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为什么让孙膑归隐(总结孙膑的一生)

孙膑打败庞涓,又被鬼谷子唤回到民间?您是从哪里听到这个消息的?

情况也确实如此。孙膑打败庞涓,也要帮齐国一统天下,但高手鬼谷子怕这孩子实老实,吃了大亏,皆知功高盖主,鸟尽弓藏,遂召孙膑回云梦山鬼谷岭潜心著书,未几,孙膑便整理《孙膑兵法》。

此时孙膑无事生非,旁若无人地看师弟们热闹起来:毛遂骗楚王救赵国,徐福奔日本开枝叶,李牧击匈奴怕犯边,吕不韦李代桃僵让儿子成为国君,白起坑赵兵四十万,商鞅变法让秦国成为黄金江山,无法忍受这些刺激,孙膑索性回到山东安度晚年,建花园栖身于月厌河边,平日里读书、剪花、种草,过着平凡老农的生活。

你不相信吗?那么听我告诉你吧。

鬼谷子为什么让孙膑归隐(总结孙膑的一生)

拜他为师

战国时山东云梦山上有鬼谷岭、石洞穿山而过,其中居住着一位奇人,便以鬼谷为名,人们称他鬼谷子。鬼谷子身怀神鬼莫测之技,兵法谋略占筮医药学力学奇门遁甲样样精通,不出门就可以了解天下大势,掐指算来可以看出百年的兴衰成败,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狠角色。

认识苏秦么?七国兵荒马乱,秦国独占鳌头,其余六国人人危亡。六国在痛斥秦国吃骨不吐渣的同时,也只好服软结交,怕成秦国首冲对象,谁知,一挨打就残缺不全,别的小国当然是落井下石斗土豪,谁会想到秦国吃荤喝汤之后就啃点儿骨。此时苏秦赶到,吐口水,言出必行,只需六国合而为一,弱中有强,应对秦国,就不是小菜一碟了,秦国就是条龙要盘桓,就是头虎要卧倒!六国蒙骗血气方刚上头,急忙拜相苏秦伐秦。六国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很难齐心、相互扯皮、下场自然是败下阵来,而苏秦却凭一张口就能六国挂相、毫无疑问地把合纵术发挥得淋漓尽致,鬼谷子们只好称赞道:徒儿不错,徒儿秒杀,徒儿纵横捭阖玩的呱呱!

更意张仪、师弟苏秦游说六国反秦时,便劝说秦国将六国分化,用六国应对六国的办法削弱势力,结果个锅了事,使秦一枝独秀。张仪把连横术发挥到一个新的水平。

孙膑身世亦不逊色,乃孙武之后裔,二者相距一百多年。在孙膑那辈人中,他的家族略显衰落,没有师傅领进门的机会,即便是捧上《孙子兵法》,也只会是引柴纸的工具,于是孙膑便前往云梦山鬼谷岭拜入鬼谷子门下。

孙膑实非孙膑之名,膑乃夏商五大刑法之首,是剔去膝盖骨之刑,孙膑受师弟庞涓欺骗而受此刑,遂更名膑,一是明志报仇,二是自觉愧对祖先孙武而污门楣,三是以膑字名之。

没有人想到膑刑会造就孙膑,孙膑还使膑刑声名大噪一时,就连史书上也忘了记录本名,太史公后来也查不出孙膑到底叫什么名字,就笼统地讲下孙膑的世系。

《史记》记载,孙武既亡,其后一百多年中又出现孙膑。膑生于阿与鄄的夹缝中,膑又是孙武的后代。

鬼谷子为什么让孙膑归隐(总结孙膑的一生)

同根相炒

庞涓才高八斗,学得出奇的快,孙膑远不及他。当庞涓凭着学得一身绝技提前走出大山,和孙膑约好等自己站稳了脚跟后,便前来迎孙膑走出大山,师弟们共同缔造盛世强国,老实巴交的孙膑心服口服,师父鬼谷子则在旁长叹。

1、同窗学手艺

苏秦、张仪在外玩得热火朝天,孙膑和庞涓则学得头皮发麻,真是鬼谷子知道的太多。

庞涓没事,天资聪颖,学起来虽然有困难倒也勉为其难,孙膑比起来学起来跌跌撞撞,可他个性憨厚,爱拿个毛病死啃,学通学精又变换方向,所以比起庞涓所拥有的知识要逊色得多,并且这种差距越来越大。

孙膑年纪比庞涓大一些,所以成为哥哥,但是他这哥哥经常问哥哥庞涓功课,每到这个时候庞涓的声音都会有所提升,好使鬼谷子听得一清二楚,他的脸上情不自禁地溢出了得意的劲。

鬼谷子此时一直笑意盈盈地看着庞涓,后来又鼓励孙膑多跟师弟学东西,别掉得太远,却又嘱咐孙膑避免毛躁冒进。

庞涓时有抱怨孙膑笨手笨脚、拖教师讲课进度之嫌,孙膑则对庞涓恳切致歉,面露难色。但是双方还年轻,这件事过了一段时间,没有人把根留在心里,很多情况下庞涓会拍胸脯说:“不要伤心,慢点就慢点呗,谁让我当你的师弟啊!”

孙膑动了恻隐之心,小脑袋点的像小鸡啄米。

鬼谷子看庞涓理解得比较快,便慢慢有了侧重,在教二人兵法之余,再加上开始教庞涓阵法,因此在孙膑初学阵法时,庞涓精通阵法已是小有成就。

此时庞涓已不太热心向师弟孙膑讨教,表现出几分急躁,而且老实巴交的孙膑并没有觉察,仍虚心向他讨教,所得答案常常被庞涓推诿,虽不能解决心中疑惑,但孙膑却始终拱手致谢。

把这些都看在眼中,鬼谷子叹息着,按庞涓进度给予更多的知识传授,但对于孙膑还是按部就班地传授。

庞涓踌躇满志,孙膑并没有灰心。

慢慢的两人长大后,庞涓才发现学的东西虽很多,但不如孙膑了解的深刻,排兵布阵也常有破绽,便借故试探孙膑学的东西把疑难问题抛掉,孙膑却毫不保留地将他的认识一五一十地讲给庞涓听,一直讲到庞涓彻底了解为止。

完事之后庞涓一直撇着嘴说孙膑认识太浅,还是要下功夫,孙膑一直谦虚地接纳,两人也逐渐小有名气,大家就把二人和苏秦、张仪并称为“鬼谷四友”。

鬼谷子为什么让孙膑归隐(总结孙膑的一生)

2、庞涓走出大山

魏国西有秦国,东有齐国,南有楚国,韩国,北有赵国,处于中心位置,咋一看就像是一块夹心饼干,就是一个人想啃一啃,可开国国主魏文侯却是一个狠命的人物,一顿运作猛得虎头虎脑,把李悝和翟璜当成了相改的对象;用乐羊、吴起开疆拓土;再加上李悝的依法治国,鲜活地将夹心饼干打造成铁疙瘩,谁会想到咬一口首先取决于他的牙口好与坏,魏国的兴起,强的有些不像话。

其子魏武侯则有些不争气,任用贤良,终于将吴起,公孙鞅,范雎这些名门望族名士都气得落荒而逃,好在没有败光魏文侯所赚的家业;待其孙魏惠王登位后,庞涓走出大山。

魏国经济发达,军事底子薄,只要用得上跟鬼谷子学的技术,打起来那是锄头挖到了大白菜,一挖准了,可是树大招风,庞涓决定仍采取“合纵”办法结交实力稍弱的宋国和卫国等国,继而集中三国力量打掉赵齐楚秦等大国,最终又来侵吞盟友完成一统霸业。

此话痒痒的魏惠王瑟瑟发抖,燃起了自己原本焦躁不安的野心:“爱卿,快来处理吧!这样的事情永远不要耽误!”

庞涓谋略超群、智计迭出,随势运用多种阵法协助,因而大打必胜、小打小赢,领地愈抢愈大,不但是魏国长胜将军,也成为魏国必胜的信念,风景秀丽的他早已忘记和师兄孙膑许下的诺言,其实魏国只要有他庞涓就足够了,对于哥哥来说,做学问就行了。

庞涓踏上奔袭强盛魏国之旅。

庞涓今天在狠狠地教训韩国人,转眼间埋伏在赶来援救的赵国人面前;没待楚国得意完毕,他城下便有庞涓;齐国站出来公道话还没等我话音落下,边境上便有魏国的兵,于是四国都恨铁不成钢地惧怕庞涓,责骂庞涓疯子也不在少数。

每一位国君都非常烦心,虽不会为魏国所灭,但是动荡少了去了,这样势必妨碍了经济的发展,到了兵荒马乱的年代,谁掉队谁就要挨打。盟友之间通常称兄道弟的关系,一落井下石出手就比任何人狠多了,开发是硬道理,但庞涓偏偏没有给自己开发的机会与时间。

庞涓可恶!

鬼谷子为什么让孙膑归隐(总结孙膑的一生)

3、同根相炒

庞涓的心病是鬼谷子教的不是藏私而是弟子出山任其自由发挥,考弟子的个人见解与能力,既能帮助齐国一统天下,又能帮助秦国天下无双,这就为庞涓有扩张魏国之心增加了危机,万一师弟孙膑出山捣乱呢?

心病也需要心药医庞涓深知师兄习得阵法,兵法皆走在他前面,在师父鬼谷子这些年的磨砺下,师兄犹如在渊之潜龙,时机成熟,势必笑看九天,若龙成泥鳅又如何?为此庞涓布下圈套。

庞涓遣使至鬼谷邀兄出山助魏,宣称缔造盛世霸国之约应付之于实,兄齐其利,其利断绝!孙膑欣然赴约,只在出门之时没有意识到鬼谷子满脸愁色。

庞涓先是把孙膑放在客卿的位置上,吃好喝好侍候他,并说到时候就把他推荐给魏惠王。

很快有人暗中发现孙膑,并传出孙膑堂弟的信,要他到齐国任职;孙膑这几天虽然受到冷遇,但是他不忍心负于自己的小师弟,便修书婉转地谢绝堂弟的邀请。

得到信后庞涓立即下令篡改、假造私通齐国之罪,并上奏魏惠王。

魏惠王大怒,下诏斩。

庞涓当即泣不成声,宣称有通敌文书为证,其兄孙膑确实罪大恶极,但应该顾念孙膑涉世未深、不知人心险恶以致为人所乘却浑然不觉,不妨改用膑刑,一是显示魏王的胸襟,吸引更多的名士来投他的门下,二是可以告诫不诚信之辈,三是可以使孙膑对魏国建言献策、待其罪功。

魏惠王本来是向庞涓说好话的,当场答应了,并要孙膑保留在庞府中赎罪。

庞涓设下圈套并非是为了杀死孙膑,只是密谋孙膑家传兵书《孙子兵法》和师父鬼谷子这些年私传之事,因此宽慰兄弟们不要失去志气,待伤愈之后二人便联手杀敌。

孙膑突遭祸患,愧对有辱祖上孙武之威,玷污孙家门楣之风,遂更名膑,寓意孙家废人。

孙膑感念庞涓救命之恩,不再有称霸之心,静下心来给合先祖写《孙子兵法》和师父多年来传授的经验,开始将自己的理解写进兵法中,备传师弟为其实现讨伐天下之志,即《孙膑兵法》。

孙膑全力著书身后庞涓温柔一笑。

鬼谷子为什么让孙膑归隐(总结孙膑的一生)

4、逃出生天吧

齐使出令魏,闻大变惊,魏有庞涓已所向披靡之姿容,又添孙膑这无双之才,雄霸一方垂手可夺,但何以自斩手臂?

齐使暗中不遗尽全力展开追查,经过多方核实终于探得事情的真相,元凶是孙膑之兄庞涓——一个虽然是大将之风却又是小鸡肚肠之辈。

鬼谷子弟子魏国弃之如履,齐国却视为至宝,便收买侍奉孙膑左右的童子告诉被蒙的孙膑实情,孙膑只要肯答应,齐国就会成为自己的第二家。

闻听此言,因刑而意志消沉的孙膑立刻火冒三丈,深藏于心的憋气,立刻化作一股难以遏止的强大之力,重燃争霸豪气,在此之前,必须逃离生天。

孙膑发狂,不但烧他写的兵书,而且见死不救,边哭边笑,还要和饿狗抢东西吃,抓得满身是血浑浑噩噩,历尽千般考验,庞涓最终坚信师兄真是疯子,后悔宽心。

兵法未得固然可惜,疯疯癫癫的孙膑并没有再威胁到自己,放下心来的庞涓还是命人密切监视着孙膑,尽管在潜意识中并没有想到向来老实巴交的孙膑竟会有装疯的举动。

卫兵们则慢慢地放松警惕起来,他们不认为一个走不动的废人能飞天遁地,倘若真的能飞天遁地的话,那他肯定会死去,飞天未必就是神仙,遁地未必就是奇人,另一个就是死人。

没过多久的一个夜晚上,后院的井扑通一声,重物掉了下来,接着是一个焦急促的呼喊:“疯子跳井了!”卫兵带着暗哨蜂拥而至探路,无人察觉,几名身着齐府衣饰者乘机混出门,飞快地走过大道,驶入隐藏于黑暗中的马车中,由偏门走出市区,汇入幽深的夜色中销声匿迹。

闻讯赶来的庞涓同样没有让人把尸体打捞上来,只是派人用巨石堵在井口上,然后快马加鞭传旨将城门封闭起来。

第二天搜齐使居住的地方无功而返,庞涓认为哥哥真的跳井自杀,或许,哥哥就是最完美的归宿。

庞涓顿感有些遗憾,忍不住叹息,没有得师兄一生的知识,真是遗憾!

鬼谷子为什么让孙膑归隐(总结孙膑的一生)

5、战场对决中

孙膑至齐,无功而返难服,遂投田忌。田忌琢磨不透孙膑之意,却又不敢冷落鬼谷子之徒,好食好饮侍弄,更开口添一双筷子罢了,毫不逊色。

齐国酷爱赛马,立马把田忌天生也就好这一口,但由于马总是比齐威王差那么1分半钟,落得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之下场,经常被齐威王调侃为常败将军和散财童子的田忌情绪那可是个悲剧,就像武大郎迎娶潘金莲一样,掀开盖头发现却是王婆既后悔又痛恨的样子。

孙膑于是向田忌献计,采取避实就虚之计,利用下等马与齐威王对上后充当炮灰,再利用上后优势打压齐威王,在总比分中获胜,当然,要哄骗齐威王下重注,赚回这个时期的饭钱。开赛后,田忌下等马被齐威王上等马直刷满圈,胜利后的齐威王面露笑容,像往常一样头也不回开始嘲笑田忌;不久齐威王就笑而不答,随后的两局田忌均以绝占优势胜出。齐威王疑惑不解,输的倒也微不足道,这位常败将军何以翻盘?齐威王知道事情的原委时,当场向怠慢的孙膑道歉:“哥哥,您就是我的亲弟弟,齐国给您的!”

孙膑正式进入齐国政权这一先进阶段,踏上复仇之路。

赵国手痒痒,抢走了魏国小弟卫国两块领地,来不及捂住滚烫的地皮,大哥哥庞涓带兵直接包围赵国都城邯郸,摆明是想给小弟占场,赵国后悔自己场子全是青紫,急忙请求齐国和楚国帮忙。

齐威王想办法救出一定会得救的人,关键在于如何捞取利益,既可使魏国、赵国两败俱伤又可发笔小财,便兵分两路:一路攻打魏国襄陵,迫使庞涓分头行动;另一路由田忌、孙膑带兵奔赴赵国邯郸解围。当然,也不可能冲上战场,必须要等到赵国快城被攻破时才会现身扮演救世主的角色,不仅要做到削弱魏赵两国势力,还要能够大捞赵国欢心箩筐。

原本齐威王希望孙膑能成为主将,而田忌则举重若轻,但是孙膑鉴于自身根基不固,一出风头就容易引起齐国大臣们的瞄准,于是不惜决绝此任,唯取军师之位,随军救赵。

行至中途,孙膑反而要田忌分兵,他压根儿没有去过赵国。

派遣沿途小股军马佯进攻平陵,而平陵南与魏国盟国宋国接壤,北与盟军卫国相连,只需三军合围即可将前来犯事之敌包粽子,强攻这里犯有兵法大忌,孙膑施示敌以弱之计,暴露了主将指挥若定的无能,使庞涓产生了轻慢之心。

大队人马又分兵遣将、声东击西、出动了小辆轻装战车直扑魏国都城大梁、同时施以激将法。庞涓本就是一个极度自负高傲的男人,永远只剩下自己欺人太甚,现在有谁想掏掉魏国老窝子,那就比挖掉自己家祖坟更痛苦,庞涓一定会班师回助。孙膑命令孙膑军队只准败绩,不许胜绩,一击即溃,制造齐兵弱小的错觉。

把无能,兵无所用,身为魏国战神的庞涓又能有所顾忌?一口气钻到孙膑给桂陵设的衣袋里,孙膑只需挥挥手,田忌便将衣袋封住,抓住庞涓便像瓮中捉鳖。

数不清的阵法穿插在其中,庞涓总算明白过来的正是自己的师弟孙膑,再也没有敢轻慢的意思,带领魏军左突右突,试图从重重包围中脱身。并没有这么容易,孙膑阵法连高手鬼谷子过来也要吸一口凉气,自从孙膑放了一张网后,其中的鱼儿无论如何折腾都回不过神来,庞涓便力竭而生擒。

此战史称桂陵之战、围魏救赵亦成史诗战例。

孙膑将庞涓客客气气的请回齐国,既不复仇,又不设计阴谋,间或共同讨论兵法和阵法,庞涓感到被孙膑杀死还是很痛苦的,其傲骨不容孙膑面带胜利者之笑,却不得不忍气吞声,深知魏国不能少了自己,脱困之日早晚归来。

借魏国新败北之机,齐宋卫三国备痛落水狗之势,怎奈魏国家底已深,相持之时拉拢韩国助战,反围攻三国结盟,终因楚国的斡旋,诸国停战;魏国和齐国联盟于漳河边上,庞涓获释回到魏国,离别的那一刹那,孙膑招手相赠,庞涓头都不回的离开,头顶上的一轮夕阳大的像盆!

鬼谷子为什么让孙膑归隐(总结孙膑的一生)

6、最终的决战

桂陵之战之后,魏国立于不败之地的神话破灭了,就这样开始走向衰落,盟友们也是貌合心离了,鉴于此,卫鞅说服魏惠王封魏国为王,举行逢泽之会,借重周天子之名令群国、韩国这样的强国都知道,这个魏国要当带头大哥,要那么简单,就当场反目离开。

魏国依旧是老作风,不服从打你就服吧,只要压制冒头,别人自然也就服了,所以庞涓又率军远征,进攻韩国,一路顺风。韩国虽在口头上不服输,但实力丝毫不及魏国,只好快马向齐国求援。

齐威王开会定出了应对之策,韩国当然有救了,只可惜救得早还是救得晚是一个难题。田忌当然还听从孙膑的话,提前发兵等候所以齐国带着人头向韩国送礼,若是魏国利诱韩国联合攻打齐国,此时寻着谁来哭诉呢?倒不如等到双方陷入消耗战中,于韩国快城破之际,用精锐之师将魏国一举打垮,全名全利。齐威王听说礼让,立即和韩使秘密约定,齐国帮助韩国抵抗魏国。

韩国在齐国答应后,底气十足,与魏国直接大战5次,接连战败,竟连齐国的身影也没有见到,头皮发麻,急忙催促齐国派兵。

看看火候差不多,田忌是主将,孙膑是军师,带领着齐国的一批虎狼之师远征。

孙膑再耍围魏救赵之计,对混战中的韩国全然不顾,急行军攻打魏国都城大梁,摆明是让庞涓明白:我只是玩玩而已,有什么办法呢?你攻下韩国,我攻下大梁,使你无家可归。明知这是诡计,你还是要上当受骗。

庞涓又坚持两三天确实可以拿下韩国的首都,但价值远不及大梁,一旦丢掉老窝,魏国想要东山再起那是痴心妄想。庞涓无奈之下只好点兵回魏,虽知齐国将士都是战场中的软脚虾,但是多出一个兄弟孙膑,让庞涓军队的变数就变得无限大,于是警觉起来。

嗯,齐兵也同样没出息,一打就输,输了就跑,本来十万个饭灶3天不到3天减三万个,算起来士兵跑了大半,庞涓认定只率精锐骑兵昼夜追赶,生擒孙膑、洗雪桂陵耻辱,使兄弟们知道谁是真君!

追到马陵时,它的路很窄,人们只有慢慢地骑马才能走过去。此时天色已黑,忽见道旁一树泛白,庞涓于是命人拿来火把查看,只见上书:“庞涓就在这棵树下死去!“庞涓大怒。拔剑要斩。只听空中传来一阵密集的梭梭声。庞涓立刻面色大变。忙喊:“藏起来”,瞬间就见无数箭支从天而落,士兵纷纷中箭落马,战马嘶喊挤做一团,互相踩踏,一时间死伤无数。

原来孙膑采用减灶法是为了分化魏国军队,降低正面交锋的抵抗,以达到诱敌深入的目的,在发现马陵道路窄、易攻难守的情况下,就在这里设伏;还有一个削皮提字的道旁树,庞涓察看时,用火把火光作号子,伏兵万箭齐发,丝毫没有让庞涓有正面战场的可能。

大地哀鸣,战力所剩不多,眼见齐军迫将就木,庞涓自知难免,一时意冷意淡,拒绝再落入孙膑手中,遂拔剑自刎,只可惜那口傲骨咽不下去,怒斥孙膑用计是小人所为,未敢正直上阵决胜负。

《史记》记载:庞涓知道自己智穷战败了,却自戕了自己,说:“便成为竖子的名字!”

鬼谷子为什么让孙膑归隐(总结孙膑的一生)

功成身退了

伴随着庞涓身亡,年年出征的魏国再也没有争霸之力,盟友宋国和卫国已是半残不堪,而直接受魏国征伐的赵国和韩国却在战争中遭受了惨重损失,齐国自然一统天下,雄踞东方。

此时别的国家基本没有力量对齐国构成威胁,孙膑没有再去打仗,只偶尔为田忌出谋划策,一心想著书立说重现《孙膑兵法》的风采。征战了这几年,孙膑的心思已经不在于如何去想打什么胜仗了,而在于他为了唤醒天下而反省战争所造成的种种弊病。战止于乱,而不穷兵黩武;和平不应忘忧,应以自保抵御外侮为宗旨,进行长期的准备;“强兵”首先要“富国”,占尽人心才能百战不殆等。

孙膑著书立说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受膑刑,自觉愧对祖先孙武的威名,现在用《孙膑兵法》洗刷了这一耻辱,在承前启后间,孙家人应该没有辜负这个姓氏。

当然孙膑并没有离开齐国,反而是退到幕前,通过兵书不断增强齐国将军的军事素质,造就了更多受孙膑影响的青年将军,齐国一改过去怯战,打仗变成软脚虾等恶劣风格,真可谓敢打硬仗强军队,终于在东方称雄。

鬼谷子也没有让他回到民间去,孙膑到晚年辞官回乡,在月厌河岸边建园栖身,读书、剪花、浇花,活出老农的样子。齐王可畏其为农夫,常遣官访视,又于花园东北面建驿馆,让官休息。孙膑离开人世后,这里成了官员及当地老百姓祭祀的神圣之地,驿馆随之演变为驿城。

一人兴城,孙膑洗去受刑时的全部憋气,威名被历史长流深深镌刻于战国时代。

唐德宗时期,祭祀武成王庙六十四位著名将领,孙膑名列其中。

(图片均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his/86527.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