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4800万平方公里这一数字,肯定是不真实的,而且虚假得离谱。
说大明领土面积4800万平方公里这句话,稍有常识就知道不对,原因何在?咱们来算算帐吧。
我国现在领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按这一数字计算的话,那么大明48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就有5个中国这么大。
要说还有什么概念,那就多看一组数据吧。
今天国土面积最辽阔的国家就是俄罗斯了,领土面积1709万平方公里,加拿大次之,国土面积998万平方公里,二者加起来就是2707万平方公里。
此外,领土面积居第三位的是我国,第四位的是美国,占937万平方公里。
若将这4个国家领土面积相加,则为4604万平方公里,按所谓大明4800万平方公里计算,那大明朝领土面积超过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四国,加起来就更大了。
并且,在我们所在的地球上,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就是亚洲,亚洲的面积为4457.9万平方公里,占全球总陆地面积的29.4%。
假如大明真有4800万平方公里,岂不是比整个亚洲还要大?要的确如此,那么大明早已经冲出亚洲称霸世界。
因此,这句话,一看就是很不理性,而且假得离谱。
并且,在已知的人类历史上,领土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公里的国家,也仅仅出现过两个,一个是曾经的英国,一个则是成吉思汗就建立的蒙古帝国。
但是,这两个国家之所以能够拥有超过3000万的领土面积也有着特殊的原因。
先是英国。
自十九世纪初期以来,英国在全世界的殖民地急剧膨胀,领土面积像吹气球般迅速增加。
而它领土面积的顶峰时期则是1913年大英帝国领土总面积,达到了3550万平方公里。
这一数字,占到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4%,和月球总面积的3770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换言之,大英帝国当时几乎把地球和月球的表面积都盖住了。
然而要指出的是大英帝国三千多万平方公里领土面积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也就是本土,统治下的自治领地,殖民地,托管地和保护国这些组成部分,它们共同组成了那个时代大英帝国。
再说蒙古帝国。
蒙古帝国为铁木真(即成吉思汗)所立,而据考证蒙古帝国领土面积顶峰时期为公元1294年,领土总面积3300万平方公里。
不过,这3300万平方公里,包括了元朝以及四大汗国(即成吉思汗的儿孙们分别建立的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利汗国)。
即五国相加方组成蒙古帝国。
因此,透过大英帝国和蒙古帝国疆域面积,我们可以看出明朝所说的拥有4800万平方公里领土是何等离谱和可笑。
那这句话从哪里来?
这句话,很自然地被某些热爱明朝的球迷说了出来,而且,关于这句话,大家也都以为有“合理证据”。
这所谓的“有理由证明”是和一个叫郑和的男人联系在一起的。
郑和本名马三保,原籍云南,根据史料记载,他于明初由大将蓝玉和傅友德率军平定云南后被明军俘虏,此后蓝玉班师学艺,遂随军回南京。
后改任燕王府侍婢燕王朱棣。
而其日后能够得到朱棣升迁的原因则是靖难之役时,朱棣与李景隆决战的那一场“郑村坝之战”,立下赫赫战功,从而受到朱棣的器重,进而得到升迁。
并且,有一种说法,是说郑和之所以被朱棣赐姓为“郑”,正是因为在郑村坝之战中立功所致。
当然这仅仅是郑和下西洋的开始,一生中最着名的事莫过于受朱棣之命前后数次下西洋。
而朱棣选择郑和率军出使西洋一般都认为郑和除了军事才能外,还有一些宗教背景,所以担任队长最适合。
于是,自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起,郑和就开始了几次下西洋之旅,朱棣死前,他前后共六次到西洋许多地方。
朱棣死后,儿子朱高炽即位,就是明仁宗,在明仁宗健在期间,郑和奉命率大军下西洋镇守南京,很快明仁宗驾崩,明宣宗朱瞻基即位。
朱瞻基执政的第五年,六十岁高龄的郑和再次奉命下西洋,这是他一生中代表大明最后一次出海,再加上前6次,一生共7度下西洋。
三年以后,郑和返回印度西海岸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途中逝世。
据考证郑和所到之最遥远之处就是今天的红海以及非洲东海岸等地,所以正由于郑和到过当时大地的许多国家,对这些国家都宣传过大明国威。
于是那些明朝爱好者,便根据郑和下西洋的踪迹,将郑和下西洋走过和留下脚印之处,与明朝本土和藩属国结合起来,断定所谓明朝拥有领土面积4800万平方公里。
固然,像明朝那样的心境情有可原,但是这句话,确实有点牵强附会之嫌,因此也当不属实。
那话又说回来了,明朝疆域面积究竟有多大?
事实上,对这一问题一直存在着许多争论,除以上4800万平方公里之外,尚有1100多万平方公里,900多万平方公里和300多万平方公里四种说法。
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家都说了。
这句话的含义是1100多万平方公里。
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到明宣宗朱瞻基继位,明朝用四代人的时间,把疆域扩张到了极致,最巅峰的时候,明朝除了在全国设有十五个省级单位(也就是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之外,还在国境各个方向周边,也设有不少行政机构。
两京十三布政司包括:两京为京师和南京(即北直隶和南直隶),十三布政司为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例如,洪武年间就已设置,并于永乐年间仍保留下来的辽东都司的辖区,曾到达大兴安岭和松花江流域。
还有,在永乐七年,明成朱棣又在东北地区增设奴儿干都司,奴儿干都司下辖130多个卫所,这些卫所将东北疆域一一度扩充到外兴安岭、库页岛等地。
另外,元朝战败之后,明朝利用征收元朝旧敕旧印、更换明朝新敕新印等手段和平地继承国家对西藏地区主权。
与此同时,明朝还在此设置乌斯藏都司、朵甘都司两大行政机构,官吏由地方僧俗首领充任,他们的任免、晋升,都由明朝朝廷直接定夺。
此外,明朝洪武年间西北方向领土,曾达今新疆东部哈密地区,此地还有哈密卫。
这就是明代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及一些边疆行政机构,同时除上述机构外,明代初期还设有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三宣六慰”等机构。
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即今越南,永乐六年(公元1408),朱棣颁布《平安南诏》,下令将此地改名为“交址”,并设交趾承宣布政使司直属管辖。
但所谓“三宣六慰”,则是明朝对云南西南边境和中南半岛所置管辖机构之总称。
最始的时候,就是洪武年间云南承宣布政使司建立之后,为了更加方便管理,南甸,干崖和麓川平缅三个宣抚司也随之建立。
另外,其时又设车里,老挝,木邦,孟养,缅甸和八百大甸等6个宣慰司,合起来就是明朝前期的“三宣六慰”。
至永乐时,明成祖在大古刺及其他地方土司要求下,增置大古刺和底马撒、底兀剌三宣慰司。
即永乐年间西南边疆地区实际有宣抚司3个、宣慰司9个。
但在宣德年间(朱瞻基在位时),对这些行政机构进行了调整,将麓川平缅宣抚司改为陇川宣抚司,此外,还裁撤和合并了一些地区,最后形成南甸——干崖——陇川三宣抚及车里——缅甸——木邦——八百大甸——孟养——老挝六个宣慰,被后人称为“三宣六慰”。
另外,明朝当时在东南沿海地区,还设有一个行政机构叫“澎湖巡检司”,主要负责澎湖列岛和台湾本岛的管理工作。
另一处地方就是今天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的巨港,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路过这里,与华商施进卿合作,降服当地海盗军团后,施进卿派女婿觐见明成祖朱棣时,为了嘉奖派施进卿赴义,朱棣于旧港设立了旧港宣慰司,施进卿被封为旧港宣慰司。
从此,它成为明朝的“飞地”,而且,明军在马六甲海峡沿岸设置城栅和仓库,成为管理西洋的中转站。
以上就是明朝初期的行政机构了,将这些行政机构辖区内的所有地方加在一起的话,的确有1100多万平方公里。
当然,必须指出其中相当一部分属羁縻统治区——明朝任命本地少数民族首领治理。
如设有奴儿干都司,乌斯藏都司,朵甘都司,哈密卫及西南边境若干宣慰司,均属明代羁縻统治区。
这些区域,并没有像两京十三司一样由明廷直接统辖,而且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当明朝国势强大时,这些区域甘愿听命于明朝,还甘愿朝贡纳税之类,而且一但国力下降,这类地方便开始不听话了。
其中以三宣六慰最为突出,明朝嘉靖皇帝统治时期,伴随着缅甸一个叫东吁的王朝渐渐兴起,而明朝势力也渐渐衰落,于是三宣六慰投奔东吁王朝而不听命于明朝。
又有东北,明晚期后金兴起,亦使辽东都司及奴儿干都司大部,渐摆脱明朝控制。
但无论如何,若按明朝巅峰时期疆域版图计算,算两京十三布政司,外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边疆地区所设大小都司与宣抚、宣慰机构,则明朝疆域,实有1100余万平方公里之数。
那么另一种说法是明朝的疆域有900多万平方公里,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佐证这一说法的根据是出自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明朝疆域地图,其中明朝疆域共947万平方公里。
这时明朝已放弃安南(即交趾),此外还逐渐放弃缅甸司、八百大甸司、老挝司一带,并将其除去,剩下的地盘(含羁縻统治区),那大约是947万平方公里。
此后,由于明朝实力持续内缩,疆域面积缩小。
大致次序为:明英宗朱祁镇统治时期发生土木堡之变,造成北疆萎缩,而建州左卫亦为朝鲜所占。
于是,至明宪宗朱见深统治时期,领土(含羁縻统治区)成为828万平方公里。
接着,抛弃旧港,放弃哈密卫,撤至嘉峪关,于是至万历皇帝统治初期,大明领土(含羁縻统治区)成747万平方公里。
再往下是大家所熟知的后金兴起,它占领东北大部分地区,明朝则一路退守山海关,因为加起来以前丧失过若干羁縻统治区,至崇祯皇帝执政期间,他实际掌握的领土,只剩两京十三省。
而两京十三省,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解释朝疆域仅300余万平方公里。
而由前文可见,实际上明朝疆域,经历了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由开国前期之强大,直至灭亡前夕之衰落,疆域始终处于变动之中,故,不能单就某一固定时期疆域而论明朝仅有如此辽阔的疆域,这一做法既不客观,也不科学。
再说古代封建王朝,每个王朝都基本经历过与明朝相似的疆域变化,无论是汉唐、宋明甚至最接近我们的清朝,它的疆域面积亦为动态变化过程,且变化规律与明朝大致相同。
所以,若要考察明朝疆域的具体大小,就必须结合相对时期来考察,在不同时期它的疆域面积也不尽相同,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所谓明朝有4800万平方公里这类说法是很不可靠和错误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his/82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