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震这一自然现象能够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巨大损失。 它独特的瞬时突发性,极大的破坏力,使地震很难避免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在经济上也会损失惨重。
”
一、地震致人死伤
地震致人伤亡的原因有三个:
(一)地震作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例如:由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例如滑坡,崩塌,滚石),对建筑物有直接的损害,有的埋没了村落,有的砸坏了车辆与人。
(2)房屋建筑的损坏与坍塌,地震中,部分房屋虽未发生整体坍塌,但其部分不稳固附属构件的损坏与坍塌亦是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
(3)对社会环境造成了损害,例如饥饿,社会动乱和恐慌导致突发疾病。
二、影响伤亡人数
震中人员伤亡数量的影响因素众多,多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其中甚至包含了诸多人为因素而非单一因素。
1.地震强度
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越靠近震中或者发震断层烈度越大。所以,某一区域烈度越大,说明该区域受地震影响越强,人员伤亡数也越多。
究其原因,烈度越大,地震破坏性越大,则灾害规模大或房屋破坏程度大,倒房率高,倒塌速度加快,室内人员逃到室外晚了,从而伤亡人数增加。
2。震时
地震期间不同,死亡人数也将大不相同。概括地说,在深夜或清晨发震期间造成人员伤亡率居高不下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1)震发时间的长短决定着人与地震反应的快慢。深夜或者清晨,人都会进入酣眠状态,一旦发生地震,很容易慌乱,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护与逃生。
(2)震发时间确定人在室率。住宅中的人在清晨或深夜在室率最多,所以在晚上或清晨发震时会造成大量死伤。
3房屋抗震能力
建筑抗震能力越强,伤亡就越少。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普砖混结构相比较,前者具有更高的抗震性能,一般来说,当震级、烈度及其他影响因素不变时,居住于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中者,其伤亡率低于居住于砖混结构中者。
4。建筑结构构件,内部设施及其他因素的作用
地震作用下,部分房屋虽未发生整体倒塌,但其部分不稳固附属构件的损坏和塌落同样是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非结构构件及内部设施损坏可能导致室内居住人员及室外行人死伤,而建筑物倒塌方式不同可使人员处于不同环境中,进而影响死伤人数。
5震区人口密度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口密度越大,伤亡人数越多。 一般来说,城市比乡镇死伤多,乡镇比农村死伤多。
6.作业方式影响
一般来说,强震中室内作业人员因房屋倒塌而造成的人员伤亡是相当严重的; 露天作业人员由于极少被倒塌建筑砸压而伤亡人数不多。
7。周围环境影响
人在地震作用下所处环境如人周围空余空间状况,上压重物体重量也都会对人员伤亡产生影响。 地震发生时的环境恶劣程度越大,自救与被救希望越小,人员伤亡也就越多。
8.警觉程度和临震行为状态
如地震前对人进行地震科学知识、防震减灾知识等教育,地震后人警惕性高、临震心理好,对险情有较强的处置能力,从而可以更好的采用自救互救的方式来降低人员伤亡。
9。救援启动时间,级别及有效程度
救援启动时间越早被救起者越多,被救起时间越早所造成人员伤亡数大幅降低;;(2)救援时医疗水平及救援队伍构成人员素质越高,救援能力越强,设备越精良,被救起者几率越大,人员伤亡数越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广通,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normal/13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