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皆兵的历史人物是谁 哪个年代

草木皆兵的历史人物是谁 哪个年代

草木皆兵,指野草树木为敌兵。形容受了一定打击后,吓得神魂颠倒,怀疑对方。出自《晋书·苻坚载记》:“坚、苻融登诸城而望其王师,望见部阵整齐,士兵精兵;而北望八公山,草森皆类人之形,顾曰:’此劲敌之所及,何可谓少哉?’慨然有所惧色矣。”

这一典故产生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淝水之战,淝水之战是南北两大力量的交锋,苻坚败亡之因,亦成为不少人热衷讨论的重大课题。

草木皆兵的历史人物是谁 哪个年代

在此笔者略抒粗浅之见,先得申明,苻坚是淝水之战之前休养生息发展国力的功臣,与日渐衰微的东晋政权相比,苻坚统治下的前秦政权值得借鉴之处颇为突出,任用王猛担任相位,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文化,增强军力的主动举措,统治时期不仅国势昌盛,而且还灭掉了前燕,代国,前凉,实现了统一北方的大业,这时前秦帝国称自己是东亚第一强国是没有什么不合适的。

而且前秦长期不向外扩张、伐晋之举,都是经过多年积蓄力量后的选择,许多人都以为苻坚伐晋是草率之举,这样就不会对时局进行剖析。

草木皆兵的历史人物是谁 哪个年代

苻坚这个人野心勃勃,对时局并不满意,同时国内亲族作乱使其对本族的信任度大大降低,而是任用汉人,鲜卑人和羌人为重臣,在长年休养生息之后,前秦军力储备已达到相当恐怖的程度,可谓与东晋军事实力相比,占据绝对优势,因此苻坚很自然地产生一统天下之念。

但在苻坚南征主张中,臣子们提出许多不能发兵的原因天道不和;晋上和下和,有道无衅;晋为正朔而不能伐;国连年战,师老民乏,不堪重负再战;内有鲜卑,羌族阴险狡诈而难于掌握。

我们逐一分析一下,所谓晋朝上下和好,这一原因仅仅是借口而已,王猛在死前提出了晋朝不可以征伐的问题。但是实际上晋朝内部斗争一直没有间断过,苻坚南征期间桓冲与谢安两人就发生了龃龉,这说明这一点原因坐不住。

而晋代是正朔,更不是无稽之谈,如果用正朔论之,则岂不是胡虏没有百年之运?靖康之耻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出现呢?

至于年年出征,其实秦灭凉等国并未用过大力,灭前燕后也无重大军事行动,尽管用兵颇多,规模对前秦来说也不算很大,因此这点虽有些道理但决非主要原因。

草木皆兵的历史人物是谁 哪个年代

然后我们就会发现,在群臣对抗苻坚南下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内部民族矛盾本来就很激烈。可见,对抗苻坚南下的大多是氐人的亲贵(包括汉人),赞成他南下的除少年子弟外还有鲜卑人、羌人贵族等,以前苻坚因为亲族反叛,将氐人强行外迁,引起了族人相当大的不满,这时在南下方面,他们更是认为内有外族蠢蠢欲动,望苻坚勿贸然行动。

苻坚之败亡的决定因素也正在这里,他以全国之力南下,意图更在于使南方晋朝慑服自己的威势,还因为淝水之战前夜他攻襄阳,虽攻取成功,后来淮南之战又为谢玄所败,损失惨重,使苻坚信心大挫,他想藉着兵卒之众而压服对方,竟说封东晋君臣为相,说明上有信心膨胀之势,实际上外强中干之实。

如若战事平稳就算了事,偏淝水之战却进展不顺利,苻坚为此内心大不平静,还出现过草木皆兵、草木皆兵等典故,而关于淝水之败更暴露出民族矛盾之严重,其大范围进兵却沦为笑柄、投鞭断流,让人扼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his/961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