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芜为什么自杀(解读绿芜身世结局)

在《步步惊心》的诸多阿哥之中,当属十三阿哥秉性最直爽、品性最纯正,无怪乎若曦能与之结成肝胆相照、相濡以沫、相亲相爱、相亲相爱的知音良友了。

当康熙爷一气之下想要斩了十四弟的时候,却是十三弟伸手拦阻,之后八爷党又嫁祸老四,或是十三爷出了力担此重任,却被康熙罚入养蜂的夹道思十年。

他算得上是剧中完美的人设了,他是众阿哥之中备受敬重的人,尽管他与十四阿哥两人政见不一,但能暗地里互相照顾,也是难能可贵的。

终于,十三阿哥不忍八阿哥身陷囹圄,冒天下之大不韪触犯了龙颜,送上一杯毒酒让其及早释怀。

但他怎么能不后悔?

这是曾与他共患难十年的绿芜在二人守明月开时离他而去。

戏中看似侧福晋与自己说了几句话后,自己就萌发了去意想,但事实上,依我看,正是十三爷主动请求皇帝分封自己做福晋后,自己才会产生这种想法。

终究她与十三爷中间横着太多太多,这一切都不是爱二字所能承载,或许她明白

或许两人相隔了太多太多爱恨情仇,既有家族恨也有门第阶层不同。在该剧中,绿芜实际上是最为清醒的一个人,比起若曦来,绿芜对人性的透视和对人世间事情的洞察都要深刻。

终于她穿上了一袭绿裙袍,脸上挂着坦然的笑容,缓缓向江边走去,或许此刻她心里平静安详,有些人只关心十三爷与承欢,却无怨无悔。

绿芜为什么自杀(解读绿芜身世结局)

01.力保承欢,一世无忧

那天,侧福晋告诉绿芜。

“绿芜丫头,你又不希望承欢告诉别人有个这么生的皇兄,被人家瞧不起吧?你得真为承欢着想,给人家养着。皇宫里阿哥都不是亲生母亲带大,帝皇之家。一往就是这样子!爷早就因你,被闲言碎语折磨得体无完肤了。你还想着承欢这样子吧?”

其实绿芜怎么会不知道?

就连十三爷再宠她都会被皇帝另眼相待,但身为皇室贵胄家眷的地位举足轻重。

而后宫向来都是子凭母贵之地,若不是有出身高贵之母庇佑,王府里格格日后又当何自处地,其命运更有可能被府上诸多福晋及兄弟姊妹倾轧殆尽。

当初良妃年轻气盛时,康熙爷又何尝不宠着她,而且还曾爱着她所生之子,十七岁时八阿哥被封多罗贝勒。

绿芜为什么自杀(解读绿芜身世结局)

但后宫永远不缺年轻貌美的女人,皇上的眼光也不会被任何女人所驻足,失皇上恩宠,良妃们在皇宫中的生活也是举步维艰,她所生的八阿哥总是因生母身世卑微而一直不被康熙爷所倚重,而是因其勤奋贤能而遭人厌弃。

而良妃受到非议则是因为她出身于管领出身于包衣组织——辛者库,虽然不专管罪奴,但均属仆从且身份卑微。

不过好歹良妃也是个良家妇女,但是康熙口口声声说自己是“辛者库贱妇”。

而且绿芜身份与良妃相比,差之毫厘,差之千里,青楼女子虽洁身自好但在旁人看来进入那扇门已非清白之身。

因此,侧福晋这句话虽别有一番用意,但也确实有道理。

尽管承欢如今已有皇帝庇佑,但终究不是雍正之女,再加上君心莫测,为保承欢一世安枕,那他的去留便是最佳安排了。

绿芜为什么自杀(解读绿芜身世结局)

02.成全了十三爷

绿芜身世显赫,本是个识文断字、知人善任的大家闺秀,却因一次震惊京城的文字狱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最终也不幸堕入烟尘之地了。

她以才情与傲骨给自己赚来了一席纯洁,但在俗气眼里她还是个能让人玩的烟花女人。

他温文如玉,才高八斗,虽出生于帝王之家,但骨子里渴望清风霁月、肆意快意,却无奈卷入兄弟间权力之争,陷入紫荆城。

二人幸得相识,遂被彼此的才华与品格所折服,结为知己。

但两人的感情并不为世俗所接纳,拥有这样一个红颜知己反而成了自己最薄弱的地方。

一开始十三阿哥、四阿哥二人被认为是太子党的成员,与八爷党水火难容。八爷党九阿哥为泄私愤,趁机轻欺绿芜,欲借此折十三阿哥之辱,幸得好心十四阿哥相救。

懂事的绿芜为不让十三阿哥能和哥哥们和好,又不想为难他,情愿亲自忍受这一切委屈。

因为她深知自己的出现永远都会成为十三阿哥身上的“污点”。

绿芜为什么自杀(解读绿芜身世结局)

或许若不是以后的事,它们可能不过是彼此生命里的过客而已,不过是彼此生命的故事而已。

九子夺嫡,为保四阿哥、十三阿哥全责,康熙爷大怒,被削封爵,判到苦寒之地养蜂夹道闭门。

绿芜震惊之余,为获得前去陪十三爷同甘共苦之机,写信给若曦:深情。

“惊得十三爷忤怒天颜。帝怒发冲冠,禁入养蜂道中,妃如雷轰顶,夜不成眠,思前虑后,泪浸枕间。恨微身不代受,十三爷金玉之躯何被霜草寒?

当人们惟恐避而远之的时候,绿芜站了出来,义无返顾地跑到苦寒的地方去了,就像喝甘怡一样。

后,四爷即位,十三爷总算重见天日,却又因绿芜而被诟病。

然而十三爷根本就没有被那些闲言碎语感动过,为报绿芜之恩,还堵了众口,还报了自己这珍贵爱情,上奏雍正要封绿芜做侧福晋。

绿芜为什么自杀(解读绿芜身世结局)

绿芜原是浙江乌程人,那年出了件惊天文字狱大事件,其时受牵连之人非常广泛,家破人亡、骨肉相连者不计其数。时遇害七十二人、凌迟处死十八人、充军数百人、牵连下狱二千余人。

绿芜夫妇恰好就是当年明史案中的罪犯。

一向有求于十三爷的雍正也在这时陷入两难。

倘若绿芜身份暴露,特别是让原八爷党得知,抓到把柄之后,一定要大做手脚,则凭十三爷之性格,定然不允许绿芜再有半点冤屈,则真到那天,势必闹得满城风雨,事也就不可收拾。

毕竟这件事涉及先帝,就连雍正都不能确保十三爷不被这件事牵着鼻子走。

因此,雍正无不情不自禁地称赞说:

““十三弟并不是爱错了她,而是她的行为太刚烈,不留一点后路。

她为保十三爷声誉,为不被其出身所牵连、所左右,毅然决然地赴死了,真是感人至深、扼腕痛惜。

绿芜为什么自杀(解读绿芜身世结局)

03.留住这个爱情传奇

绿芜与十三爷在认识之初,一为烟火女子、一为逍遥皇子,二人虽意趣相投、知难而进,但悬殊的身份让十三爷只把她当成红颜知己而非厮守终身的知心爱人。

他可为她“一怒冲冠红颜”仗义行侠,但并无“把个烟火女子融入王府”之非分之想。

再说十三爷素来秉性自由,他更加渴望快意恩仇、自由自在的生活,也更加享受那份与若曦率真相对、情投意合的知己情谊,爱并不完全是自己的事,而绿芜也不过是个替自己红袖添香、明智识趣的女伴侣罢了。

十三爷沮丧之际,向来相好的四阿哥却无可奈何,因其唯有隐忍,才有一线生机,才会慢慢徐图,而别的阿哥要么冷眼相看,要么暗自窃喜。

这时绿芜倒是欣然命笔地跑到了那片苦寒之地,因为她眼中,这里是自己的乐园,是两个人的世外桃源。

两人每天都能专心致志吟诗画画,借着明月把酒言欢、开怀畅饮。

潇洒不羁渴望洒脱的十三爷因绿芜细心照顾与相伴,才能熬过那本该艰辛而又漫长的10年。绿芜的到来无疑是一位天使,让他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残留着些许柔情与依恋。

10年,1个人1对1。

绿芜为什么自杀(解读绿芜身世结局)

多绿芜人生最好的年华,她能与亲人朝夕相处,不为世俗门第观念所扰,不为流言蜚语所扰,有的是二人心灵的共振。

可是梦想总归是要醒来的日子,四爷即位了,十三爷又光荣地回到了北京。

但绿芜心里更有几分不踏实,几分担心。她不知,回京城特别是紫禁城,在昔日世俗里,自己的爱到底能有多远?

十三爷原以为能保护好她,但实际上是一厢情愿。

情感终究要随时间淡去,但俗套的概念不会变,人们也抗拒不了人世间的神奇,或许随时间的推移,衰老的不只是外表,情感也淡去了,其经不住现实的检验与时间的反复淘洗。

她深知,若待在这个勾心斗角的王府里,到头来再多的时间都会把自己弄得更不堪重负,特别是成为十三爷身边的侧福晋时,便牵扯到了再多的时间,而两人的爱又是否能经受住这些世俗与现实的双重压力,又能维持多久呢?

于是她认定,唯有自己永远走高飞,才有可能保住这个爱情传奇,否则,两人曾让人艳羡的相濡以沫都将沦为一地鸡毛狗尾续貂。

清高得就像她一样,自然也不想见到这样残破不堪的下场。

因此她从来没有留给十三爷一句只言片语,而是把全部的盼望全部倾注在了这无言之中。

绿芜为什么自杀(解读绿芜身世结局)

结论:

有的说绿芜对爱估计不足,而我认为她是戏里最清醒的一个。

她比若曦这现代人更看清、更懂得,她与十三爷中间横着太多太多的障碍,而这一切又不能用爱去弥补、强求,只会让这爱遍体鳞伤。

于是,弱女子为力保女儿一世无忧、为成全恋人声誉、更为保存这份爱情传奇而选择断然离开人世,没有为自己留下丝毫退路与犹豫。

生离与死别,到底哪一个更让人刻骨铭心,或许生离还有些许希望与期待,却又是漫长的折磨,而死别却是一个转身便是一生。

但对绿芜而言,她已在十三爷心里永久驻足,足矣。

十三爷弥留之际,哭着向皇帝说道:“若曦死前,就让将她忘了吧!其实没有人忘了,我们只待来生再见!”

这句话道出了这名男子内心无限的悔恨,这段刻骨铭心的爱让他的余生都留在记忆里。

今生未完,相思不绝,此恨未绝。

不得不把团聚的盼望留到来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normal/618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