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人,祖籍邢州尧山,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世代显贵。他的祖父李虎西魏时官至太尉,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宇文觉建立北周时,李虎虽然已死,仍被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唐国公;李渊的父亲李昞,北周建立后,册封唐国公,授御正中大夫,出任柱国大将军、少保、都督八州诸军事、安州总管,去世后追赠太保,谥号为仁。李渊7岁继承唐国公的爵位,他母亲和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是同胞姐妹。隋朝建立后,李渊成为皇亲国戚。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渊为大原留守。
(李渊)
隋大业十三年二月,李渊乘刘武周起兵造反之机,大肆招募军队。五月,李渊杀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自称大将军,正式树起了反隋的旗帜。七月,李渊誓师,正式起兵。九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突入关中。十一月初九,攻克京城长安。随即,李渊拥隋代王杨侑(隋恭帝)即位,改年号大业为义宁。因此,公元617年,是隋大业十三年,也是隋义宁元年。
李渊拥立杨侑,遥尊身处江都的隋炀帝为太上皇。《旧唐书·本纪一》载:“隋帝诏加高祖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大丞相,进封唐王,总录万机。以武德殿为丞相府,改教为令。”李建成为唐王世子;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国公;李元吉为齐国公。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
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正月,李渊“以书谕诸郡县,于是东自商洛,南尽巴蜀,郡县长吏及盗贼渠帅,氏、羌酋长,争遣子弟人见请降。”(《资治通鉴·唐纪一》)。“二年正月丁未,隋帝诏唐王剑履上殿,人朝不趋,赞拜不名,加前后羽葆、鼓吹。戊午,周洮降。戊辰,世子建成为左元帅,秦国公世民为右元帅,徇地东都。”(《新唐书·本纪一》)
二月,窦建德称长乐王。
三月,驻江都的禁军,在宇文化及兄弟的煽动下谋乱,缢杀隋太上皇杨广。江都之变,隋氏宗室、外戚在江都宫中者皆被杀,惟炀帝侄秦王杨浩因素与宇文智及交往密切,得不死,并被立为帝。宇文化及自封大丞相,宇文智及为左仆射。隋太上皇杨广被缢杀的消息传到长安,李渊在长安为之举哀。“隋帝进高祖相国,总百揆,备九锡之礼。”(《旧唐书·本纪一〉)
四月,李渊停用隋朝的虎符,颁银菟符于诸郡。戊戌,李建成、李世民自东都班师。
(李渊题跋像,取自明天然撰赞,弘治十一年重刻本《历代古人像赞》)
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五月,恭帝禅位于唐王李渊。李渊在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唐,改元武德。降隋帝为酅国公,罢郡置州,以太守为刺史。《旧唐书·本纪一》载:“遣使持节、兼太保、邢部尚书、光禄大夫、梁郡公萧造,兼太尉、司农少卿裴之隐奉皇帝玺绶于高祖。高祖辞让,百僚上表劝进,至于再三,乃从之。隋帝逊于旧邸。改大兴殿为太极殿。”“甲子,高祖即皇帝位于太极殿,命刑部尚书萧造兼太尉,告于南郊,大赦天下,改隋义宁二年为唐武德元年。官人百姓,赐爵一级。义师所行之处,给复三年。罢郡置州,改太守为刺史。丁卯,宴百官于太极殿,赐帛有差。”
公元618年,唐武德元年。
李渊称帝后,百废待举。他一面组织力量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一面注意加强政权建设。
六月,“甲戌,太宗为尚书令,相国府长史裴寂为尚书右仆射,相国府司马刘文静为纳言,隋民部尚书萧瑀、相国府司录窦威并为内史令。废隋《大业律令》,颁新格。庚辰,立世子建成为后太子。”“封太宗为秦王,齐国公元吉为齐王….…”(《旧唐书·本纪一》)
七月,西突厥遣使内附。
八月,薛举死,其子薛仁杲复僭称帝,李渊命李世民为元帅予以讨伐。凉州李轨来降。
唐献陵位于陕西省三原县徐木乡永合村西,为唐代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公元566年—公元635年)和太穆皇后窦氏的陵寝
九月,李渊亲录囚徒,改银菟符为铜鱼符。辛未,追谥隋太上皇杨广为炀帝。
十月,李密率众来降。癸巳,诏行傅仁均所造《戊寅历》。十一月,李世民大破薛仁杲于浅水原,降之,平定了西北广大地区。诏颁53条格,以约法缓刑。
十二月,加秦王李世民为太尉、陕东道大行台。“庚子,李密反于桃林,行军总管盛彦师追讨斩之。”(《旧唐书·本纪一》)
公元618年,大唐在长安诞生。
公元618年,为武德之治开了一个好局。
公元618年,奠定了大唐的格局。“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在长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rwen/2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