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国家的名称。在欧洲东部,濒波罗的海。多数陆疆与拉脱维亚,白俄罗斯和俄罗斯毗邻,西南面与波兰相邻。总面积6.52万平方公里。人口372.3万(1990)。大约五分之四来自立陶宛,其余来自俄罗斯、波兰和其他国家。首府维尔纽斯。中西部一般海拔在200米以下,东部略高,在100~300米之间。低丘之间多湖沼。属温带森林气候。年降水量600—750毫米。森林占我国总面积的1/4左右,以针叶林占优势。多沼泽、富含泥炭。1240年建立立陶宛大公国。1569—1791年与波兰联合。十八世纪后期并入帝俄。1919年自立。1940年并入苏联,名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90年3月11日宣告独立,称立陶宛共和国。工业主要有精密机械制造、造船和食品与轻工业,另有木材加工和建材。乳,肉畜牧业是举足轻重的。一半以上的耕地种饲料作物;还生产黑麦,亚麻和甜菜。
一、库尔斯沙嘴
是位於波罗的海两岸、分隔库尔斯潟湖和波罗的海的沙洲。它全长98公里,最宽处4公里,最窄处仅400米。自古就有海风和潮汐等自然力量对其构成威胁,然而历经世代人们通过持续造林固沙工程和沙嘴侵蚀抗争,才使得该遗址今日尚存。
库尔斯沙嘴保存着许多历史,考古和建筑遗迹以及质朴的传统生活方式。如今它几乎已成为立陶宛夏日度假之圣地。因其地理位置特殊,常受海风和潮汐影响,为抗御上述灾难,岛民愚公移山,世代植树,因此,如今沙嘴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这并不奇怪。也正因如此,沙嘴才会生产出质量极其优良的琥珀来,有人说这一带琥珀储量甚至超过了世界储量的9成,简直就是一个琥珀王国。
二、维尔纽斯历史中心
维尔纽斯位于波罗的海内陆,四周被树林覆盖的山峦与沟壑地区所包围。城市位于内里河和维尔纳河的交汇处,城市占据了两条河流交汇产生的盆地。该城始建于公元十世纪,历史上曾有过政治,文化,宗教等多种职能,现为立陶宛都城。
维尔纽斯是十三世纪至十八世纪末立陶宛大公国政治中心,其文化与建筑的发展对很多东欧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虽遭侵略,局部被毁,但仍令人刮目相看,并保存着哥特式,文艺复兴时期及巴洛克式等风格。
奥克斯泰体哈国家公园(Aukštaitija National Park)是立陶宛东北部的国家公园,位于维尔纽斯北部约100公里处,建于1974年,是立陶宛最早建立的五大公园之一。
三、奥克斯泰体哈国家公园
原名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家公园(Lithuanian SSR),主要是强调当时共和国第一个这样的公园。1991年随着另外4个园区的设立和更名,园区亦更名至今。
奥克斯泰体哈国家公园面积405.7平方公里,公园内70%为树木,80%为松树,部分树龄二百多年。公园里有64种植物、8种菌类和48种鸟类,以其园内的生活多样性而著名,立陶宛境内59%的植物都可以在该公园内找到,而公园只占了立陶宛1%的国土资源。公园里有26个湖散布于公园森林与高山间,共占地59.3平方公里,仅占公园面积的15.5%,湖光潋滟,碧波荡漾,游人可泛舟湖上怡然自得地饱览湖光山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广通,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normal/85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