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牛不包括什么部位(为啥有的却这么便宜)

“肥牛”这个词,常常出现在火锅店菜单里,水饺馅料表里,烧烤店里还会出现“肥牛卷金针菇等”这个菜码。

第一次接触到它前,许多吃货脑子里浮现出来的常常是“肥牛肉”“肥肉为主的牛肉”乃至“纯牛肥肉”。

肥牛不包括什么部位(为啥有的却这么便宜)

即便是吃过之后,也很难理解它们,为啥不老老实实的当“牛肉片”,而是要叫做“肥牛”。

实际上,“肥牛”这个叫法,最早起源于美国,后来传入日本、中国香港地区,其英文为beef in hot pot,直译为“放热锅吃牛肉”。

于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才作为“肥牛火锅”传入内地,到现在为止肥牛这个词也风靡了整个大陆。

肥牛不包括什么部位(为啥有的却这么便宜)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之前,内地几乎没有人涮过牛肉,由于它质地较薄,烫熟后的味道,没有羊肉温滑细腻。

但“肥牛”代表着,恰恰是牛体中质量最好的那部分,如腰背部,腹部这些运动量较小的肌肉,经排酸,切割,切片后,肥瘦有致,肉味鲜美。

优质程度可以参照如下图中的“雪花牛肉”

肥牛不包括什么部位(为啥有的却这么便宜)

属普通大众“肥牛”范畴

但是由于牛肉中脂肪含量较少,真能符合“肥瘦相间”这一标准,应该说是凤毛麟角,因此这类名副其实的“肥牛”,是很少见的。

而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肥牛”,多是用牛身上的肥肉,瘦肉层层叠码,然后压挤定型,冷冻切片。

肥牛不包括什么部位(为啥有的却这么便宜)

如果你仔细注意的话,你会发现火锅店的肥牛每片肥瘦的位置和比例都是非常相似的,在整个盘子里面,都像从模子里面出来的一样,这是拼接后的结果。

并且市面上极大多数“肥牛”,都是以冻货的形式出现——因为新鲜肉永远不会粘到一起。

说白了,火锅店里大部分“肥牛”都是“普通牛肉”和“雪花牛肉”间的二次加工品。

肥牛不包括什么部位(为啥有的却这么便宜)

其实吃货不必着急,毕竟无论怎样拼接,挤压,其原料永远是“纯牛肉”,无非是卖相较好,又好卖。

总之,不管是珍稀“原切肥牛”还是大众化“拼接肥牛”,味道相差并不太远。

没有考虑新鲜度,即使后者性价比也要高些。

肥牛不包括什么部位(为啥有的却这么便宜)

极廉价“肥牛”

事实上,除了此二者之外,市场上还出现了一种极为廉价的“肥牛”,其售价通常仅为纯牛肉价格的1/3。

该肥牛多由碎牛肉,脂肪,牛油和牛肉香膏等10多种辅料和卡拉胶配制而成。

就连个别商户,也将鸡鸭肉添加其中,由于制作过程为碎肉挤压而成,这样切出质地比较接近“雪花牛肉”,但是相比较而言,口感也显逊色。

这个“廉价肥牛”具有价格低廉的特点,而且配料表上还会注明所含香料和食品添加剂(注:普通“拼接肥牛”配料表上只写着牛肉)。

肥牛不包括什么部位(为啥有的却这么便宜)

──轻肥讲──

看了这句话,这听起来高端而又神秘的“肥牛”,难道就不像人们想得那样贵了吗?

其实不管是进口或者是国产的,都是建议到正规商店、网店去买,考虑到食品安全问题,千万不要贪图便宜。

试想,15元一斤的“育肥牛砖(片)”,能有多好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广通,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normal/1500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