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英文名Mug,最常出现在咖啡店,后来一些餐馆或饮料店也用它来装热饮。马克杯外观呈圆柱形或近似圆柱形,侧面有半环状手把。材质为钢杯,陶制杯,瓷杯,玻璃杯和塑胶杯,可见圆柱形状。
马克杯的由来众说纷纭,一说约为新石器时代的马克杯,分布于中国和日本。第一只陶土制成圆柱体形状杯体而无手把,据猜测,这些出土器具,不一定就是盛水、盛酒的器具,只可称为盛液体的器具,怀疑是礼仪上所用祭器。另一种陶制和装饰马克杯带有手把,它是希腊大约4000‐5000年以前发现的,不能证明它有什么作用。
自从进入铁器时代以来,人类就开始用较为精细的器具,再加上巧手的应用,所做之物更加精美,圆柱造型杯体的口缘开始减薄,随之而来,金属类材料开始被用于圆柱造型,其中有青铜,银器,黄金和铅。
直到西元600年以前,瓷器材质圆柱体似乎很容易就口了,大概这时就可能变成饮杯了,此后瓷器制圆柱体的形状到处可见,至今仍非常常见。
也有一种说法是推后了时间点,以为在16世纪时北欧人就会用这种形状的器具来盛水,就连北欧人也会用这种水罐盛热饮料,又猜想当时已有陶瓦器皿了,其中包括碗,大口带手柄的水罐和脸盆都属此类形状,但在社会上一般都用马克来称呼。约1475年君士坦丁堡出现了第一只马克杯,直到1748年才出现了木头制圆柱型杯体,土耳其也出现了马克杯。
在龙山文化的出土器物中,可看到一些形如圆柱、无手把、而又被怀疑用于宗教祭祀的杯体。临近山东地区出土文物中相继见有同类遗迹。只是在中国不使用特殊的名字,但与中国酒器相比,约略分尊、壶、区、卮(ㄓ),皿、鉴、斛,觥、瓮(ㄨㄥˋ),瓿(ㄆㄡˇ),彝(ㄧˊ),看来像圆柱体一样的器具并未演变为酒器,在中国喝茶的茶展中,碗和杯子,并不存在相似的形制。晚清时,中国就开始制作马克杯的形制,绘以西方图案以外销。
马克杯在西方社会中被广泛采用,但是马克杯被大规模应用于西方社会也只是这些年的事情,回溯西方历史,我们发现马克杯之所以盛行和妇女运动不无关系。1920年代女权运动非常活跃。这个时候很多女性都出去打工导致马克杯流行。
到了19世纪,马克杯因其巨大的口缘和厚重的杯壁而变得不那么精美,人们认为马克杯是中下阶层的专利。这种想法在20世纪已渐渐改变,杯子仍然是社交场合中的器具,马克杯则是家庭中的用品。女性入职后,职业女性会将家中惯有的马克杯带进职场,马克杯也因此成为女性入职标志。
还有一个使马克杯应用更广泛的机会就是二战以后,战时要求杯子平稳耐用,因此钢制马克杯颇为流行。1945年二战同盟国获胜,同一年Victor Insulator Company还推出了瓷器材质马克杯,因此现在很多咖啡迷都认为最为经典的咖啡杯诞生于1945年,这款马克杯在设计上,实际上受大战影响较大,杯壁也格外厚实,杯体很沉重,意在船上用的时候不偏斜、不易破碎。
马克杯应用和普通杯子应用分别占据了市场半壁江山,实际上很难说哪个市占率更大,大多数人还是用杯子而且玻璃杯应用还是很广泛,玻璃杯一般是饮用啤酒和果汁。纵使马克杯造型的玻璃杯出现,但是仅用于啤酒。
一直到星巴克咖啡顺利地风靡世界,马克杯才重新被人们所重视,除是咖啡店最适合盛装器皿外,更因花纹易于印刷之性质而备受关注,以种种妆点和改变,使马克杯更加丰富多彩,不仅成为年节的祝贺之物,更是家户不可缺少的饮杯之一。马克杯和众多文创商品组合在一起使马克杯在应用上更上层楼当今社会很难想象没有马克杯会有今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广通,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normal/78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