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三国这个时期虽然历时不长,但是它几乎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实际上在东亚地区也是很着名的。
当然身为四大名著之中最受欢迎的一部小说《三国演义》这次也立下了汗马功劳,正是它才使得人们对三国产生了重视和热爱。但是演义中终究有许多事情并不属实,只是整个历史过程与正史大致相同,最终都是司马家成就了一统三国。也许在此之前没有人想到司马家将成为最终赢家而曹魏不过昙花一现。那么司马家究竟是怎样反败为胜曹魏江山并取得这么高的业绩?这一次给大家作个简要的剖析。
不少人为曹操扼腕叹息,他苦心孤诣奠定的江山最终还是落在司马懿手里。
事实上,这并不怪曹操,他一生中已将曹魏的实力推向顶峰。只能说曹丕和曹睿并没有做好父子关系,致使之后曹睿没有及时给子孙铺路而死。非要压死曹操一锅端,就意味着司马懿被曹操强行拉入宫中做官。其时司马懿又嫌曹操赘阉遗丑而不愿辅政,又装几年病痛,曹操还是个头铁。既然别人都不想做官就算了,一定要逼司马懿做官,曹操要是知道司马懿会给曹家带来什么样的灾难的话,就说啥当年都不允许他进朝。
实际上曹操还从人家嘴里听说司马懿有点才气,于是让人找到了他进了仕途。
主要是曹操太爱人才了,每一个优秀的苗子都不愿意放过,正因为曹操的这种思想,才能够使曹魏英才辈出、国力渐强,才使得这一举措利弊参半。曹操还活着时,司马懿还没有得到重用,曹操对司马懿完全看不上眼,毕竟那时曹操周围有比司马懿更有权势的人物。只不过司马懿阴差阳错地帮助曹丕登上皇帝宝座,而且还是改朝换代的皇帝,这样的好事情就让他给触碰了一下,也算是司马懿第一次领略到权利带来的甘甜。
实际上司马懿个性不喜欢出风头、不喜欢揽功,因此不太会轻易树敌人,而司马懿确实具有治国之才,这也使得朝中的大臣们对司马懿心服口服。
曹丕上位之后确立了一个全新的体系,皇帝权利将更集中,也很少有人或律法能够约束皇权,实际上这也使得后世司马懿捡了个大大的便宜。曹丕死后,司马懿成为托孤大臣,一举一跃成为士族的领袖。而且到曹丕时,九品中正制已相当成熟,士族力量有凌驾于宗亲之上之势,已给曹家政权稳定埋下隐患。
而且曹睿还是个较为自我的帝王,他不但看不惯司马懿,甚至对他的宗亲都没有太多的信任感。因此常常将曹真和曹休这样的人物统治在遥远的地方,以便使他们专权。这样就间接的使司马懿的声望又升到了一楼,算是为司马懿铺上了红地毯。而司马懿确实有命在身,曹睿数次有意派遣年事已高的司马懿出远门,是为了消耗司马懿精气神,导致每一次司马懿安然无事、身中无疾。终于司马懿有熬毙曹睿的机会,等到曹芳上位的时候,司马懿就基本一家独大。如果司马懿幸运就好,野心就大,总之最后也只有他能做得到。而司马懿本来是不想篡权的,只为保命出这个下策,否则按照司马懿在当时所处的位置,曹芳只会乖乖禅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广通,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his/87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