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一个普普通通的词语,就能代表一个极为广大的群体。譬如“草民”这个词,本意是指古代无官职者在皇帝或官员面前的自称,表示卑贱意。草民,就是草野之民,平民的意思。但他又引申为没有背景的普通的人,弱势群体,体制外的人等等。
有意思的是,国外的文化也是深不可测的。近年来中国也流行一个舶来之词叫“草根”。
“草根”从词源上可追溯到19世纪美国的淘金狂潮,当时盛传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茂盛的地方蕴藏着黄金。后来社会学领域引入“草根”一词,赋予其“基层民众”的内涵。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辞典》把grass roots(草根)单列为一个词条,释义为:群众的,基层的;乡村地区的;基础的,根本的。
“草根”一是指同政府或决策者相对的势力,这层含义和意识形态联系紧密一些。人们平常说到的一些民间组织,非官方组织等等一般都可以看作是“草根”。另外也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比如一些不太受到重视的民间、小市民的文化、习俗或活动等等。
无论“草民”还是“草根”,中西文化在这一点上其实是相通的。
草根族,即草民也。“草民”这个地道的中国称谓,虽然在古代不无贬义。“草民”一旦不做“草民”了,就只有两种情况,一是要么高升了,成为庙堂之上的官员,要么就只能是“落草”了,成为草寇。但前一种情况在草民中,总是少之又少。而后一种情况要么被朝廷剿杀、扑灭或招安。要么就形成更大的势力,成为绿林,进而实现改朝换代的目的,其结果只是又催生出一批新的“草民”。可见草民的力量也是不容小觑的。
“草根”的说法也有小人物自嘲之义。草民或草根,顾名思义,就是指处于底层,附着于土地;普通,卑微,不引人注意,但无所不在;弱小,但有顽强的生命力,以及自发自生,不称著于庙堂与精英,体制之外的人。
从来“高手”出于民间,生于“草莽”。真正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还是广大的默默无闻的“草民”与“草根”们。
新年将近,就让我祝福所有的“草民”与“草根”们,包括我自己,都能过一个温暖舒心的年,祝愿我们来年努力,取得更大的成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rwen/1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