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赧王之窝囊是你无法想像的。
封建历史,末代天子下场通常也好不到哪去,不是万念俱灰,就是万分憋闷自己断送,反正窝囊到极点。
而这末代天子、周王朝国王周赧王一生窝囊到可以说是“榜上有名的大哥哥”了。
那么周赧王究竟窝囊了多少?在其统治时期又是如何被诸侯国欺凌?这些还要从周赧王初即位的时候开始。
周朝于周赧王即位之时,实际上已是朝暮暮暮。
想当初周武王开始伐商,光“孟津观兵”期间,在场的诸侯就有一千多位,而牧野之战中,来帮忙的诸侯也只有很多。
当时,大家都在谈论大周的好事,都在崇拜他。
但是随着武王因病去世,再加上成康之治,周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特别是经过周厉王和周幽王这两位无道之君折腾之后,最终将周武王一手创建的西周给折腾得荡然无存。
然而瘦死骆驼大于马,幽王之子周平王东迁,东周建立,而这时周朝、天子对于诸侯的约束力与权威,已大不如前。
及至周恒王的时候,堂堂的天子竟遭到诸侯部下的射击,至此,“礼崩乐坏”才正式拉开序幕。
等到时间到周赧王即位时,事情就比以前更糟糕了,而且,那时他手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地,等于空壳子,就连自己也要寄人篱下。
曾坐拥天下的周天子如何成为寄人篱下空壳子?出现这一情况还要从东周第十九任国君周考王时期说起。
周考王有个哥哥,名“揭”,二人为一母同胞,起初,周考王刚刚即位时,因害怕哥哥“揭”篡夺皇位,扬言要称霸,于是周考王便把“揭”和他的家族,都迁在河南王城。
移居此地之后,大概是周考王还认为自己的做法有点太过分了,于是,便让哥哥在此建立了“周国”。
应该说,这周国不等于周朝,周国等于周朝,性质跟当时齐、楚相同。
因此,“揭”便成了这个周国的首任国君,历史上称这个诸侯国为”西周公国“,称”揭“为”西周桓公“。
“揭”死后,儿子威公即位,威公又生二子,大儿子为后即位的惠公,二子名“根”。
“根”这个人,从小就对哥哥百般看不惯,尤其是在哥哥继位后更是如此,再加上当时赵国的赵成侯和韩国的韩懿侯对”根“唆使,所以,“根”干脆心一横,就从西周公国中独立了出来。
独立出来后,“根”从周天子(这时,周天子已成为周威烈王了)那里,要来了不少封地,加上他原本有的封地,也成立了一个诸侯国,而后世称他所成立的诸侯国为“东周公国”。
即东周公国与西周公国实为兄弟关系。
只是,看似兄弟二人,私下却是争斗不已,周天子为安抚两方,只好一次又一次地封侯,待封侯结束后,他的封侯也就被赏光。
因此,等到周赧王即位后,他只能寄居东周公国。
堂堂大周天子过去号令诸侯而现在寄人篱下本身已足够悲哀,可落魄到这个地步的周赧王并不能安身立命,不久之后,便被逐出东周公国。
谁敢于赶走周天子?此人,便是秦武王,秦国史上武力值爆表。
史料记载秦武王非常厉害,而且喜欢角力,听说东周“龙文赤鼎”非常重,所以技痒难忍,只是这个“龙文赤鼎”象征着周朝王权,尽管周王室现在已经没落了,但是这并不是说举就能举出来的。
于是,秦武王先派遣右丞相樗里疾带领百乘战车到东周公国去,其用意,就是试探周赧王是否响应,若周赧王答应,那么什么都说好,若没有答应,也只有动武力。
原来周赧王对樗里疾严词拒绝是闹出笑话的?那么周鼎如果是秦武王随意举起,就让周天子脸放在哪里呢?
然而拒一时痛快,下场悲惨,樗里疾在现场大发雷霆,发兵围困周赧王行宫,并强行将周赧王迁到西周公国。
就这样,周赧王满怀屈辱的在一众秦国士兵的“注视”下,拖家带口被人赶了出来。
坦率地说,当天子到如此地步,还真够意思窝囊,这个如果周武王泉下有知的话,想必得气又活了。
不过这并不是最为窝囊,周赧王之后的际遇,只是更多地叫悲催罢了。
被逼迁西周公国之后,周赧王就是越想越愤怒,而与此同时,秦国当时夺取了许多别的诸侯国的领土,立刻打到了西周公国,所以,周赧王非但愤怒,而且非常着急。
他担心若不能制止秦国的发展,预估以后会睡街头。
正好是那个时候,楚国为了与秦国作战,与别的诸侯结盟,并派人向周赧王请命,要周赧王假借天子之名,命令诸侯合力讨伐秦国。
说得直白点,就是把周赧王当成吉祥物和印戳儿,然而这样做也令周赧王很开心,毕竟他有用武之地,更有甚者,还能报冤仇。
于是周赧王除了履行天子义务外,还命西周公国国君让他组织五六千人组成的队伍,用来团结诸侯一起抗秦。
西周公国国君倒是顺从,赶紧拉齐人,可是光有人齐不可能,没设备、没粮饷,这仗咋打呢?
最后周赧王想出一个完美解决问题的办法——借。
其时,周赧王对境内富户逐一打出借条,借得大量钱粮,并许诺,今后打完仗后,以战利品抵偿。
计划是好的,可现实是残酷的,当周赧王准备完毕,又率领数千人浩浩荡荡地开赴前线与别的诸侯会盟时,让他始料未及的场面发生了。
本来,各诸侯议定,韩魏赵楚燕等国各拿出几万兵马,聚齐后一起攻打秦国,结果日子一过,除楚国与燕国如期赴约,其他诸侯都爽约将来。
并且,前后等了3个月,也没见他们一兵一卒。
这可把笑话闹得沸沸扬扬,那时秦军却拥有几十万的兵力,周赧王这一边,外加楚燕,只有几万。
如此庞大的人数差距,大家都知道如果真的战斗了,这人是不足以给秦军冲锋陷阵的。
于是,终于商量好了,大伙儿就事论事解散了,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家,于是,本来威风凛凛的周赧王只好灰溜溜地带上数千人走上了回家的路。
未能打成仗,这还不是一个最大的问题,更大的问题是周赧王回来后,怎么还。
以前他答应赢了以后以战利品抵帐,可是现在干脆不打仗,因此战利品不多,而且这些数千人一上来一次,最初借的钱都花完了,结果,周赧王面临还不上帐。
但是富户可以不计较这一切,为讨债而来,这几个人跑去找周赧王行宫闹了起来,搞得周赧王立刻没有了面子,为避开这几个债主子的纠缠,周赧王只好跑去找一座宫后高台。
当时,人们都称周赧王躲债的高台为”逃债台“,这就是“债台高筑”的出处和来源。
而这边周赧王一边躲债一边秦国也不善罢甘休,先飞快地拿下韩国、阳城等国,然后军队径直向西周公国进发,最后,或西周公国国君携带礼品到秦国道歉,秦军撤兵。
由联合诸侯攻秦之事可见,天子周赧王,已不具备天子应有的威慑能力,诸侯对待他也随便到极点,就连一般富户平民也颇看不起他,可以想见周赧王在那个年代窝囊得何等地步。
而在这之后,周赧王一生中,“夹缝中生存”是最恰当不过了。
先是在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嬴稷和齐湣王田地二人,在周赧王的眼皮子底下公然称帝,以天子自居,全然不顾周赧王的感受。
为此,周赧王很是无奈,唯有选择置之不理,假装不知情。
随后,秦国为了进攻韩国,向东和西周公国借道,想经过两周间的区域进攻韩国,周赧王不敢同意,又不敢拒绝,一时左右为难。
原因是什么?同意秦国,必然会冒犯韩国,不同意秦国,则要忍受秦国的愤怒,两种后果对周赧王而言,哪一个也经不起。
不敢冒犯秦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秦国当时势大无比,周赧王甚至不敢冒犯实力相当普通的韩国,足见他那时活得多么憋屈。
周赧王在以上两方面憋屈之余,也经历过被韩强要粮草,为求自保而奔走诸侯说三道四等等,一句话,周赧王后半生都是在无边的忧虑与到处求告祖父祖母之中渡过。
就连公元前270年时,周赧王为躲避秦军对他的进攻,也只好讨好秦国,大力赞扬秦昭襄王的功绩,并向秦献地,意在免遭袭击。
但即使如此,也没能让秦国对周赧王刮目相看,在公元前256年,由于西周公国参与了其他诸侯对秦的战争(实际上是在场投票),致使秦昭襄王大怒,立即出兵要灭西周公国。
而且西周公国与秦国天然不敌,尚未等到秦军铁骑施展浑身解数,西周公国便彻底崩溃了。
最后,西周公国君主周文公亲赴秦国磕头招供,把所有城邑、人口都献了出来,再由秦昭襄王缚柱游街示众,事情才不了了之。
而当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周赧王作为天子也是无计可施,其直属宗族诸侯国受到秦国如此侮辱,他也不敢吱声了,要知道,他要是敢有什么不满意的话,那就游街示众了,那是他一个人了。
想大周昔日的辉煌,又看今日周王室之憋闷,这落差之大,使周赧王觉得无比沮丧窝囊,又处于这沮丧之中,周赧王无法再坚持下去了,只是西周公国的国君给秦国磕头请罪没多久,就怏怏死去了。
周赧王之死表明周王朝已经走到人生最后一刻,周赧王去世后不久西周公国就完全为秦国所灭,这时周王室力量只剩下东周公国。
而且东周公国坚持的时间并不长,公元前249年时秦国宰相吕不韦率军前来攻打,仅仅一役,东周公国就彻底崩溃了,就这样覆灭了。
至此,延续八百余年之久的周王朝完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总的说来,身为周朝最后一任天子周赧王自己还抱着某种志向与理想,还曾经想方设法要重振周王室辉煌,遗憾之余,他即位之初的周朝已是朝朝暮暮,所以即使他志存高远,也只能在窝囊与憋屈之中,看着周朝一天天灭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his/83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