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
莫言是惟一一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代表作《红高粱》、《生死疲劳》、《檀香刑》、《蛙》、《食草家族》、《四十一炮》都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除了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所著小说也曾多次获得人民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吕梁文学奖等数十项荣誉。
莫言堪称著作等身、名震文坛的作家,而妻子杜勤兰只上过两年小学,是个半文盲。 在外人眼里,他们有着云泥之别。
但莫言认为老婆和自己等值,把结发老妻视为掌心之宝…
01
莫言的真实原名叫管谟(mó)业,一九五五年二月生,山东高密县合涯乡平庄人。 他的母亲是一位普通农村妇女。莫言从小就喜欢文学和绘画,初中毕业后考入高师中文系学习,并取得了硕士学位。他高中毕业以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1978年才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81年。莫言进入部队服役。1982年底转业到地方。做干部。1983年复员。其父管贻范读了四年私塾,算个文化人吧,是本村的会计。
莫言家长
莫言之母高淑娟,一个目不识丁、婚后没有姓名、户口册注册管高氏的农家妇女。
莫言之上,兄弟二人,大哥叫管谟贤,华东师范大学本科毕业,退休前任高密一中副校长。 二哥叫管谟欣,中学毕业无缘高考,进地方农业机械厂做工。
记事开始,给莫言最深刻的感受是饥饿。他的脖子细得很,头顶上的大脑袋活象豆芽。
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由于吃不饱饭,莫言腹部终日“咕咕”作响。以两兄弟为首,他们到野地刨食茅草根和抠榆树皮。
哥儿们三人最爱的堤岸芙子苗,学名田璇花,荠荠毛是食用时不扎心的野菜。村里有个叫王成喜的老人,他的老家在河南省新乡县一个偏僻的山村,那里没有公路,也没有水源。他从小就喜欢吃河堤上芙子和荠菜。父亲是个农民。母亲是农村妇女。家里很穷。家境很苦。生活非常困难。贫困!穷到什么地步?村外南洼的观音土是莫言跟弟弟一起吃了好几遍的,那个东西不容易消化。
后听人讲观音土吃多了就不能活了,把莫言及其兄弟吓怕了才来吃饭。
莫言的故居
有一年中秋节,家里破天荒地包了一顿饺子,虽然每人只吃一碗,但大家都十分高兴。
饺子刚从碗中捞出来,就有个乞讨的老人从门外走过来,莫言递给他一碗白薯干。老头问:”你是什么人?”莫言说:”我叫莫言,是东北农村人。”老头看他的脸灰灰,就说:”你不是说我们吃饺子不合口味吗?怎么又要吃呢!”莫言答曰。不行!不行。不行!怎么办呢?怎么办?怎么办?对方不满意:我这个老头,你吃饺子吧,妥妥的吧?
莫言大怒:咱还是不吃饭,你要饭还挑三拣四,想和对方生气。妈妈阻止着,把她那半碗水饺互相拨过去。
母亲朴实善良,悲天悯人,给莫言以极大的感动。 有了好家风,他学着用平等的眼光去和弱者进行对话,沟通,这在其后来的创作中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莫言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读小学。 他聪明伶俐,学习速度快,老师们对他青睐有加。
小学三年级那年,莫言和他读高中的弟弟一起阅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这样一大批文学作品。
莫言仅有的一张儿时照片
那时候,家里只剩下一盏煤油灯了,妈妈正在灯光下干针线活,莫言与弟弟只手遮天,单脚踩门槛,在昏黄灯光下看书。 日积月累,赤裸裸的门槛竟然被他们踩出两坑。
小学五年级,特殊年代到了,莫言没有再读了,十二岁就回村里种地。 莫言从小就喜欢看《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等书,尤其对《水浒》情有独钟。初中毕业后,他考上高中。高中毕业时,他被保送到一所重点中学就读。那时他才13岁。初中毕业。中考成绩名列前茅。高考落榜。回家种地。种地!种地!种地?那几年他到生产队里种棉砍高粱,养牛羊挖小河,干完了乡下的活。
02
莫言五叔能写会写,是县棉花加工厂会计。 他对小说创作情有独钟,在小说《红高粱》中,他以一个农村青年的视角讲述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生活经历,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他是一个典型的农民作家。童年记忆让莫言萌发了文学创作愿望。高中毕业后。进了部队。工作稳定。收入可观。待遇不错。1973年经五叔引荐,十八岁的莫言考上棉花加工厂做合同工。
莫言年纪轻轻就写得一手好字,被领导知道了,就让他在工厂办出黑板报。 有一次,车间里来了一个叫王振国的小伙子,他的作业很好,车间给他订了一份《红高粱》杂志。每天早上5点30分,莫言就到厂报报上去抄稿子。晚上7点多才回家。晚上11点多钟睡觉。休息。看书。写日记。写工作。常常是天刚亮莫言便起来,用黑板报抄革命语录和报道工厂里好人好事。
每期板报都是图文并茂的,全厂上下都赞不绝口。
后来厂里办起了工人夜校,经大家举荐,小学五年级肄业的莫言,竟然给厂里一群初中毕业生教语文。
莫言(后左二)和棉花加工厂的同事
更多情况下,他头天自学、次日晚上上课“现学现卖”,甚至,人们也喜欢听他讲。
正当他在棉花加工厂工作的时候,莫言却和爱撞到了一起。 莫言是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山东省高密市棉纺厂工作的,他在工厂当技术员时结识了一位漂亮姑娘,两人很快相爱起来,并结婚生子,生了一个女儿。第二年,女儿出生了。莫言高兴极了。于是就开始找对象。姑娘。她就是女孩。什么?女孩!姑娘叫杜勤兰,同样来自山东高密,五官端正、眉清目秀、身板十分硬朗,70年代妇女的审美特征她都有。
就像莫言在棉花加工厂做合同工。 见到杜勤兰第一眼,莫言便对她情有独钟。 可是,出生于农家,天生自卑,使得莫言迟迟没有告白。
甚至在去单位的路上,或者是从食堂打完饭回来巧遇杜勤兰的时候,莫言都会手忙脚乱的打个招呼,之后便垂头丧气的仓皇逃走。
莫言虽貌不惊人,杜勤兰却发现了这小伙,爱看他出黑板报。
尽管小学只上过两年书,却爱看莫言帅气流利的板书、仰慕莫言的才情、爱莫言的憨傻。
年轻的莫言和他的妈妈
那时候农家子弟能够入伍算是光宗耀祖之举,莫言还想当军人,但他递交了好几份申请,结果还是刷屏了。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莫言才如愿以偿地加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行列里去。如今,虽然他已经年过古稀,但仍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体力,依然活跃在文艺创作第一线。这与他的勤奋努力不无关系。他就是莫言。莫言。莫言!莫言!!我喜欢你!莫言有个工友——父亲是公社武装部部长。
1976年工友请莫言为父亲自荐信,莫言当即照做了。是年冬,如愿以偿地接到入伍通知书,莫言兴奋不已,一边心里有些忧郁。
因为曾经当兵的人是看不到杜勤兰的,一个转身没准就是终身。
入伍通知书让莫言信心百倍、胆小如鼠,咬紧牙关决定要办好自己一生的大事。莫言是个很有激情的人,他对人生充满着好奇,他希望能在文学上有所收获,于是他把自己的梦想寄托于一个叫杜勤兰的女人身上。杜勤兰姓杜,名字叫晓丽。她是作家。莫言的女友。她是编辑。记者。他们相识。相知。在一个大雪过后的午后,他把杜勤兰相约在一起。
两人绕着棉花加工厂外面的空地走了几圈,雪地里都是两人留下的足迹。莫言的东扯淡西扯淡是讲不出来要点的。
杜勤兰有点不耐烦:天寒地冻的,要不了什么事儿我再回来。
莫言戎装的照片
莫言急中生智,把心中默念过无数次的一句话道出:要知道我已经爱你许久。那天,莫言在屋里看书,他的妻子杜勤兰突然跑到门外喊他:”快来看呀!你看这是什么?”莫言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个人躺着。莫言急忙放下书,跑过去把他抱起来。杜勤兰哭得更加伤心。莫言走过来。她哭了。杜勤兰脸上一红,然后笑了笑:那就不托媒人向俺家求婚吧!
成为!莫言心中一阵狂喜,二人从此定下恋爱关系。
03
莫言军队所在地远离山东高密,他和杜勤兰常常一年见不到一次面。当时电话不便,双方只有通过书信来联络情感。
可是杜勤兰只读了小学二年级,识得字还不到500字,也不会写,便为老公画了一幅画。
莫言接到信后拆开一看,发现信纸里是个肥胖的人,他身穿棉衣正大口地吃着馒头。莫言看了一眼,又把信丢到地上,说:”你去吧!我回来给你写封信……”莫言说完就走了。莫言在部队服役期间,经常出差在外。他的女友在部队工作。两人形影不离。感情深厚。形影相随。恩重如山。难舍难分。他心里很清楚,女朋友就是劝他到了军队里穿暖和、吃饱饱、养肥养肥、保重身体。
莫言有写给杜勤兰的心,但是鉴于她不看这封信,要是请人帮忙读情书,有点落伍了。因此,他又回到一张照片上:窗外,瑞雪飘飘,一男一女坐炕沿,吃热饺子。
早期的莫言
杜勤兰还可以体会男友绘画的意义:自己可以在春节期间探亲返乡,届时两人可以相见共吃粽子。
一幅朴实无华,真挚接地气的简笔画承载着莫言和杜勤兰那甜美土味的情话,两人的爱也逐渐走向成熟。
1979年7月莫言从公司请假回山东高密迎娶杜勤兰。
很快,莫言随部来到河北省保定满城县,闲暇时见到纯文学杂志《莲池》并决定为该刊撰稿。
不久,他写了5000字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来稿要署笔名,认为在他的姓名中,有一个“谟”,所以,他把“谟”这个字拆了,作品署“莫言”。
那时候没有人会料到,“莫言”一词在许多年之后将广为人知,震撼世界文坛。
莫言第一部作品
不久,《春夜雨霏霏》被《莲池》杂志第5期刊登,莫言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首先把好消息告诉老家的老伴。莫言说:”我是个很喜欢读书的人,我有一个愿望就是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快乐。”妻子杜勤兰笑着对他说,”你是一个很幸福的人!””真的吗?”莫言回答。”真的!”妻子兴奋得跳起来。杜勤兰还为自己的老公开心。
好事成双,就是这一年杜勤兰成功生下了自己的女儿管笑笑和莫言,她喜欢当爸爸。
有人形象地将文学创作喻为翻跟头,只需顺利翻到第一遍,下一步便会轻松起来。这句话是莫言的经验之谈。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莫言说:”我喜欢看那些有故事的东西,看完之后才知道什么叫真实。”这话很中肯。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它实在太精彩。真实。什么?真实?真!真实!用莫言的话说尤其恰当。
其后数年莫言陆续写出《售棉大路》、《民间音乐》以及其他一些颇具影响力的作品。
其卓越才华,已受到部队首长重视,莫言从战士到正排级教员,再到少尉,渐渐长大,直到后来,他才晋升为少校。
早期的莫言
莫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rwen/11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