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糕本来就是明码标价的,为什么还没有人要买呢?网友:买过一次就会明白的
十多年前,有一种特色食品,让人“闻之色变”,不是因为它的味道,而是因为它的价格太贵,很多人都上过当,我不说大家应该已经猜到了,它就是切糕。
切糕仅仅是一种通称,实际上是新疆的特色食品“玛仁糖”,又称核桃仁糖果,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原料为各种坚果,均为真材实料,富含营养,可为人体提供足够活力,曾为丝绸之路上商队之主粮,可长期保存。
很多人之前买切糕时都上过当,卖切糕的新疆人也不说清价格,只用手比划一下,告诉你五块还是七块,很多人都以为说的是一斤,其实是一两。
说购买切糕被骗,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没有搞清楚价格,二是对切糕重量不了解。
以前我以为,一块切糕可以有多重,结果叫了一小块,居然两斤多,花费一百多块钱,切完就退不了,而且也不让去,只能掏腰包。那时候我想,一定是秤出了毛病,于是又找到秤重叫了一遍,原来还剩2斤。
后来了解到这与切糕制作方法有关系,切糕蒸好后再放入木槽中,再放上木板、压重物、压水,切糕还压得紧,这样切糕就致密了。
三轮车里的整块切糕看不大不小,却重达400斤,甚至超过了一只猪的体重!
其实切糕价格、重量都不是问题,最不高兴的是买卖方式,曾出现过令人刮目相看的词汇——“切糕党”,就是指销售切糕通常不是一人而是一众,一但购买切糕时价格发生纠纷,就不愿意购买,导致一伙人围得水泄不通,成为强买强卖。
有一次“天价切糕的事”,发生在岳阳,就是因为价格沟通不明,导致结账时发生口角,最后大打出手,结果被16个人围攻。
时下,在整顿市场之时,出售切糕也规规矩矩地多起来,而且明码标价、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不会再产生误解,可人们却发现不是,或者是谁都不愿购买,这又是为什么?
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口碑太烂了
以前切糕事件给人留下了很坏印象,怕再上当,或强买强卖。
2、切得多不算
买切糕的时候,他说比划着要切多少片,最后故意切得偏一点儿,一下子可以多十块钱片,甚至几百片。哪怕是明码标价,谁都不愿购买。
3、卫生条件较差
切糕虽然保质期很长,可以储存很长时间,但含有大量的糖,很容易滋生细菌,做一块可能要卖几个月,细菌严重超标,大肠菌群超标了360多倍。
切糕这一新疆特色民族美食本应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却因此前“切糕党”的混乱局面而令人不愿再购买。从古到今,做企业都应该讲求诚信,若只顾坑人就是坑人,就注定不能长久。
如果你想尝一尝切糕的滋味,不妨在网上买那种小包装、一包一小包、清洁卫生的。如果你认为我的文章不错,请给我点赞、评论、转发、收藏、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广通,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normal/78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