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为什么执意杀关羽(解读关羽之死幕后黑手是谁)

并不是说吕蒙一定要杀关羽的,其幕后的主使当然是东吴的一哥孙权啊,吕蒙只是执行者而已

吕蒙为什么执意杀关羽(解读关羽之死幕后黑手是谁)

从始至终吕蒙并没有想过把关羽杀死,虽然的确是自己率军偷袭荆州、背刺杀关羽,但是比起杀死关羽来,还是宁愿把关羽生擒。

并且,在关羽父子被擒获时,吕蒙并不在现场,而是远在江陵。

何况吕蒙并不负责与参与围剿关羽,生擒关羽者,就是个吴国名将马忠,他就是东吴名将潘彰嫡属。

除此之外,关羽这样等级的人也并非吕蒙所说的杀无赦。

因此,关羽之死与吕蒙无关,真正要杀死关羽、下诏赐死的并非他人,恰恰是东吴之主孙权,在那个时代,存在着一定要把关羽除掉的道理。

这样想的原因还是要从关羽北伐开始。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顺利攻占汉中,当年又进封汉中王,这时刘备,坐拥汉中,握有荆州与益州,形势堪称喜人。

若按诸葛亮《隆中对》的规划,现在刘备只要等曹魏集团内的变化,即诸葛亮所谓“会在有变的时候”便可发兵北上,开始统一天下之业。

刘备对此也是十分顺从地听从诸葛亮的安排等待着他的改变,刘备相信诸葛亮所制定的政策是因为诸葛亮《隆中对》中所提到的这个计划现在一一成为现实。

如联孙抗曹、又如夺荆州、又有夺汉中等。

简言之,目前的情况,完全是按诸葛亮设计的,因此,这就必须说服刘备,使他坚定地贯彻诸葛亮的方针。

而诸葛亮接下来的谋划,是蜀汉北征统一了天下,但是北征前,必须具备重要条件,即必须等曹魏集团内发生变动,确切地说是等曹操因病交权。

唯有利用曹魏内部权力交替的时机,刘备才能获得挥师北进的良机。

而当刘备安静地等着这一机会到来时,关羽早有荆州之举。

同年八月,关羽突然从荆州出兵北上,进攻曹军占领的樊城,这就是三国时期影响和左右历史发展和进程的“关羽北伐”。

从常理上讲,这一级别的军事行动都要在刘备批准后才能进行,但是从历史记载看,在这次北伐中关羽并未向刘备讨教。

换句话来说,他自作主张北伐。

那么作为久经沙场、又是忠于刘备的老将军,关羽为什么在此事上没有向刘备请示,而是自作主张?

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主观的,二是客观的。

吕蒙为什么执意杀关羽(解读关羽之死幕后黑手是谁)

从客观方面看,那时刘备刚刚占领汉中没多久,而上庸三郡又都在他的控制下,这样,曹军占领下的襄阳和樊城便不知不觉地被隔绝了。

与此同时,当时曹操刚刚在汉中之战中遭遇惨败,使得驻扎于此地的曹军士气不振。

此外,时值八月,正是长江流域汛情最易出现的时节,史料上也清楚地记载了这一年江汉地区汛情的严重性,暴雨使汗水猛涨,与襄阳、樊城同处汉水南岸、汉水北岸的襄阳。

并且,由于水势太大,达到了“平地数丈”程度,导致城池和军营都被水淹了。

这些条件结合在一起,那就到了进攻的好时机了,俗语说趁着自己生病了就想要得过且过,关羽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发兵。

而主观方面的原因在于关羽自身。

汉中之战结束后,黄忠因为杀死夏侯渊立下汗马功劳,成了与关羽不相上下的“四方将军”。关羽虽然也曾被封为前将军、武将之首,但是对于黄忠火速提拔显然并不满意。

他甚至说,“大丈夫终不能和老兵们在一起”。

这句话是关羽有怨气最好的证明,尽管他后来经费诗安抚和接受任命,但是心中那疙瘩一直下不去。

不但如此,因为汉中之战之后,刘备推举黄忠、魏延等人,使得关羽或多或少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危机感,毕竟常年镇守荆州的关羽,在此并不象益州、汉中等地战事频繁,而且无战则意味着无建功立业的可能。

于是,眼看着魏延和黄忠都得到了升迁,有些着急的关羽便想到了建功立业的时机,让大伙儿瞧瞧,他还真有两下子。

所以关羽的心理状态和当时的外部环境促使关羽不经请示就派兵北伐。

发兵后,关羽绕襄阳直插樊城,这时樊城外围驻扎曹军约7万人,即“七军”,领军是于禁,尽管从人数上看于禁占了优势,可怎奈水势太大,关羽还有水军,所以于禁终于兵败遇害。

此后,关羽在围攻樊城之时,分兵围攻襄阳,使两城沦为孤城,外有关羽围攻,内有大水浸没,襄阳和樊城岌岌可危。

更为致命之处在于当时两城周围驻军及官民亦都向关羽投降,如南阳郡尉傅方、及许县南部数县等都起兵收受关羽印绶。

从而使关羽的威望登上人生巅峰,史称“威震华夏”。

吕蒙为什么执意杀关羽(解读关羽之死幕后黑手是谁)

若是照此声势发展,则襄阳、樊城势必落入关羽之手,到时刘备势力又将扩张,但是当孙权背刺关羽时,事情便大反转。

关羽“威震华夏”之后,使远涉重洋的曹操颇感慌乱。

毕竟曹操当年堪称“屋漏偏遇连阴雨”的他,先在六月击败汉中,然后还未缓过神来便追上关羽的北伐。

更可悲的是当时南阳郡已多处归附关羽,若戍守樊城曹仁再也无法阻挡关羽的攻势,则关羽必然不断向北发展,到时将使曹操处于极度被动局面。

除此之外,假如关羽北征成功并打入许昌,那么身在许昌的汉献帝也将落入关羽之手,而一旦这样下去,对刘备集团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对曹操来说却是一场浩劫。

因此当时曹操认为需要将汉献帝和朝廷调往别处。

然而曹操手下的几位谋臣,比如司马懿和刘晔,都觉得迁都并不是一个好办法,这时候该怎么办呢,另外就是要继续保持曹仁对樊城的坚守,同时与孙权取得联系,使其一块与关羽周旋,方为上策。

而这件事的后续是孙权收到曹操邀请之后,很快派遣吕蒙等派兵,通过一系列战斗(包括白衣渡江等)以及曹操手下大将徐晃的合作,终于打败了关羽。

再后来,是关羽输给麦城,在突围中被东吴将军马忠杀害于临沮。

吕蒙为什么执意杀关羽(解读关羽之死幕后黑手是谁)

关羽之所以败亡,当然有其原因,但是与孙权背刺也脱不了干系,若非孙权同意曹操合击之策,仅凭曹操一人之力,是难以攻下关羽。

但是问题在于孙权为什么同意曹操的意见?须知在这之前,东吴与蜀汉就已经有了合作,虽然有了一些小小的磨擦,但是联合抗曹才是孙权与刘备的共同目的。

如何转眼间孙权愿意助曹操与蜀汉关羽周旋?

孙权之所以如此,自然有其道理,关羽大杀荆州四方,既给曹操以极大考验,又给孙权造成某种危机。

为什么这样讲?假如关羽顺利奠定樊城、襄阳,肃清了曹操在这里的全部力量,关羽接下来的行动,将与东吴周旋。

毕竟前不久刚刚出现的“湘水分界人”,关羽在里面吃下了东吴暗亏,依其人品,必然要去东吴算帐。

所以这不能不引起孙权的危机。

不但如此,孙权在分析了利弊之后还发现了一件非常难堪的事,若没有下手大做特做,那将形成两个后果,一是关羽成功了,曹魏节节败退,二是关羽败了曹魏。

而第一个后果,将导致关羽在荆州实力更强,显然是孙权不愿见到的,对于第二个后果,曹魏占荆州,无异于门前走虎添翼狼来了,荆州依然与孙权没有一毛钱瓜葛。

这两个结局,并不是孙权所愿接受、所能见到的,因此,站在他自己的立场上,孙权是一定要下手的。

再说了,时局对孙权而言其实是一个不错的时机,这又是为什么?关羽发兵之后的玩法,根本不是按照常理出牌的,从表面来看,的确是势如破竹之势,但是也暴露出一个大问题。

这问题是,关羽把战线拉得太长了,有首尾不相顾盼之嫌,这种时候,若是关羽身后搞点动静,关羽是很被动的。

因此,当曹操给孙权请缨时,孙权便爽快地答应并出兵讨伐关羽。

并且,孙权当时也意识到,关羽虽猛,但综合实力毕竟还不如曹操,一旦曹军稳定下来,同时汉水的汛期过了之后,那么关羽败退是早晚的事。

所以,当关羽还未节节败退、又有首尾相接之难顾虑重重之时下手是最恰当不过了,这既可以得到最大好处,又可以不与曹操交恶。

于是,孙权安排陆逊为前锋,吕蒙为前锋,先是迷惑关羽,然后又通过“白衣渡江”将吴军送至关羽身后,终于促使东吴取得这一成功。

一句话,关羽最后的败绩除了败于他的人品外,还败于孙权的谋略,孙权就是利用关羽的人品,才取得此战胜利。

然而孙权既胜又何必授意部下杀关羽?他岂不知关羽对刘备是何等重要?他如此一杀岂不是怕刘备的大举复仇?

这一切其实孙权很清楚自己非杀不可关羽还有必须杀死的原因。

吕蒙为什么执意杀关羽(解读关羽之死幕后黑手是谁)

第一,孙权最怕关羽投降,他也不允许关羽投降。

原因是什么?既然关羽一投降就到了该杀降的时候了,那孙权就会落得个“杀降”的骂名,而自己此次背刺关羽也是有一定意义的,孙权本来就是“背盟”之举,到时又搞个杀降恶名来,还要孙权如何出去?

纵然是他不怕被人谴责,但毕竟说出去也不好听。

所以,活捉关羽之后,孙权就不会给关羽开口投降的机会,一定要第一时间把他杀死,所以他对外讲,自己杀死关羽,就是战场上。

二、关羽在蜀汉军队中,驾驭水军的能力最强,而且这一能力,也正是东吴最具威胁性的地方。

须知,在当时情况下,结盟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已,没有人可能明日刀剑相向,所以,当有机会肃清这一威胁时,那么关羽是一定要被杀掉的。

再者即关羽之个性,亦为孙权必杀之缘由。

现实中的关羽在历史上,属侠客性格,不满则不满,有仇则一定要得报仇雪恨,这类人,如果让其回到蜀汉,则给东吴带来了极大的潜在危险。

自身湘水分界之事,东吴让关羽吃暗亏,现在却让关羽大败而归,失去那么多面子,以其人品,以后若有机缘,复仇无疑。

而且一旦关羽想向东吴复仇,根据自己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即使自己做了任何与刘备战略不符的举动,刘备想必都不会出手阻拦。

包括诸葛亮也未必能够阻挡关羽报仇的脚步。

果真如此的话,按照关羽对蜀汉的影响,再加上他自身的战斗力的话,那就会对东吴带来致命一击。

正基于上述考虑,因此,孙权几经周折,终于决定一定要杀掉关羽,不能只生擒关羽。

于是,孙权亲自布置杀死关羽的具体步骤,并下命令一定要杀掉关羽,因为除杀掉关羽外,无论如何也难对付关羽。

至于为什么说吕蒙跟杀关羽没有关系,前面可能已经说过了,不在场的是一方面,此外吕蒙跟关羽之间还有无私的仇恩怨,而且,关羽那时已经威震华夏了,单是生擒已使吕蒙名震天下,完全没必要再杀掉。

也正由于孙权杀死关羽,才终于使吴蜀联盟决裂,吴蜀联盟决裂,最大既得利益者的确是曹魏集团,原因是关羽被害一年之后,曹操就死了,若此时吴蜀联盟巩固,趁曹操病死、内部政权动荡之时,两方联手北进,则有可能改变天下时局。

只是很遗憾孙权杀死关羽使蜀汉和东吴产生裂痕,就在双方因关羽之死大动干戈之时,曹丕却抓住这一宝贵时间,成功地完成政权交接过渡和篡汉称帝。

至此,天下大乱完全明了,曹魏集团成为最后赢家。

吕蒙为什么执意杀关羽(解读关羽之死幕后黑手是谁)

那么从整体上看,关羽被俘后,并不是吕蒙一定要杀掉关羽,只是孙权思考并结合现在的种种情况,早有命令一定要关羽去送死,于是,关羽只好去送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his/83226.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