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现在似乎不会废除,除非中国男女比例几乎为1:1。
许多人以为彩礼在中国古代已经存在,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其实不然。
中国古代婚姻不仅仅是彩礼和陪嫁。
彩礼与陪嫁均互为补充、不可或缺。
古代婚姻流程主要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6个时期。
别的就不说了,重点在于“纳征”、“亲迎”。
所谓纳征就是男人家向女人家发聘礼。
此聘礼即今之彩礼以表男家之诚意。
古时称为下聘,通常是南方下聘,女家收下后,表示答应这门亲事,以后除大事外,不得违犯。
聘礼的数量标准不高,就元明清而言,除金银外,还包括衣服,首饰,食品和酒类。
基本上是富人聘礼多发,穷人聘礼少发。
但是就算再穷困潦倒,起码名义聘礼也少不了,这才是根本礼数所在。
聘礼数额之决定通常经男女父母讨论、媒人转达;若双方意见分歧一时,媒人也需居中调和才能使婚事顺利举行。
古代不存在自由恋爱的现象,因此婚姻是门当户对的。而在同一类型家庭中,应赠送多大聘礼,则具有社会平均水平,女家通常不狮子大开口。
重点来了,古时嫁女都有陪嫁,也很有钱。
按规定,出嫁那天女方要把陪嫁直送男家。但是陪嫁在原则上属于新娘子的财产,如果老公以后要用就必须征得老婆同意。
香港电视剧里,常有哪些原配妻子把陪嫁的钱都卖掉,为老公做交易,即是这个道理。
陪嫁的数量也无一个固定的标准。
原则上陪嫁不应明显比聘礼低,否则新娘子将受到夫家的鄙视。
而且有钱人家一般对女儿的陪嫁都要远远超过男方所送聘礼。
实际上这种陪嫁在古代是分家的形式。
古代富户家业、浮财多由子辈承继,故女儿嫁娶时便给予金钱,至子辈分得遗产时,女人们便无法前来竞争。
咱们看《红楼梦》。王熙凤骄横的关键是陪嫁优厚。她声称自己能同时掏出3万两白银私房钱毫不夸张,陪嫁的钱应该是几万两。而老公贾琏的资产,不一定是3万两。
如果王熙凤属于大贵族家庭的话,那么实际上普通的富人都会这样。
在《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里,王三巧出卖了老公偷了别人的东西,老公蒋兴哥虽气恼不已,鉴于夫妻俩以前感情深厚,把他休了但没有解释清楚为什么,也把王三巧陪嫁的十六个箱财产,都退了回去。
由此可见王三巧不过是湖广襄阳枣阳县一个普通商人的女儿,陪嫁16个箱,由此可见陪嫁财产之丰富。
古代嫁女应给予优厚的陪嫁原则不应低于聘礼甚至多多益善,这就是古代重男轻女最主要的原因。
现在中国如广东和福建仍保留此习俗。
但如今彩礼却不一样了,数十万彩礼收了下来,对女儿陪嫁也许只有万儿八千或区区数万元。
有的说卖女儿的,虽然不好听,但是好像有一定的道理。
事实上,彩礼问题严重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欠发达。
以小编咱们南京市区为例,根本不存在彩礼这个概念,只存在姑娘出来陪嫁的问题。
为什么呢?由于80年代以来南京实行独生子女制度,家中只有一位大小姐。试问家长索要彩礼的目的何在?未来自己死去的钱不也是给女儿的吗?再说市区老人本身就有养老金、医保、时间长了就由女儿啃掉了,也就不会出现养老无钱。
恰恰相反,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彩礼异常昂贵的原因有这些。
一、男多女少。
由于重男轻女原本造成了男女比例的严重不协调,致使一大批农村小伙子无法找到儿媳,姑娘们十分抢镜。
在许多地方,有好几个小伙子在追求一个姑娘,即使离婚了就连带娃也会被别人追求。
这样的场合彩礼昂贵也是情有可原的。
二是关于经济发展。
在经济落后地区,许多女孩都会选择到经济发达地区打工和居住,然后再在本地待下去。
这样就造成经济落后地区女孩较少,增加男多女少现象。
上述两方面原因使得有孩子的农村家庭经常要求高彩礼。
非常简单,他儿子也会出嫁,彩礼只可能是从他女儿身上弄出来。
三是农村养老不完善。
养儿防老的女儿又怎么样?
在农村养老福利不完备的情况下,家长们还想从自己的女儿那里得到一份将来的养老。
最后赠送普通彩礼的意思
一万一(万里挑一)
三万一千八(三家一起发)
四万八(四平八稳)
六万八(顺发)
八万八(发发发)
十万人(十全十美)
三斤三两(约合人民币13.6-14.3万)
纹丝不动(小轿车+房子)
万紫千红(万张5元+千张100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normal/89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