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万户侯相当于现在什么官(一年收入可观)

按所辖人口计算,“万户侯”等于现在的乡长。

古代的万户侯相当于现在什么官(一年收入可观)

古时封侯时,往往以能够食邑多少户来算,但所谓”万户侯“顾名思义是指能够“食邑万户之上”是爵位之一。

何谓食邑万户?通俗地说,这万户,其百姓,还有土地,赋税和其他收入都得养活这万户侯。

当然,这“万户人家”,并不是随意圈定的,它也有着一定的分割标准。

以汉朝为例,当时左右五户人家(即左邻右舍5户)称之为“邻”,五邻组成一“里”,而四里又组成了一“族”。

一个族有一百户人家,这相当于今天我们农村中的一些小村庄,所以族长和村长是一样的。

再往上走,是由5个民族构成“党”,旧称“乡党”“党”即是此意。

一“党”为五百户,而五“党”,即两千五百户,则构成一“州”。

“州”以上是“乡”,一个“乡”有“五州”,根据该算法推算,一个“乡”所含户数,即一万两千五百户。

而且万户侯能够享用的赡养,有1万多户,也就是说他几乎可以享用一个“乡”。

所以,若以能辖的人口户数为标准,古“万户侯”相当于今天我国某乡乡长。

但是就古代万户侯的待遇及身份而言,跟我们现在的乡长还相差甚远。

古代的万户侯相当于现在什么官(一年收入可观)

首先,万户侯在古代是非常高的荣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万户侯就是皇帝对臣子们仅次于裂土封王般的褒奖。

或者以汉为例,汉朝爵位中,除了宗室封“王”外,一共分为四等二十阶,这些爵位中,侯爵是至高无上的。

万户侯是侯爵,但是他是侯爵里最高等级的那一位。

由于地位高,所以在历史上能够获得这一荣誉的人不多,而这一点在汉朝表现得尤为突出。

汉朝建立之后,汉高祖刘邦大行赏赐追随他征战天下的诸弟,撇开赏赐少的不谈,平均获得食邑二千户以上者,多达139户。

在这些人中,有大家都很熟悉的韩信、刘邦的小哥哥樊哙、曾经救过刘邦一双儿女的夏侯婴等等,自然也有张良和萧何。

但是,在这139个户以上食邑两千户以上的人口中,仅有4户食邑过万户。

这四个人就是,魏国(cuo,二声)侯萧何,平阳候曹参,留候张良和刘邦表弟刘泽。

而在这四人当中,萧何当初封邑8千户,刘邦觉得有点冤枉,又增加2千户,凑成整数,张良当初封邑3万户,因其惶恐不安,推却二分之一,只剩1万户人。

至于曹参,被刘邦封为一万零六百户。

从刘邦封赏部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能够被封为万户侯的人决非等闲之辈,其基本条件有二,即既要成为开国功臣又要立下赫赫战功。

否则,想都别想,象韩信这样战功累的没做过万户侯的,别人更是不愿意。

那么刘邦以后有谁能当万户侯吗?有、而且是两人,分别是汉武帝时期著名将领卫青、霍去病。

其中,卫青获封一万六千七百户,霍去病则获封一万六千一百户。

古代的万户侯相当于现在什么官(一年收入可观)

但是可知卫青和霍去病能够成为万户侯是依靠了真正的能力和建立了不世之功。

如果不是卫青、霍去病等人,很可能是匈奴骑到了汉朝脖子上为祸了。

所以,无论是汉初几位万户侯还是卫青、霍去病两人,都有着共同特点,都曾对汉朝作出重大贡献,所以,都能当上万户侯。

因此,从这一点上说,古代万户侯虽然管辖人口与今天的乡长相等,但是他们在全国的地位却远远不是乡长所能比拟的。

此外,从所辖土地面积看,古时万户侯比乡长高得多。

古代人少地多,不像现代人那么密集,大概数里地只有稀稀拉拉数户,这些人开垦的土地面积也因地广人稀而大了起来。

但是无论大小,只要这些家庭为某万户侯食邑之地,则其所占之地,即算该万户侯之地。

而且这样算来,万户侯占有的地,也是非常可观的数。

古代的万户侯相当于现在什么官(一年收入可观)

举一个较直观的例子来说,西汉有一位着名经学家匡衡被汉元帝封乐安候,食邑只有六百户,而其乐安候国食封土地却有31百顷。

31百顷等于现在多少?咱们一起来折算吧。

汉代一百顷,大约相当于4.61平方公里,一平方公里,即1500亩,即汉代一百顷,大约在7000亩左右。

我们以7000亩为整数计算,匡衡有31个一百顷土地,这意味着他封全国土地面积整整217000亩。

二十一万余亩土地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近150平方公里土地,这一面积,几乎已是现在两三个中型乡镇。

而此只是食邑六百户匡衡所有之地,其上,亦有千户候、万户候、其所有之地,则更为惊人。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有些食邑比较大、又占地形的万户侯管辖的土地可能与省会城市整体面积相近。

拥有大量土地自然可以从中和居民那里得到高额供养和回报。

据《汉书。地理志》载,汉平帝时,每个民间家庭种植的土地(请注意,这是耕种土地的地方,和上面匡衡封全国总面积不一样)大约67亩。

按此计算,一个万户侯候国,可耕土地约60万亩。

古代的万户侯相当于现在什么官(一年收入可观)

那么这六十万亩土地,可以收回多少田租?据《汉书·食货志》载:两汉田租除了汉高祖时是“十五税一”以外,其余多数时候是“三十税一”。

所谓“三十税一”,通俗地理解为农民每年拿出收入的3/10。因为汉代征税需要实物即粮食,按当时亩产量通常需上交7升/亩粮。

亩产七升,60万亩即420万升,即4万2000石(一石等于100升)。

换句话说,标准万户侯每年所能得到的赋税就是四万两千石的粮食,用金钱代替这些粮食才是万户侯确切的收入。

当然,粮食价格也因时期的不同而有所波动,汉代粮价(指栗)一般平均为100钱每石头,4万2000石,可卖出420万钱。

而且这仅仅是田租这块地的收入而已,作为万户侯而言,也有权每年收取户税。

户税是指每户征收的税款,据司马迁介绍,汉代户税是每户征收200钱,则一万户可征收200万钱。

田租420万钱加户税200万钱共620万钱,是一个万户侯年收入的大概。

而一年620万钱的时间,若放在现代,那就相当于多少?由于购买力不同,这个计算起来并不准确,但绝对是钱不少。

应当指出,这一收益并非条款一成不变,一些土地肥沃、生产力发展较好的地方,田租方面也许能收得较高,与此同时,万户侯所封邑食邑户数亦不同,故整体收入不同。

但是又不同了,万户侯年收入,也就600万钱左右,高者甚至可能高达千万钱。

这种收入,已超过全国百分之九十乃至百分之之九十九,除皇帝及那些宗室“王”外,恐怕万户侯的收入最多。

而这仅仅是万户侯一年来的收入而已,如果积累起来的话,那么他的财富一定会是个了不起的数字。

古代的万户侯相当于现在什么官(一年收入可观)

总之,万户侯在古代,不能与今天特定的岗位相比,毕竟年代不一样,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做万户侯就意味着有很高的地位,有惊人的财富,所以才使无数古人对“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有着最高的追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his/85647.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