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线谱最先出现在哪个国家(简述五线谱的起源和发展)

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最广泛的乐谱是五线谱与简谱两类。

五线谱的最早诞生地在希腊,其历史远远早于数字形简谱。《五线谱》传入我国,首次出现在文字记载中是1713年续修《律吕正义》.该书对五线谱及其音阶和唱名进行了描述。五线谱逐渐在中国得到传播与应用是19世纪中叶后随着西方传教士传教与新学创办得到普及。

简谱通常是指数字简谱。它产生于18世纪法国。后经德国人民改进。变成了今天所用的模样。1903年曾志忞赴日本东京音乐学校进修,在中文杂志《江苏》发表论文《乐理大意》.该文用简谱和五线谱相对照的方式发表《练兵》《春游》共六首,被视为迄今所见的中国人最早用简谱进行创作的纪录。并在此后中国出现了“新式学堂”,其“学堂乐歌”课程直接仿效日本音乐教育,同时沿用日本采用简谱。随后,简谱在中国得到了普及和传播。

学堂乐歌运动时期音乐课课本

五线谱最先出现在哪个国家(简述五线谱的起源和发展)

那么就有一个疑问,五线谱、简谱进入中国以前,我们古人记谱都有哪些方法?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我国古代比较盛行的一些记谱法吧,看过之后您一定会对古人的聪明感到由衷地敬佩!

声音一波三折

声曲折就是根据曲调高、中、低、上、下所绘的乐谱,它是汉代歌诗在演唱中记载曲调的手段。当前,藏文和蒙文喇嘛教还有一部分经文采用这种记谱的方法,藏族的音乐艺人称它为央移谱。

玉音法事,声音曲折

五线谱最先出现在哪个国家(简述五线谱的起源和发展)

央移谱中

五线谱最先出现在哪个国家(简述五线谱的起源和发展)

文字谱等

是以文字说明古琴弹奏指法,弦序及音位等内容的记谱法。文字谱不直接记载作品中的音高与韵律,而以文字细述音高,韵律,指法动作,弦序与徽位等演奏法。国内存世仅有《碣石调·幽兰》一部文字谱流传于六朝梁代丘明。文字谱不理想之处是太复杂和不方便。因此后经过唐代琴家曹柔的减化而演变为减字谱。

文字谱有古琴曲《碣石调·幽兰》

五线谱最先出现在哪个国家(简述五线谱的起源和发展)

减字谱等

它是从文字谱演变而来,为唐朝曹柔所创。它以减字笔画拼合成一定的符号作为左右手弹奏古琴音位技巧的记号,是只记弹音位和指法而不记音名称的记谱法。它的特点是“字简而义尽而文约”。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减字谱沿袭了几千年都没有被替代,至今仍为许多琴家所采用。

减字谱所录古琴曲《渔樵问答》等

五线谱最先出现在哪个国家(简述五线谱的起源和发展)

《燕乐半字谱》

盛行于唐,为中国工尺谱之雏形。这是一种建立在乐器音位与技法之上的谱式,有弦索系统与管色系统两大支系,前一支系主要有唐琵琶谱与五弦琵琶谱,后一支系主要有管子与筚篥谱,这是宋代俗字谱之先声,然读法皆久已亡佚。

五线谱最先出现在哪个国家(简述五线谱的起源和发展)

敦煌乐谱中

为四弦四相琵琶指位谱之一,共有20个谱词,代表琵琶20个音,该谱见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自从《敦煌曲谱》被世人所熟知后,古今中外音乐史学家们对此做过不少破译和研究,然而迄今仍未取得一致看法,故有千古迷音之称。

敦煌乐谱中

五线谱最先出现在哪个国家(简述五线谱的起源和发展)

俗字谱中

宋代盛行的记谱法是通过使用10个基本谱字以表示不同音高,此外,还出现了许多记录节奏等常用标志,到明清时期发展成工尺谱。存世宋代俗字谱材料中收录了姜白石《白石道人歌曲》中部分词调歌曲作品十七首。

俗字谱著录姜白石《旄溪梅令》一卷

五线谱最先出现在哪个国家(简述五线谱的起源和发展)

工尺谱等

中国民间的一种传统记谱法,因其唱名以“工、尺”为词记写,故称。在民间歌曲,器乐曲,曲艺,戏曲及其他乐种上都有广泛应用。现代常用工尺谱中,通常都有“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几个字,作为音高基本标志。此外还包括节拍符号——板眼符号。

公尺谱录有昆曲《牡丹亭》

五线谱最先出现在哪个国家(简述五线谱的起源和发展)

律吕字谱等

传说这种乐谱早在唐开元年间就有了,该谱以十二律吕之名代表旋律之音,以一字一音形式,以律吕之名首字标于歌词各字之右。十二律的命名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其中单数的各律叫做律,双数的各律叫作吕。宋人赵彦传谱《风雅十二诗》,即用此。

律吕字谱著录有《风雅十二诗》

五线谱最先出现在哪个国家(简述五线谱的起源和发展)

二四谱中

二四谱,潮州弦诗乐和潮州筝较早的记谱法之一,是以2, 3, 4, 5, 6, 7, 8, 7等中国数字作为唱名并以潮州方言传唱的一种古代乐谱。由于古代“二四谱”记谱过于单一,清末民初为工尺谱替代,五十年代为简谱。而潮州乐古代“轻”,“重”,“活”,“轻三重”的调名与演奏法仍沿用二四谱形式。

二四谱所录潮州弦乐

五线谱最先出现在哪个国家(简述五线谱的起源和发展)

古人智慧高不高?从这几种记谱法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音乐文明之高,形形色色的记谱法对适应与促进音乐发展以及对音乐的记载,流传与维护也做出了重大贡献,给后世留下大量珍贵的音乐遗产。

我们今天仍然可以听得到唐代人们的琴曲和宋代人们的歌,而这千余年以前的旋律都是依靠这几种古老记谱法来完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rwen/649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