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文化(附4大文化简单介绍)

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文化(附4大文化简单介绍)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浩如烟海,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地域上,大略都可划分为南北两大体系。北方文化也叫中原文化,往细里讲就是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和秦晋文化。再往远处看,它也应包括西域文化和蒙古文化。南方文化又包括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及以后发展起来的岭南文化,滇黔文化,闽台文化。其影响最大的,即中原,荆楚,吴越和巴蜀。四大文化性情不一,风格迥异,精神各异,既有对峙冲突的一面,也有相互渗透融合的一面。

四大文化发源地,文化特征,在中华文化中的作用和历史地位是什么?

首先要从中原文化说起。

中原文化作为黄河中下游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之统称,为中华文化之母体与骨干。中原文化是以河南为中心、黄河中下游广大区域为腹心、层层向外辐射、影响向外延伸。中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

古代中原地区既是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又是中国主流文化、主导文化发祥地。中国历史上有20余个王朝相继定都中原地区,中国8大古都(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安阳,杭州,郑州)中有6个王朝位于中原(或北方)。中原地区由于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历史地位以及人文精神使得中原文化长期处于中国历史长河中正统的主流位置,中原文化也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原文化以浑厚大气为主要特点。

何谓荆楚文化?荆楚文化以楚及楚人命名,是从周代到春秋战国时期江汉流域出现的地域文化。主要指古代荆楚历史文化,以今天湖北地区为主辐射地。

商周时期中原民族称长江中游南方民族为荆蛮,楚蛮或荆楚,《诗经》中曾提及“挞彼殷武,奋伐荆楚”。周成王在荆山丹阳分封荆楚民族一支系首领熊绎为楚子,这是楚国史上的起点。最初楚国的诸侯国级别不高,控制地域很小。西周晚期,楚国国力渐强,经过连续不断的征战,逐步控制长江中游,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荆楚文化在华夏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荆楚文化传承了商周文化的诸多特征,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地域特色鲜明、经济文化开发价值大。楚辞被誉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之源,对后来出现的汉赋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事”楚辞和楚文化的其他精华共同建构了壮丽奇特的楚地文明。

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文化(附4大文化简单介绍)

有的人把荆楚文化内涵归纳为8大系列,即炎帝神农,楚国历史,秦,汉,三国,清江巴土,名山古寺、长江三峡文化,江城武汉文化(武汉建城史约3500多年),现代革命文化。

吴越文化亦称江浙文化,它既是汉文明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江浙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吴越文化区以太湖流域为中心,范围包括今上海、江苏南部(江北沿江部分县市)、浙江、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吴越文化也可以分为“吴文化”与“越文化”二者同源同出。

吴越文化具有舟揖,农耕,印纹硬陶,土墩墓,悬棺葬及好勇尚武,淫祀与断发文身等明显的象征形态,先秦典籍中对此多有所载。从河姆渡文化(以黑陶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镇发现。)、良渚文化(瓶窑镇位于杭州市区西北部,以玉器为代表,距今5300年-4500年,1936年发现,1955年定名,2019年7月6日定名,该遗址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典范,它实证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一路走来,历经数千年的风雨,吴越文化风采依旧。“吴文化”与“越文化”“同俗并土,同气并俗”在彼此的融合,激荡,流变和整合中逐步形成了统一的文化类型。

吴王阖闾皆在姑苏,越王勾践皆在会稽。吴越早期民众尚武逞勇是一种风气(以吴钩越剑为代表)。晋室南渡(即永嘉南渡)以后士族文化的特点改变了吴越文化审美取向,注入“士族的精神,书生的性情”,开始成为中国文化中精致典雅的代表。

唐代吴越的经济已初越北方,其影响也进一步增大。与此同时,最初北方地区的文化也被战乱以及多次对少数民族的短期统治所冲淡,所以吴越文化保留着更多地方土著文化,但也保留着更多传统中国文化。如吴语纤细柔雅,素有“吴侬软语”之称;吴越饮食的特点是香,甜,香;吴越地区荟萃了文人墨客、科学家、古代状元、现代中国院士,吴越人大约占了其中的五分之一。自南宋起,吴越文化日益朝着精致方向成长,在南宋与明朝之间,吴越人便开始追赶中原与北方,并在官场上占据了主流地位;伴随着近代工商业萌芽的吴越文化也增添奢华之习。

吴越人个性外柔内刚、谦虚谨慎、讲究礼节。

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文化(附4大文化简单介绍)

最后看一下巴蜀文化。巴蜀为一种特定名称,现又分巴、蜀。战国前,巴和蜀为分称,泾渭分明。“巴”古义是“吞吃大象的巨蟒”。中心区域是重庆,川东和鄂西一带,覆盖陕南,汉中,黔和湘西;“蜀”古义是“葵中的蚕”,其主要地理位置涉及四川盆地中、西部平原地区。

西周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巴人在夷城(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建立了巴国的第一个都城。后来又在整个重庆,湖北西部,四川东部,陕西南部和贵州北部一带活动。蜀是由3个古族合并而成的,后来成了西周的封国,流传着“蜀与夏同源”和“禹兴于西羌”。包括川西,陕南,滇北等地区。巴,蜀的融合已经在战国以后了。商到西周,蜀人和黄河流域的民族之间就有了文化交流。已经发掘的商代晚期陶器有深腹豆形器,高柄豆和小平底钵,这些器物虽具有地方特色,但是铜镞,铜戈和铜矛是黄河流域普遍使用的器形。出土西周到春秋玉石礼器,和中原所出之玉石礼器相吻合。表明巴蜀文化较早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

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文化(附4大文化简单介绍)

巴蜀文化与以上所说的另外三种文化相比,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中华文明延续了五千多年之久,在世界上是“硕果仅存”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从未间断过,这恐怕与它具有明显的文化秉性有关,这种秉性(或者叫核心和精髓)是“和”、“合”两个字,“和”是和谐的,“合”是兼收并蓄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并哺育而成,之所以能绵延不绝,就是借助了这个和谐与合意二字。

文明是世界的,文化也是如此。但是文化更多的属于民族,文化是民族之本,民族之魂。一个民族如果“丢失”其文化就会很危险。文化的兴盛和发展应当而且必须成为中华复兴中不可忽视的方面乃至重要的支柱。在新时期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发扬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广通,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rwen/62679.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