲突,明英宗朱祁镇也被瓦剌遣送回国。

最开始瓦剌打了一个相当漂亮的算盘,朱祁镇就是大明皇帝了,而且这个地位,在瓦剌看来可以说是个“动摇钱树”了,只要把朱祁镇押到阵前一放,那么大明就一定会投鼠忌器了,难道就不会立刻把钱送到城里去吗?

细思之,此可谓一本万利。

但是实际的操作当中,瓦剌人却发现并非那么回事,家人大明早已经想好这样的局面,于是痛心疾首的立新帝,即景泰帝朱祁钰为帝,朱祁镇被遥尊为“太上皇”。

这样朱祁镇便丧失了它该有的地位。

不但丧失了效果,瓦剌还要好吃好喝地给他吃,而且这样一算,完全是“无底洞”似的赔本买卖。

最后瓦剌内商量后决定不如将此爷送回。

这样,在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即土木堡之变发生一年后,被俘一年的明英宗朱祁镇才得以回到大明京城。

朱祁钰为什么不杀掉朱祁镇(前因后果)

瓦剌就是将烦恼脱手,可大明那边,却为之闹得不可开交,而在这个过程中,最不高兴的人就是朱祁钰。

其实想起来就明白了,朱祁钰就是明宣宗的平民,所以这辈子应该和皇位没有任何关系,这一点自己都十分清楚,于是,弟弟朱祁镇即位后,朱祁钰一生的理想是安心做藩王罢了。

但是突然发生的巨大转变使他心安理得地做藩王的美梦破灭了,代之以登基称帝、君临天下。

其间,虽面对瓦剌军的压境,大明也随时可能灭亡,但是好在文臣武将通力合作,终于有惊无险打退瓦剌。

也是在这段时间里,朱祁钰尝到了力量的甜头。

那唯我独尊君临天下之感,令朱祁钰不能自拔,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弟弟朱祁镇复出。

怎么办?你总不能再把王位还给你弟弟。

这个绝对不行,不要说朱祁钰不行,换成绝大部分人不行,以前没当过皇帝好吧,现在当了,还尝到了甜头,任凭有谁会轻易放弃。

可是,不让怎么办?朱祁钰对这一问题感到很烦恼。

所以,早些时候瓦剌方面告知释放朱祁镇归来时,朱祁钰颇为不满,如有可能,宁可朱祁镇惨死瓦剌。

可最后,朱祁镇却返回京城,那朱祁钰为什么答应自己返回?

实际上在这段时间里,虽然有很多大臣上疏请求朱祁钰答应将朱祁镇接回来,但是真正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于谦于少保在历史记载中,于谦在那个时候说出了非常重要的话语,这才终于能够使朱祁钰答应把朱祁镇接回去。

谦从容曰:“天位既定,宁复得其所,顾理当速奉之耳。”—《明史》

于谦的话中有一个词极其关键,那就是“天位既定,宁复其有”。这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现在皇位已定,不会再变。

因于谦参加“京师保卫战”有功,所以在当时朝中亦有很大威望,同时其所讲之言,亦为朝臣所公认。

朱祁钰为什么不杀掉朱祁镇(前因后果)

为此,朱祁钰答应将弟弟朱祁镇重新接回,毕竟这个王位本来就是属于他的,那么也没有什么顾虑。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于谦不仅对大明有功,更对朱祁镇有功。

但是表示答应接朱祁镇回去并不是假的,真的等他回去时,朱祁钰内心还挺“不得劲”,不怕就是不行,他还害怕弟弟用自己曾有的地位为自己找茬。

因此,迎回朱祁镇时,朱祁钰立即送弟弟朱祁镇到南宫,明明是静养的,其实是软禁的。

要注意一点,很多人都说朱祁镇软禁期间受到朱祁钰虐待,如不给予吃喝等,其实不然,朱祁钰被关押朱祁镇不假,只是不对其进行物质凌辱。

不但好吃好喝地供应,而且把妇女送到朱祁镇身边伺候,据史料记载仅在这七年里朱祁镇就有6个孩子。

要是他实在被虐待得饭来张口,哪还能有那么多的小孩呢?

当然,朱祁钰在这段时间里对朱祁镇的严格看管这一点也确实如此。

如“金刀案”发生后,大有戒心的朱祁钰不但加强了对朱祁镇看管,而且命令南宫周围的树都要砍去,防止有人爬上树跨过高墙和朱祁镇接触。

甚至,朱祁钰还命人将南宫的大门锁眼都灌上铅,这样门就无法打开,而朱祁镇的日常吃喝用度等物品,均由一个小窗户递进去。

总的说来,朱祁钰当时的确对弟弟朱祁镇有很深的防备,朱祁镇因此一点人身自由都没有,他完全生活在弟弟的监控下,但是说他受到朱祁钰物质虐待的话,那一点并不存在。

而且众所周知,朱祁镇在之后依然成功启动“夺门之变”,继而复位即位,让朱祁钰长久以来的忧患与防备终于变成事实。

“夺门之变”是怎么来的呢,还有它的过程大家暂且不说,单就朱祁钰而言,因为他已经对弟弟防备得异常深刻了,而且知道弟弟的出现总是一个潜在的危险,最好办法是不要提前把朱祁镇杀了,把这潜在危险扼杀在摇篮里。

并且,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朱祁钰要真的想弄死朱祁镇,办法有的是,甚至无声无息地让朱祁镇死掉也不是做不到。

可他一直不下旨,为什么?

朱祁钰为什么不杀掉朱祁镇(前因后果)

其实并非朱祁钰不愿意杀朱祁镇的,只是杀了他也没多大的意思。

说它是与朱祁镇最初刚刚被掳、朝野上下及孙太后册立朱祁钰为皇帝的交涉及条件有关。

时局,正是朱祁镇被俘,又瓦剌也先率兵兵临京师之时,此情此景,极类似当年“靖康之变”之时。

概言之,是时大明一派亡国之象也。

所以,最开始孙太后等商议要郕王朱祁钰外出监国理政时,朱祁钰内心那是一百个不舍。

他终究不笨,在这样的情况下监了国家,毫无疑问地跳进了火坑。

于是,他百般拒绝,可最后,架不住于谦率领大臣苦苦哀求,朱祁钰才勉强同意监国。

初臣忧国无主而寇且来,奏请太后封郕王。王惊谢以还。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忧民,不以为私。”王乃奉命前往。—《明史》

据史料记载,朱祁钰正式监国之日为正统十四年之八月十八日,第二天即八月十九孙太后下诏,以朱祁钰监国政为本,册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朱见深为太子。

英宗留下瓦剌后,太后命(朱见深)立为帝。—《明史》

并且,按照《明史》中的记载,朱祁钰正式继承大统,也就是登基为皇帝的时间,是当年的九月初六。

正统十四年九月癸未进士及第,上至迤北,郕王即位,尊为太上皇。—《明英宗睿皇帝实录》

看出来,这一次序才是关键,先劝说朱祁钰监国政,再立太子朱见深,这期间朱祁钰势必要接受自己皇帝权力属于“一次性”这一事实,随后双方谈好,证实朱祁钰日后要还朱见深王位,终于使朱祁钰称帝。

换句话说,那时候包括孙太后和朝野大臣们并没有想过要朱祁钰还朱祁镇王位,自己的主意,是等日后朱祁钰死了,还朱见深王位就好。

因此,本案中朱祁钰杀无赦也无太大意义,无论是孙太后还是朝臣都已确定并接受朱祁钰称帝这一事实,此时再次杀掉朱祁镇根本无济于事。

朱祁钰为什么不杀掉朱祁镇(前因后果)

正因为如此,于谦说出“天位已定”之后,朱祁钰才肯接回弟弟,即使朱祁钰不接回朱祁镇,但是依约,皇位最终都会传位于朱祁镇之子。

而问题也在于此,当朱祁钰即位,并尝到了权力的甜头之后,便变本加厉,不愿意再将王位让给外甥朱见深了,只希望日后能让给亲公子朱见济。

毕竟做人很自私,再加上那是至高无上的王位,所以朱祁钰产生这种念头并非不明白。

朱祁钰为达目的煞费苦心,就连其间废皇后也在所不惜,终于顶天立地,强废大侄朱见深太子之位,再封亲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可正当朱祁钰刚刚处理完所有事情时,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让他的儿子朱见济命丧黄泉。

更致命的是不仅朱见济去世了,朱祁钰那时虽然还不到三十岁,但是身体已经垮掉了,这意味着他根本就不可能再有个儿子出来。

此时应如何应对?说白了朱祁钰本人也是一无所知。

当然这并非是没办法的事情,就像朱祁钰在旁支里认了个养子,以后等到他死的时候,就将皇位传位于此。

可既然如此,孙太后就百分之百不答应了,为什么?由于明宣宗朱瞻基的一生都是朱祁镇、朱祁钰两个儿子,一给旁支了,那么说明皇位从此与朱瞻基的这条脉无缘了。

如此后果,身为明宣宗朱瞻基夫人的孙太后就是表示了一切反对意见,朱祁钰自己怕也不想让王位跳过其父朱瞻基这一脉。

于是兜兜转转,已是身患绝症的朱祁钰痛心地发现这个王位,最终还得交还大外甥朱见深手中。

而面对这样的局面,再次杀死自己的弟弟朱祁镇是否还合理呢?回答是不,即使杀死他也无法改变既成的现实。

并且,朱祁钰本身也并不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从他能同意把哥哥接回来,同时又没有在物质上虐待过哥哥就能看出,他还是有做人底线的。

因此,也正因为如此,朱祁钰直到最后也没有杀死自己的弟弟朱祁镇。

而且和朱祁钰比起来,朱祁镇显然“不厚道”了很多,启动“夺门之变”复位更不用说,他复位后,为了泄愤专门下令训斥已经去世的朱祁钰是“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并废黜其弟之帝号,还赐其弟极有恶意之谥“郕戾王也”。

更有甚者,听谗言害死曾经力保大明江山于谦于少保。

要不是景泰帝朱祁钰敢于启用于谦这样的主战派将军,要不是于谦带兵拼死反抗,那么大明朝已经像原来北宋那样亡国,哪还轮到朱祁镇事后指手画脚耀武扬威。

大明朝最应该被吐槽的帝王非明英宗朱祁镇莫属了。

朱祁钰为什么不杀掉朱祁镇(前因后果)

综合来看,朱祁钰不杀死其弟朱祁镇的主要原因在于杀死他的现实意义不大,早期大臣及孙太后都已认可并接纳朱祁钰为帝,所以并不涉及皇位竞争,到了晚期因为朱祁钰独子因病去世,再加上自己又身患绝症,所以皇位终将落在朱祁镇之子手中,这样更是没必要杀掉朱祁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his/82112.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