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朝鲜文写作조선민족,英文与单词韩国人相同为:Korean),中国少数民族,十七世纪从朝鲜半岛移居。以东北吉林、辽宁、黑龙江3省为主,也有少量散在于内蒙古及内地部分城市。朝鲜族聚居区尤其延边地区农林牧副渔生产得到了综合发展。延边地区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水稻之乡和烤烟主产地之一。延边黄牛为我国5个地方良种黄牛之首,人参和鹿茸都享誉国内外。
朝鲜族历来以注重礼仪而著称,素有“东方礼仪之邦”之称。在和他人相处时,尤其要讲究用语。朝鲜族的阶称分为“尊敬称”,“对等的称呼”和“谦卑称”三个类型。晚生须操“尊敬称”于长辈,妻亦以敬称之于夫者,即兄弟姐妹只要年长一岁亦须以敬称之,不可以称呼。平辈间第一次见面时,还要使用敬语,不然就是失礼了,会遭到舆论谴责。
老人们不管是在家里晨,还是在社会中,一般都是受人敬重的。老有用餐时不和晚辈同席,到吃饭时全家人必须等老人归来方能用餐。一般父子俩不在同一座位上,同座位上的晚辈并不饮酒,如果获得许可,一定要转身喝。席间长辈们敬酒之后,剩下的人才能按顺序敬酒。晚辈吸烟不可以借长辈的火,对火更是不可以的。长辈或者长辈出门,全家行鞠躬礼。同路上的晚辈一定要跟着长辈。
父母失去劳动能力以后,无论子女多大,生活多富有,都要靠长子抚养。每缝假期间,别的孩子都要带着家口到“大家”(大哥哥)去看家长一起过节,家长们还可以到别的孩子家里活动,但是生病了,一定要住在长子那里,这是朝鲜族人赋予长子不可推卸的职责。
为老人们庆祝“花甲”(六十大寿),这是朝鲜族人尊老爱幼习俗中最为隆重的习俗之一,届时将摆上一桌丰盛的佳肴,邀请村里所有的老人前来分享他们的快乐,并在餐桌上频频举杯祝酒,祝他们延年益寿。
朝鲜族不仅尊敬老人,而且热爱儿童,新生出生后,要全家连庆数日;当儿童年满周岁后,更有隆重庆典,亲友到现场恭贺,今后每年为儿童祝寿。
朝鲜族对子女的教育尤为重视,不管家里有多难都会尽全力让子女读书,即使为子女离校较近,也能举家迁移,并注意对子女进行礼仪方面的教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朝鲜族女性,在家操持家务、外出做体力活、家庭上下级关系、邻里关系都要靠女性品德修养来完成。
朝鲜族住宅有特色、有特点,主要是平房,分为外部结构和内部矛盾结构两个部分。外部结构还具有很多的特征。过去住宅多以木搭架为主,房顶以稻草、谷草或瓦片覆盖,墙面为泥墙刷白,房柱或圆或方,或圆柱或鼓或挺,方柱为四角、八角,尤以鼓肚圆柱把房屋点缀得气势磅礴,房柱顶部为梁、檩、雕饰出形态各异的壮斗拱托屋顶房檐。房顶旧时多用苫草,现均为屋脊,分为悬山式、庑殿式及歇山式三种,悬山式为两落水屋顶,庑殿式为四落水屋顶,歇山式为悬山式上半部分与庑殿式下半部分混合而成,周围构成飞檐,看上去宏伟美观。外墙对旧时多为土墙,今以专代之,土墙先用秫杆扎帘子,再内外涂泥沙。
内部结构通常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中间有灶间,一侧仓库无炕、有门与灶间连通,另一侧住屋、都铺在炕上。住屋分为上、下两幢,通常下幢为热炕头,供老人们住;上幢隔着两幢房子,朝阳一幢为房间,一幢为其子居室,每幢房子之间以横推门板隔着,可随时移去隔板,变成大房子,以利聚众活动。每座房屋均设有通往外面的大门,大门上棂子由多种样式格纹棂、雕花棂组成,糊窗纸现多用玻璃门窗代替。宾客进门男女不分,男的进入房间,女的穿过灶间进入大铺炕内,不然就是失礼了。进门必须脱下鞋子,以前炕面铺着芦席或者高梁杆编成的席,如今用人造纤维板或者油黄相间的纸张,在其上刷满炕油,墙、顶以各种颜色的花纸裱湖而成,满屋子既明亮又整齐。取暖以火炕为主,灶口放火,烟气经过炕洞把火炕加热,全屋温暖。
朝鲜族饮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多样的制作方法。主食多为大米、多为民族特色打糕、冷面等。打糕在朝鲜族每逢节日,红白喜事和宴请客人时都要作为主食食用,其重要性不亚于汉族吃饺子。案头匙箸,饭汤摆法均有定势。如果匙箸应该放在用餐者右边,饭放在桌面左边,汤碗放在右边,带汤菜放在附近,不带汤菜放在次要位置,调味品放在中央等等。婚丧,节日里不杀狗,不吃狗肉。
朝鲜族冷面就更独特了,朝鲜族正月初四就有吃冷面的习惯,以为这一天吃长冷面可以“长命百岁”,所以又叫“长寿面”。朝鲜族喜食狗肉,尤其在三伏天饮狗肉汤已成为一种风俗,其烹制的狗肉、狗肉汤,别具风味、美味可口,冬能驱寒、夏能避暑。
辣白菜为朝鲜族喜食泡菜,它具有色彩艳丽,味美可口的特点,白菜白色,辣椒红红色,姜丝黄色,大蒜丝略带绿色,显得悦目诱人,胃口大开;食口为酸、辣、甜、咸,愈嚼愈香,为各族人民所喜爱。
米酒,朝鲜族喜爱饮用。米酒对他们来说是待客的好东西,如果有客人来拜访,主人总要端上一碗自己酿造的米酒。这款酒的颜色要比黄酒略白一点,也有一丝甜味。但是一定不要贪杯子,这米酒初饮时度数虽小,但是后劲足。而与长辈共饮,则应将头移至一旁,千万不要正视长辈敬酒,否则是对他们的不敬。
朝鲜族喜欢素白的服装,通常都是短衣长裤。男的上衣斜襟不扣件,布条结块加坎肩,下衣裆肥,裤脚系腰带。女子短衣斜襟没有钮扣,用彩带打结,长裙分为缠裙和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妇女多穿白色长裙,中年妇女多穿缠裙,长及脚跟。少妇裙幅大多是色彩亮丽的绸缎。现代男子大多穿着平面白胶鞋和工作用的草鞋。妇女穿着船形胶鞋。如今除了逢年过节或者民族集会之外,朝鲜族基本上没有民族服装了,与汉族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头顶搬运,朝鲜族妇女特有劳动习惯。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学着使用头上的物品,到成年时他们都已经熟练使用这门本领。无论是水罐,粮袋,包袱等物品,他们不需要肩挑,也不需要背担,更不需要手提,只需在头顶,走起路来就游刃有余。
朝鲜族的婚俗,在定婚之前,通常还要经历提亲,请婚,定吉日和送聘礼的过程。女孩与小伙之间的联系传话需要”媒人”。先由男方家让媒人去女方家”看善”,类似汉族”相亲”,如果满意了,小伙子正式向姑娘提亲,如果女方也答应了,男方家会把”四柱”送给女方。四柱是将名字及星辰宿象写在一张纸上(出生的年月日时),然后女方将女孩的四柱拿来与其相对”穹合”。
“穹合”是指男女双方属相相顺与否。如果两人生肖相合时,女方通过媒人告知男方家中,表示两人”穹合”相对,男方可以”择日”决定婚礼日期,并向女方家中赠送彩礼,通常需要”青缎”和”红缎”。在婚期到来时,新郎必须在长辈陪同下亲自前往结婚,并在规定时间内进入女方家中,将运来的一双木刻大雁敬献,喻示将来如大雁般比翼双飞、永不分离。
接着又举行了”醮礼”活动,女方将正室正中东西向合起来的两张桌,正中放着青松翠竹,上面披着青红线;桌子两旁放木雁、摆酒、摆饭,由主礼者指点,西面新郎敬对面新娘酒,新娘谢了再回。然后新郎进了上房,接受了女方给他准备的”大桌”并上了鱼肉、水果、糕饼和糖果等食物,接爱”大桌”后新郎应端坐一旁,面不改色,并说些礼让父母及客人的话,避免失礼。此手续结束后,新郎方可骑马领花轿迎娶新娘。
朝鲜族还有一种特殊的婚礼,称为”归婚礼”,如果一对夫妇结婚六十周年后还健在,子女中没有一个夭折,同时又有孙子、孙女,就可以举行归婚礼。婚礼中,两人须着出嫁时所穿之礼服,隆重不亚年青人,在这一天,儿女、亲属依辈份之远近、年纪之长短顺序敬老夫妇一杯酒而下跪以表保佑。接着,欢天喜地的二位老人乘坐婚车绕着村子转了一个星期,左邻家、右邻家、男女老少都来祈福,祝其健康、长寿。
朝鲜族个性张扬,能歌善舞、生活多姿多彩,每到逢年过节,随处可闻远古伽耶琴,长鼓、洞箫发出美妙之声,百姓们穿着华丽衣裙压舞,荡秋千,摔跤等等,气氛异常活跃。
朝鲜族在延边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岁首节)、正月十五、清明、寒食、端午、中秋、冬至等;6月1日儿童节、8月15日老人节、9月3日“州庆”也是朝鲜族人民非常重视的节日。还有三个家庭节日,分别是宝宝出生一周年、“回甲节”(六十大寿)、“回婚节”(结婚六十周年)。
回甲节,朝鲜族庆祝自己出生六十周年;回婚节,朝鲜族结婚六十周年。在回甲节或者回婚节期间,子女,亲友和邻居会为长辈祈福祝寿。
“岁首节”是朝鲜族春节,也是朝鲜族一年到头过得最为欢欣鼓舞的日子。过去朝鲜族过“岁首节”时,经常举行拔河比赛、少年射箭或玩“石战”,女孩子跳跳板,荡秋千,小孩放风筝等。亲戚朋友们也都设法凑在一起,吃的喝的唱的跳的,自得其乐的。春节在朝鲜族中最为隆重。正月初一首先要祭祖,然后孩子穿上华美的衣裳向老人们、长辈过年。正月十五日朝鲜族无论男女老少均食“五谷饭”、饮“开耳酒”。
阴历6月15日是朝鲜族传统节日——流头节。许多朝鲜族群众欢聚在一起,按风俗举行祭祀,跳舞,洗发等仪式,预祝风调雨顺,身体健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rwen/14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