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亲繁殖为原罪,此外还有多有各苦。
多子多福,子孙满堂一直以来都是国人最为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古代人们对子嗣繁衍这一问题,可以说更是格外关注。
而其中历代皇帝更是如此,但只要一有机会,就会招揽天下美女来充实后宫,最根本的目的说白了就是要多生育一些子女来传宗接代。
按理来说,坐拥世界上最充裕的生育资源和皇宫大内最充裕的物质保障以及最优秀的医疗团队,无论哪个皇帝都要子嗣旺盛、儿女成群。
而清朝的时候,有三位皇帝竟然绝后,这三位皇帝就是同治,光绪以及溥仪,一生下来,都未能遗下一个孩子。
三帝为何绝后?事实上,说来近亲繁殖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三个人都面临着各自的特殊情况,使他们无力也没有留子嗣的机会。
在谈论这一话题前,首先要比较清朝历代帝王总体生育状况。
众所周知,皇帝能够生几个孩子有三大决定因素,一是皇帝自身身体素质的好坏,二是妃子人数的多少,三是时间的充裕与否。
这三点直接决定着皇帝子嗣人数的多少,特别是清朝时,这些都有具体表现。
就像是清朝入关前的两位帝王,即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一样,其身体素质肯定是没得说了,毕竟那时候清朝正处于一个起步、稳固阶段,需要他们长年战斗,所以这两个人一定要身体倍儿棒。
但他们的儿女数量,并不是清朝皇帝里最多的,努尔哈赤一生共有儿子16个,女儿8个,合计24个子女。
相比之下,皇太极比父亲好一点儿,有儿子11个,女儿14个,合计25个。
这个数目看上去好像并不算少,但是你知道吗,他们俩可都是皇帝,可不是普通地主老富,他们所掌握的生育资源非寻常人所能比拟,但是为什么会生出这么点女人来?
难不成他们嫔妃人数少?答案不是这样的,根据历史资料显示努尔哈赤的妃子占16个,皇太极占15个。
真正使儿女人数不多是因为没时间。
大家都知道清朝是从顺治执政时开始进入关隘的,入关前即努尔哈赤、皇太极执政期间正处于创业阶段,所以,身为满清这一企业一把手,有很多事要做、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精力大部分都放在了事业上,自然在生孩子这件事上,就会有所”懈怠“。
并且,这二人均是死得十分突然,努尔哈赤是在被明军炮火打伤不久后便去世,而皇太极则是在他心爱的宸妃死后,由于思念成疾,他的身体迅速垮掉,仅两年就去世了,去世时年仅52岁。
因此,从整体上看,清朝前二帝子嗣人数较为不当,其原因还在于时间不长。
而清朝的第三位皇帝顺治,情况也同样如此,他共有20位嫔妃,数量上要比前两位要多,但他只有八个儿子。
顺治的儿子为何如此之少?非常简单的是他过早去世。
据史书记载,顺治皇帝于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一,感染天花,而且,病来势汹汹,仅几天后便与世长辞,卒年仅24岁。
大家都知道24岁对我们现代人而言,还是刚刚走出学校,步入社会没多久,顺治帝已经死于这个年龄了,所以他儿子比较少很正常。
其次是清朝历史上生过孩子最多、8岁即位、前后执政61年、有皇后和嫔妃共计65位的康熙,而数量庞大的后宫,让康熙一生共取得儿子35人,女儿20人的”丰硕战果“。
康熙之所以能生育如此众多的子女,最根本的原因是符合前面提到的3个基本要求,那就是身体素质良好,妃子人数众多以及时间充足。
但是在雍正时期,他的孩子人数又突然下降,尽管他有皇后二人,嫔妃29人的后宫,但是他的一生中,也只剩下六个儿子和四个女儿、
为何同样在清朝大势已定之时,康熙却能生下55个孩子,而雍正却只剩下可怜的10个?
这后面的道理其实并不算复杂,说得直白点,雍正真的是想说自己,套用一句歌词:”爱河山而不爱美“。
由于康熙活得太久,导致雍正在登基时,已经四十多岁,而根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的第九个儿子,是在雍正元年,也就是说,他登基的那一年出生,而雍正的第十个儿子,是在雍正登基的十一年出生的。
它的含义是什么?意思是说,近十一年来,雍正皇帝的后宫里,没有一个孩子出生。
导致这一局面的根源在于雍正勤政廉政,我们都知道雍正接管的清朝是个吏治腐朽,国库空虚的时代,并且雍正一心要革除弊政所以他将自己的更多精力放在治国上面。
所以,他也就没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和嫔妃们进行”造人事业“了。
至于乾隆,他一辈子没少耕耘,皇后妃子也一共有43位,但他耕耘的结果,比他父亲雍正强,但比他的祖父康熙却少,一共有36个子女。
在乾隆那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孩子的多寡和嫔妃人数是有直接联系的。
要注意乾隆以后,即嘉庆即位之初,清朝皇帝子女人数,就开始减少了,嘉庆21个人,道光19个人。
如果这两位的子女数量还算正常的话,那么道光之后的咸丰,子女少的”不忍直视“。
咸丰一生共纳妃18位,这人数虽然不算太多,但是也还是很普通,而且他只有二子一女。
及至同治、光绪、溥仪三朝,便索性来绝后,一子不见。
那为什么自咸丰皇帝以后孩子一下子就变的如此之少?就连清朝最后的三位皇帝,也是绝后?这要说起清朝皇室婚姻的一大陋习。
这种陋习是近亲结婚的表现。
清朝皇室结婚,具有典型特征,即对结婚对象进行小而全的挑选,确切的说是满洲贵族间世世代代的通婚。
并且,在清初,出于局势需要,满洲贵族还经常会和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家族进行联姻。
这种小规模的通婚最早倒是不算什么,但是随着岁月的推移,后代数量的增加,那么必然会产生血亲、血亲间的通婚。
如康熙之孝昭皇后与温僖贵妃两奶奶分别为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女与康熙之曾孙努尔哈赤之女,康熙和他这两个妃子论起来是属于未出”五服“姨表血亲。
此外,康熙孝懿皇后佟佳氏也是清世祖顺治(康熙他爹)孝康章皇后的侄女和一等公佟国维亲生女儿。
而佟国维呢,正是康熙的叔叔,换而言之,康熙便是嫁给舅舅家之女,亦即他的堂弟。
这样不但没出过”五服“,而且连三代也不例外,肯定属近亲结婚之列,近亲结婚之害,即所生子女或畸形、或痴呆、或患遗传病。
这是康熙生儿育女虽多,却有相当一部分是生后未久就夭折了的基本原因。
无独有偶,近亲婚姻连续不断,清朝皇帝婚配对象、选择范围愈来愈窄,如此,近亲繁殖之不良后果,表现在清朝末代帝王身上,因为自己是近亲繁殖,因此,自身生育能力日益下降。
生育能力较弱自然不会生下后代,绝后便成为不可避免之事。
并且,在这三位皇位在位时期,正值慈禧太后掌权之时,而慈禧太后为了抓牢手中的大权,更是安排自己的亲人嫁给皇帝,这在无形中,就加重了近亲繁殖的危害。
例如慈禧将亲甥女隆裕安排在光绪身边做了太后,而且众所周知光绪生母是慈禧亲姐姐,因此隆裕太后与光绪之间,其实是姑舅表亲。
所以,清朝最后三任帝王绝后的原罪是近亲繁殖,这一害处,在清朝初期即已出现,只是那时还未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所以被人们忽视了。
但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这一伤害无限膨胀,其不良后果是子嗣凋零以致绝后。
当然近亲繁殖仅仅是同治、光绪、溥仪三帝绝后的一个原因,也是客观地决定其无子的一个基本条件外,这两个方面分别面临着不同的形势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三个人的处境,得单独说说。
象同治皇帝载淳就是咸丰皇帝幸存下来的独子,而且继承皇位之初,才6岁,即属冲龄登基。
六岁即位,同治这个年纪,尚没有生育能力,等他大婚之时,已是十七岁高龄。
那就是同治大婚前,由于年纪问题,无缘生育,甚至少年以后就具备这种本事,但是由于未娶大婚,慈禧、慈安两皇太后都无法使其留子。
而同治大婚两年之后,即十九岁时,因病死于养心殿,早逝,当然也没有时间生育。
并且,坊间还传闻,同治皇帝在成年之后,还有”龙阳之好“的嫌疑,当时有个太监叫做王庆祺,经常给正值青春年少的同治偷偷提供一些带颜色的画册,同治对此十分是爱不释手,久而久之,就和这个王庆祺有了说不清道不明的非正常关系。
早夭,又有特癖,天然绝。
而光绪皇帝载湉,其处境就更悲惨了,之所以能够称帝,纯粹是因为慈禧太后为便于掌握朝政,所以才将自己亲姐姐之子光绪推上了宝座。
所以,光绪终生活在慈禧阴影下,其中婚姻大事亦然。
从历史上看,光绪共有3位后妃,皇后隆裕为慈禧外甥女,另外2位,分别为瑾妃、珍妃。
三位后妃中,因为隆裕就是慈禧安在光绪旁边的眼线,所以光绪对于她颇有抵触情绪,自然不能与她生儿育女,而且瑾妃向来唯命是从慈禧,所以并没有讨好光绪。
唯一令光绪爱得不行的就是珍妃了,他们之间的关系真的很好,但是光绪喜欢并不代表慈禧喜欢她,甚至,由于她侄女被光绪忽略了,慈禧也对珍妃动了怒。
而且慈禧不喜欢珍妃,直接造成不允许珍妃为光绪留子,历史上并无珍妃在世时是否怀光绪之子,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就算怀了,慈禧还是会想方设法让珍妃不能生。
何况当年珍妃遭八国联军入侵,慈禧投井赐死,自己一死,光绪就更加没办法给他生儿育女。
自己妃子不多,爱也死得其所,其余两人又被光绪嫌弃,遂遂绝后。
对于溥仪来说,其问题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当自己被拥立为帝之后,由于照料自己的小太监为省事,正当溥仪少不经事的时候,将几个年纪稍大的宫女推到自己的病床前。
而那些宫女们,终年被困宫中,丝毫无缘体味男女间的喜悦,现在有缘和小皇帝颠鸾倒凤时,自然是一个个像饿狼。
但是溥仪那时正处于长身体之时,哪经得住如此折腾呢,根据他事后的回忆,有一次被宫女要求得过分之后,出门时看着阳光全绿了。
正因此,溥仪渐渐失去生育功能,当他大婚时,望着貌若天仙的后妃婉容,只能望而兴叹,亲自到养心殿当夜,留婉容独守。
溥仪这一缺点,其另一妾文绣,曾当众登报指证,1931年文绣为与溥仪离婚,上书朝廷,直截了当的说溥仪”生理有病“,更是完全不顾及溥仪的面子,称自己与溥仪”同居九年,未得一幸“。
溥仪虽然活到六十多岁,在这段时间里还陆续有过5个老婆,但是正是由于自己的健康问题,所以才导致自己无力生育,所以才会绝后。
因此,清末三代皇帝绝后的原因,包括同治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生育(死得早)、光绪因为妃嫔太少而没有生命(只有三个),而且溥仪是他不可能不能出生(生理问题),所以,绝后是不可避免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his/85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