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不杀徐达(文末附朱元璋杀功臣一览表)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南京登基为帝,中原从此诞生了新朝:明朝。

遗憾的是,头号功臣徐达却错过了这场盛典,彼时,他还在山东指挥着大军。

徐达的影视剧照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徐达(文末附朱元璋杀功臣一览表)

与徐达结伴而行的还有副将常遇春等人,二人在大明王朝享有双刃剑之誉,兵锋所指气势逼人。

常遇春攻下东昌时,他和徐达在济南相遇。而且徐达片刻都不愿逗留,他的水师又沿着黄河前进。

未几,过虎牢关向洛阳进军,遭元将脱因帖木儿的顽强阻击,双方于洛水之北发生了一场大作战,这一战徐达疯狂取胜,直把梁王阿鲁温举降河南。

捷报频传南京后,朱元璋掩不住内心的高兴,亲赴开封告慰将帅。随即宣旨:封徐达右丞相、太子少傅等职,意味着他已经是开国之后的第一功臣。

然而面对朱元璋,戎马倥偬半世的徐将军却始终谨小慎微,也提出了一个和封赏毫不相干的问题:

假如我一直往北走,拿下了北京,元主就会逃跑,追得上或者追不上呢?

朱元璋肖像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徐达(文末附朱元璋杀功臣一览表)

有人问朱元璋,他住了半天才回答。《明史。徐达传》载:

元运衰微,行从必灭,不厌穷兵,出塞后,坚守封疆,以防其侵轶。

朱元璋之意:元朝大势已去自有覆灭之日。此时,必须稳扎稳打,待他们逃到塞外时,大家坚守边疆、高度警惕即可。

徐达统领千军万马,战场态势感知超常,但为何会提出这一疑问?

只是因为他深知这时元军虽然已到了强弩之末,但是手下还有王保保,李思齐这样的着名将领,若盲目向北推进,灭元进程太快,恐怕得不偿失了。

这个是徐达。

徐达,常遇春同框拍摄的影视剧照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徐达(文末附朱元璋杀功臣一览表)

徐达怎么成了第一功臣?下面,作者将与我们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

徐达,字天之,号濠上,世以农耕为业。难得的大志、高颧、坚毅、勇敢。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亦至二十二,往而从之,一见语合。

《明史。徐达传》卷首所载,资料丰富,给我们解开了民间盛传中的若干谜。

徐达,字天之,原籍濠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民出身;

徐达、打小胸志存高远、身材瘦长、颧骨凸出、坚毅果敢、与生俱来就具有领军之潜力;

第三:徐达与朱元璋的老乡是真的,可两人既非发小又非童年的玩伴。1353年在岳丈郭子兴的授意下,朱元璋返乡募兵,这才与朱元璋第一次相识。

那一年,徐达22岁,两人一见如故。此后,他要与朱元璋同流合污,在枪林弹雨中披荆斩棘,九死一生,以后就像一面大旗插在明朝大江南北、西东各地。

第二年朱元璋知道跟郭子兴没办法了,就带着徐达、汤和和费聚24人南下定远了,这群人是未来的“淮西24将军”。

就排位来说,徐达排在第一位,就连后来加入的李善长和常遇春以及冯国用兄弟也都没有人可以望其项背。

朱元璋的影视剧照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徐达(文末附朱元璋杀功臣一览表)

明朝开国元勋中,朱元璋只称两个人为“兄弟”,第一个是李文忠的父亲李贞(朱的姐夫),第二个是徐达。其原因何在?

同年,朱元璋取滁州,实力渐增。而且濠州这边郭子兴被孙德崖和其他人挤兑得实在是混不下去了,只得带上旧部去投靠。

恰巧同时期孙德崖也没有濠州食物,毅然到滁州向朱元璋寻缘。

郭子兴与孙德崖刚刚相遇,新仇旧恨就一起燃起,郭子兴积极应战,两边掐指城外,郭子兴竟被捆绑。

朱元璋闻讯赶来,立即出城救驾,不料反遭孙德崖部将生擒。

双方剑走偏锋,朱元璋的命悬一线。此时,徐达登场,自告奋勇将自己绑为人质,以命交换朱元璋,成功解决危机。

滁州之变,其中的一些细节,很可玩味:

1:徐达在关键时刻舍命救驾,表明了对朱元璋的无比忠心,此后,朱元璋自称布衣兄弟;

2:当时,徐达的军职还是没有人能够取代,否则孙德崖绝不答应以自己换取朱元璋;

3:在滁州,徐达只展现了冰山一角。伴随着后来军事天赋的迸发和战场的淡定从容使其进入朱元璋心中。

朱元璋、徐达同框影视剧照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徐达(文末附朱元璋杀功臣一览表)

1355年北方红巾军中有两件重要事件。

第一件:韩林儿称帝(即小明王),改元龙凤呈祥;

第二件: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收了自己的旧部下,仍依附于韩林儿,悄悄地积累了力量。

但是朱元璋也在想,如果想开疆拓土,就得向南进军。

自渡江之日,朱元璋便表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自然没有徐达,常遇春等不世出之将,是万不可能。《明史。徐达传》记载:

由渡江而拔采石,取平天下,达及遇春皆军锋冠。

开战之前,朱元璋孤注一掷将家眷都留江北。使徐达和常遇春安心进攻采石。

这段战斗中,常遇春驾着船,矛一挥,身先士卒如入木三分,终于钩住了对方的船,为成功打开了道路。

徐达呢?在常遇春的帮助下,带兵勇闯滩头,二人首次双剑合璧轻松攻下采石矶。

采石矶位置不大,意义却非同寻常,这一战激起朱元璋万丈壮志,最终迈出了向宏图霸业迈进的一步。

特别重要的是徐达和常遇春双子星座会从此星光熠熠。

徐先生,经常同框拍摄影视剧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徐达(文末附朱元璋杀功臣一览表)

徐达率领的军队同样具有传奇色彩。《明史。徐达传》载:

达言简,言虑精。于军中,使不二出塞。诸将奉凛凛之容,而皇帝面前恭谨若不可说。善拊循而下共患难,士子皆感激效死,至是战无不胜。

大意是:徐达不擅言辞,句句深思熟虑。军中军令不两;

面对诸将时保持一副让人服从的模样,而面对皇上时则谦虚小心,似乎不开口。这一点跟汤和很像,再反过来琢磨一下,真正的朱元璋是多么得!

徐达擅长抚慰下属,能够和下属患难与共,将士们都以死报怨,因此,徐达的人生才能够叱咤风云、从不败北。

徐达绘画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徐达(文末附朱元璋杀功臣一览表)

作为一名出色的军事将领与朱元璋有很多相似处,握有百万雄兵的朱元璋无论逆风顺境都能够临危不惧,常常会在千钧一发之际给予敌军致命一击。

因此,徐达是唯一有资格和朱元璋互换角色的人,这一点令其他将军不得不抬头看。

同年,朱元璋攻占南京,徐达留守两年后,坚决执行朱策略,取镇江克常州,攻占宜兴。

当取宜兴时,朱元璋亲率大军进攻婺州,这次镇守南京老巢是徐达。

在朱元璋的心目中,徐达既能进可攻又能退可守,又似钢铸长城,强风暴雨永不撼动,显示了出奇的冷静。

这也许是两人心灵深处心心相惜之情,也可能是一种男人间无法言传的感情。

徐达电影剧照(张丰毅版)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徐达(文末附朱元璋杀功臣一览表)

公元1363年龙湾之战之后,羽翼渐丰的朱元璋自此撕破伪装,化被动为积极,将陈友谅引入鄱阳湖,上演了一场史诗般的决战。

不过,在每一场大战之前,朱先生第一个想到的是徐达。《明史。徐达传》载:

会汉寇南昌后,太祖召达从庐州来会,遇鄱阳湖。友谅军非常强大,达身先诸传力战击败了他的前锋.

大意是:鄱阳湖之战爆发前,徐达在庐州一线,朱元璋执意逢战必召,徐达星夜驰援,恰好在战争爆发前夕完成了合军任务;

陈友谅的影视剧照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徐达(文末附朱元璋杀功臣一览表)

这一仗,陈友谅投入兵力60万,朱元璋只有水军20万,双方实力悬殊;

这一战,朱元璋战船在陈友谅麾下悍将张定边的逼迫下停航搁浅,几乎命悬一线;

这一战,战士丁普郎断了头还手持武器作战,可以说是天下战神;

此战中,大将军徐达若擎天柱石、最后关头手刃陈友谅前锋、杀出重围,再现千年前火烧连营;

此役,持续36天之久,陈友谅折戟沉沙、徐达与千千万万万个斗士使朱元璋华丽转身。

很快朱元璋就剑指张士诚了,4年以后徐达敲了平江第一道大门一一葑门,预示张士诚已完全退出元末。

朱元璋最终成了旗手,徐达则更是如一柄寒光凛凛之剑,挥洒自如于山东,河北,陕甘等地,于白山黑水间,于无垠草原间,演绎出一段段不朽神话。

忠诚,朴实,勇敢和博大一一那是徐达的。

张士诚拍摄的影视剧照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徐达(文末附朱元璋杀功臣一览表)

洪武三年(1370年),大明公司运行两年后,朱元璋在南京大封功臣,共封6公28侯,徐达被封为魏国公,再次位居榜首。

然而,时光流逝,朱皇帝犯了严重的疑心病,或者说为保证江山世代相传,蕴藏着一个又一个屠戮功臣的计划。

这些方案正是激起血雨腥风、宣布无数人头将落、功勋第一人徐达如何逃过浩劫、得到善终?

先带你看看一张图。《明史。徐达传》记载:

一日,帝以达之邸强饮醉意,又蒙被,赍卧正寝中。达醒后惊趋下阶俯伏呼罪。皇帝觇而大悦。

一天朱元璋和徐达来到了自己的旧邸一一吴王府一一这里是朱元璋做皇帝之前的寓所,硬是将徐达灌醉了,随后命人将他抬进了正室,盖上棉被,创造了家庭气氛。

徐达酒醒后,发现他正躺在吴王府龙床上睡觉,禁不住吓了一跳。可他并未因得到这一荣誉而洋洋得意,反而下意识地从屋里逃了出来,走到门口台阶前,低头磕头,大呼死罪。

没有人会想到朱元璋总是偷看着她,望着徐达惊慌惊恐的表情,她不禁龙心大悦。

这一事件从侧面证明徐达忠厚老实、朴实无华、自然流露既救了自己、又救了子孙后代,更使他家风光无限。

南京吴王府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徐达(文末附朱元璋杀功臣一览表)

谈谈徐达孩子们!

长子徐辉祖,承袭魏国公。英武刚直,富有才华,颇得当年其父的风范。

永乐时,拥护建文帝朱允炆削藩的他曾密奏请求查封朱棣三子;

靖难战场,与铁弦,盛庸一起为朱棣制造了许多棘手的问题,白沟河之战,打得他仓皇逃窜,险些改写历史。

二儿子徐增寿被任命为左都督,亦参与了“靖难”。

公允地说,可算得上是靖难一大功臣逐一向朱高煦告密,助三哥逃出了南京;

面对朱允炆,竭力保全朱棣并替其洗脱罪名,以致于朱棣兵临城下,朱允炆疑为通敌内奸,大怒将其当场击毙。

徐增寿善恶忠奸?认为各有各的见解。

长女徐妙云是朱元璋钦定燕王朱棣为燕王妃。

她在靖难战场上与朱棣互帮互助,以自己的生命维护了自己的尊严,打赢了北京保卫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仗,之后荣升为皇后、母仪天下、仍与朱棣恩恩爱爱,临行的那一刹那,朱棣将她拥入怀中,眼泪打湿了脸。

而且她还没有忘记对自己的老公说,怜惜天下百姓、记住靖难功臣。

自此,大明王朝便流尽了她与朱棣之间的鲜血。

徐皇后的影视剧照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徐达(文末附朱元璋杀功臣一览表)

洪武十七年(1385年),徐达在北京整军,背上长满疽疮,不治而死。

去世的消息传到南京后,朱元璋哀恸万分。《明史。徐达传》载:

追谥中山王、武宁、三世皆王。赐钟山之阴葬,敕赐以神道碑。配享太庙和肖像功臣庙的位次均居首位。

朱元璋还为他辍朝三日。

数百年来,清代诗人赵翼忽然冒出个故事:“疽最忌讳鹅”,偏偏朱元璋却“赐蒸鹅一只”,徐达间接为朱元璋所杀。

作者认为这完全是废话,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认为“疽”和“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医学关系。

徐达的肖像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徐达(文末附朱元璋杀功臣一览表)

后记:

出生在乱世的徐达被朱元璋带到了那广阔的天地;

一生金戈铁马、南来北往、匡扶江山的徐达谱写出不朽的传奇;

徐达,之所以能得到好的结局,只是因为他骨子里流出来的忠贞、朴实和博大;

功勋至上的徐达照亮了大明276年的江山!

书末还附了一些直接和间接为朱元璋所杀功臣的事迹

一、被处死了

洪武年间被害功臣中又以赐死为最多,都冠以奸党和逆党之名,论胡惟庸案和蓝玉案除违反国家法度外。具体情形如下:

1。韩国公李善长,定远人,早年参加朱元璋义军“任参谋、预机画、主馈饷”。李善长于1370年受封韩国公、左丞相、居功臣之首,朱元璋制词时把其与萧何相提并论。此后李善长曾和刘伯温博弈于朝中,后来又推胡惟庸为宰相。1390年朱元璋用“知逆谋而不发,狐疑观望而怀二端”处决了77岁的李善长和全家七十多人。

2。吉安侯陆仲亨是濠州人,17岁时参加朱元璋义军。1370年陆仲亨被封为吉安侯。一度因事被贬为指挥使负责缉拿盗贼,不久复爵。朱元璋经常对人说“这就是我(陆仲亨)初起腹心股肱的原因”。但是在1390年朱元璋诛胡惟庸党后,陆仲亨家奴告发其勾结唐胜宗,费聚和赵庸,从而将其赐死。

3。延安侯唐胜宗,濠州人,18岁参加朱元璋义军。唐胜宗1370年受封延安侯时,一度以“善于驰驿骑”而夺其爵位,但是很快就复辟。其后镇守辽东,巡按陕西,于1390年坐实了胡惟庸党的死刑。

4。平凉侯费聚,五河人,濠州朱元璋义军成员。费聚于1370年受封为平凉侯后,参加平定云南的战争。1390年费聚被列入胡惟庸党。为此,朱元璋也找到了二十多年前“聚曩令姑苏不称旨趣,吾尝斥之,则欲逆之!”的借口最后费聚被判死刑。

5、南雄侯赵庸,庐州人,初与兄赵仲中在水寨集结驻军巢湖,遂归朱元璋麾下。赵庸战功显赫,本应被封公室,却因为进军到应昌后私纳奴婢纳为妃,最后只被封了侯。1390年,赵庸跟随朱棣出塞讨伐乃儿不花。大部队班师回来后,赵庸论加入胡惟庸党,并将其处死。

6、荥阳侯郑遇春是濠州人,早年和哥哥郑遇霖一起加入朱元璋的手下。郑遇春于1370年受封荥阳侯,1390年在与胡党坐论战时,又遭处斩。

7。宜春侯黄彬是江夏人,早年在徐寿辉麾下,后来对陈友谅不满,投奔朱元璋,为平定陈友谅之战立下了汗马功劳。黄彬于1370年封宜春侯,1390年因论入胡惟庸党而赐死。

8。河南侯陆聚元末陆聚缮城保境后,以徐氏、宿二州回朱元璋。陆聚1370年封河南侯,1390年入胡惟庸党,赐死。

9、靖宁侯叶升,合肥人,本元朝将军,后来自动前来投奔朱元璋。叶升1379年封靖宁侯1392年论处胡惟庸党,后并入蓝玉党。

10。永嘉侯朱亮祖是六安人,曾任元朝义兵元帅,朱元璋将其擒获并投入麾下。朱亮祖于1370年受封永嘉侯,之后受命镇守广东。在镇里时朱亮祖的不法行为很多,1380年才由番禺知县道同检举揭发。可朱亮祖“恶人亦告之”,道同却被害。事情真相大白,朱元璋用鞭子打死了朱亮祖父子俩。

11、江夏侯周德兴,濠州人,朱元璋为发小。周德兴于1370年受封江夏侯后,却对汤和十分不理解,修建宅第凌驾于规制之上,恃宠骄横。周德兴的儿子周骥于1392年暴露了与宫女乱搞感情的事实,父子俩连坐受罚。

12、凉国公蓝玉,定远人,常遇春妻弟。蓝玉作为后起之秀于1379年封永昌侯,之后于捕鱼儿海大肆击破北元,金封凉国公。1393年蓝玉告发有意谋反,遂遇害,株连1万5千人。不否认蓝玉的某些不法行为却并不谋反。

13。蓝玉党–所谓“蓝玉党”,由一公、十三侯和二伯组成,以景川侯曹震为主,鹤庆侯张翼为辅,会宁侯张温和普定侯陈桓为辅、旄侯朱寿和怀远侯曹兴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14。罪名不明──在处决功臣中,有二人的罪名不明,即1394年处决永平侯谢成和1395年处决崇山侯李新。

二、赐以死亡

朱元璋登基初年和晚年,对某些功勋卓著而过失不显的功臣赐以死法。具体情形如下:

1。宋国公冯胜,定远人,原名国胜。早年间与其兄冯国用结寨以自保,后来又归附朱元璋。1370年冯胜被封为宋国公。朱元璋诰词称冯为“胜兄亲同骨肉”。1393年蓝玉被害之月,冯胜奉召进京。两年后(1395年),冯胜被赐死。据文献记载“上召其胜,酒还暴死”。

2。颖国公傅友德,砀山人,元朝末年参加红巾军。傅友德曾在明玉珍和陈友谅手下任职,却没有什么名气,后来归附朱元璋,便得到了重用。傅友德于1370年受封颍川侯,从此大显身手,平定巴蜀,征调西塞,讨伐云南,战功赫赫。1384年晋封为颍国公。傅友德1394年赐死后,有人说傅友德当着朱元璋的面公开自杀。

3。德庆侯廖永忠是巢县人,早年和哥哥廖永安一起聚集于巢湖,后又以水军投奔朱元璋。在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评价廖永忠“功超将军,智迈雄师”。廖永忠本可封公,朱元璋却以“使所好儒生窥见朕意者徼封,遂止封侯不义”为借口。1375年,朱元璋将廖永忠因僭用龙凤的不法行为赐封。值得一提的是,小明王就是要朱元璋指使廖永忠将其除去。

4。临川侯胡美,沔阳人,原名廷瑞。胡美原在陈友谅手下,为江西行省宰相,镇守龙兴。陈友谅败亡之后,胡美就归附朱元璋。他曾经孤军奋战,领兵进攻福建。1384年胡美和诸子被投入监狱,并在狱中死去。1392年论胡惟庸党,朱元璋下旨罗列奸党,称胡美是因为大女儿为妃,偕子婿搅乱宫禁而赐死。

5、定远侯王弼──因善用双刀而被称为“双刀王”。早年间集众乡结寨自保。1378年,王弼跟随沐英征讨西番有功,封定远侯。捕鱼儿海之战中,王弼以先锋身份力挫北元骑兵。1393年蓝玉遇害,王弼和傅友德私下里议论“上春秋之高,行与旦夕尽于我,吾当合纵”时,锦衣卫发现了此事。1393年王弼被赐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his/85094.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