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娘半老”这个成语背后隐藏着一个家庭悲剧。
在许多成语中,就有这样一个词,每当你说出它时,不但许多人会接上它的后半句话,而且,它还会显露出“你懂得”的“会心一笑”。
什么词?正所谓“徐娘半老”,后半句却“风韵犹存”。
这句成语大概含义,常用来形容中年女性虽然人已到中年却仍颇有韵致,所以,就有“风韵犹存”这后面两句。
那么这条成语的最早来源出在什么地方?另一个成语“徐娘”指什么?为了搞清问题解答,我们有必要把眼光投向南北朝。
故事主人公“徐娘”是南朝梁元帝萧绎时发妻徐昭佩。
徐昭佩家道中落,堪称妥妥“豪门千金”。
史载徐昭佩出生于东海徐氏,南北朝时,徐家门第颇高,家里面,出了许多重臣。
如徐昭佩高祖父徐湛之是南朝刘宋时期宋武帝刘裕之孙,曾任骁骑将军兼中书令、尚书仆射等重要官职。
及至徐昭佩之祖徐孝嗣辈,以先祖荫荫,8岁袭封枝江县公,后又因为跟随南朝萧齐开国皇帝萧道成而身份骤升,终于出任南朝萧齐丞相。
只是当徐昭佩呱呱坠地之时,他爷爷徐孝嗣却已因罪状为南朝萧齐东昏侯萧宝卷所赐,徐家也由此失去顶梁柱,但是无论如何,瘦死骆驼大过马,徐家还是有人脉、有根,因此,要说徐昭佩是“豪门千金”,并不言过其实。
既然是“豪门千金”,自然在婚姻上也不想委屈自己,但徐昭佩的婚姻,对她个人来说,显然有些委屈。
原因是什么?因为老公,一条“独眼龙”。
最初,在徐昭佩的祖父徐孝嗣被萧宝卷赐死后的两年,时任雍州刺史的萧衍,便率兵攻入建康(今南京),并最终登基称帝,建立南梁,史称梁武帝。
而萧衍登基六年之后,其第七子萧绎诞生了,这位萧绎就是徐昭佩之夫。
造成萧绎为独眼龙的原因并非生来就是这样的,历史上有这样的记载:萧绎年幼的时候,曾经得过一场大病,差点岌岌可危,后来虽经治疗保住了生命,但是一双眼却是终生失明。
如此身残志坚,就算出生于皇族也非“豪门千金”徐昭佩眼中的如意郎君可怎奈彼时徐家已大不如前,再加上高家包办,徐昭佩即使心里不满意,无奈之下,只好捏着鼻子嫁出去。
而且这也就给两人的婚姻终于完全破裂埋下重大隐患。
也正因为这样,两人结婚后没多久,就迸发出或大或小的种种冲突,简单概括一下,徐昭佩是看不上瞎了眼的萧绎的,而且萧绎对长相平平徐昭佩也是一样。
在此背景之下,萧绎对于徐昭佩自然是异常冷遇,历史上记载两人结婚之后,萧绎通常都是两三年才能到徐昭佩房里来一趟。
更是让萧绎一直呆在别的美貌小妾的旁边。
而且身为徐昭佩,自己对于瞎了眼的萧绎也有点看不过去,现在被老公冷遇,更是让人怨恨不已。
时间一长,徐昭佩心里的怨恨越来越深,于是她就开始寻找手段故意报复自己的老公。
例如她就会趁老公来到房间时,只是在脸上化了一半妆,并没有在意另一半,直接素面。
其目的是想让老公反胃,“吐槽”老公的眼睛才有效。
妃者(指徐昭佩)对皇帝(指萧绎)眇之一目,每知皇帝将临,必半面妆饰以待之。—《南史》
而且为了老婆的特意打击式地侮辱了他的自尊,萧绎起初并没有说话,但是过了好几次,他真的受不了了,所以,有一次老婆故技重施,萧绎生气地摔了门。
严格地说,萧绎也算得上挺好了,须知那个年代,若换了些别的性情恶劣的豪强,徐昭佩此举的后果,难免丢了一条命。
而且萧绎只是气绝身亡摔门走人,并未对徐昭佩做出任何事情,这就足以证明他这个人起码对于老婆,还是有着一颗宽容之心
却遗憾萧绎宽容却让徐昭佩有得寸进尺之胆。
在这之后,徐昭佩在不断以“化了半边妆”反胃萧绎之余,又琢磨出新招,那就是只要知道萧绎即将到来,自己便早早喝醉酒,后来萧绎刚进家门,她立刻吐露出萧绎的身体,使萧绎异常狼狈。
这样萧绎便更反感徐昭佩而冷落他了。
到后来,见已挽回不了丈夫的芳心,徐昭佩想起一个可以完全羞辱他的“高招”——开始“放飞自我”——即主动找人与他私通,以“出轨”的形式,狠狠地报复他对他的忽视。
这种为报复夫家冷遇,却明目张胆地干着为夫家戴“帽子”,足见徐昭佩骨子里,并非是个能够遵守妇道之人。
更为夸张地是徐昭佩最早私通对象竟然也是个和尚。
据史料记载,这位僧人,是当时瑶光寺的智远道人(南北朝时,僧人称道长),因该寺离徐昭佩家不远,所以徐昭佩也常去,而且此消彼长,便与这位不安于现状的和尚混在一起。
而且这也算不了什么,再加上私通这位智远道人和尚,徐昭佩主动诱骗了老公萧绎的随从。
这位名叫暨季江的大臣据说颇为英俊,当时被称为美男子,有一次徐昭佩偶然见到他,顿时动心了。
因此徐昭佩一再找机会主动“引诱”这暨季江。
俗话说得好: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通常情况下。有相当数量的男性。难以拒绝女性的积极追逐。
况且这是豪门千金加王妃(萧绎当时为湘东王)们的积极追求。
因此,徐昭佩虽并非美若天仙,却并没有花太多心思去“俘获”暨季江,从此,二人混在一起,展开了胡天胡地“快乐生活”。
并且,这个暨季江也是个胆大之人,他明知道徐昭佩是自己上司的妻子,但依旧沉迷在其石榴裙下不可自拔,另外,他也曾写过一首诗以概括对徐昭佩之情。
“柏直狗虽老犹可猎,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多情。”—暨季江
此诗,虽文采算不上有多好,但是比喻运用得极其形象,先提到柏直之地猎犬,说它虽已年老却仍然可以狩猎,后来还说溧阳出产的马即使上了点年纪,也仍然是骏马。
最后是对徐昭佩的描写,称他虽然已不青春,却仍有风韵,主要是深情。
而暨季江这首诗则是“徐娘半老”成语的来源,从此“徐娘”二字,就代指风韵犹存、情意绵绵的中年女性。
先不说这句成语后来怎样流传开来,但是到了那个年代,它绝对让萧绎感到奇耻大辱。
须知他与夫人徐昭佩不睦,在当时很多人心中是明白了,但是明白归明白了,至少从表面上看,萧绎仍愿保持夫妻名分,因此,即便徐昭佩多次羞辱他,让他难堪,他都没有对其太过为难。
就连徐昭佩和那位智远道人有私、有闻、只做不知、熟视无睹的萧绎终究都知道他对徐昭佩实在不是很好。
但是当暨季江这两句“名诗”渐渐流传到坊间时,萧绎那张老脸,实在无处搁下,因此,不但对徐昭佩越来越反感,而且决心,一定要把这位不守妇道之妻除掉。
最后,很快萧绎就发现一个合适。
萧绎有个更受宠的妾王氏,常侍王显嗣次女,下嫁萧绎后,虽为侧室,深得萧绎宠幸。
并且,这个王氏还给萧绎生下了两个大胖小子。
但是很遗憾,生下两个儿子后没多久王氏就死了,具体原因还不清楚,反正小小年纪就撒手人寰了。
且王氏之死,除使萧绎深感哀痛外,还使其颇有怀疑,以为王氏并非正常之死。
本案中萧绎便将疑窦指向正室徐昭佩,曾断定王氏为徐昭佩所暗害。
当然萧绎如此认为并非空穴来风徐昭佩的确是一件令人存疑的不体面往事。
上一篇文章说萧绎看不惯徐昭佩的样子,所以极其冷落她,遇到这样的事情,不但使徐昭佩千方百计地侮辱萧绎,如化半边妆,及主动对外人私通等等,此外,其个性变得极度妒忌及偏激。
而且在这一个性的推动之下,她对被萧绎宠幸的嫔妃们,也是异常的憎恨。
历史上,徐昭佩依仗正室地位,有事没事就常和萧绎其他嫔妃套近乎,对不被萧绎宠幸的嫔妃,徐昭佩就使出“同病相怜”之计,把她们拉到阵营。
而且这些妃子们见正室能够与他们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再加上他们都没有得到萧绎的喜爱,当然也就“同仇敌忾”了,到头来,他们都成了徐昭佩的“铁杆儿”了,只有徐昭佩下令却服从。
你不觉得徐昭佩此举只是为了寻找一群会抱怨的小姐妹?不对,我觉得这只是她迈出的第一步。
在这些“铁杆儿”们的扶持下,徐昭佩便能透过她们,牢牢把握萧绎下落,如今日与哪位嫔妃同睡?近期还有哪位妃子和萧绎亲密在一起等。
更有甚者,用这几个“铁杆儿”小妹子,徐昭佩可以在第一时间把握哪一个妃子有身孕。
而一知道是哪位妃子怀萧绎之子,徐昭佩就现出本来面目,会有机会,把这怀妾“手加刀刃”。
“酷酷的妒忌。方觉有过之,即手加刃。”—《南史》
这是徐昭佩受嫉妒之心驱使,所做的不体面的过去,萧绎心里很明白,所以当王氏死时,徐昭佩疑为王氏暗害。
当然,疑归疑,萧绎终究还是找不到确凿证据,可即便是这样,对徐昭佩的反感,却多了许多。
而徐昭佩不断的荒淫无度,再加上嫉妒所导致的复仇,在使她日益被其夫萧绎所嫌弃之余,也间接地伤害了自己与萧绎独生子。
历史记载徐昭佩与萧绎结婚后不久,就给萧绎生下一子,取名萧方等人,因为徐昭佩正室出身,萧方等人也是萧绎首子,因此,是正儿八经嫡长子。
而且嫡长子的地位,对于古代王公贵族家庭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这个想必许多人也是心知肚明。
并且,这个萧方等从小就展现出来十分优秀的一面,据说他弓马娴熟,还精通琴棋书画,总之就是样样都好,所以,在很早的时候,便被立为了湘东世子。
若无事故,则日后承继萧绎家业者,即萧方之类。
但是问题在于萧方等人虽然说很出色,但是有个不可靠的妈妈徐昭佩因为徐昭佩荒淫无度和嫉妒,使得萧绎越来越讨厌他,而且在嫌弃徐昭佩之时,连带开始对自己的儿子萧方等人冷漠。
这样,就使萧方等人处于恐惧与绝望中,时刻希望能恢复父亲对自己的信任与器重,并为之拼个你死我活,有一次侯景之乱,萧方等人于是怀着必死心志求其父准许冲锋陷阵,而且打完之后还一副不要命的样子,目的,是要为其父萧绎正名。
一个原本有着大好前途的世子,却因为不靠谱的母亲,需要用这种方式来获取父亲的再次重视,不得不说,这徐昭佩真的是害了儿子萧方等。
更可悲的是萧方等待已久,也确实死于非命。
太清三年(公元549年),萧绎的侄子河东王萧誉公然违抗萧绎的命令,而得知此事后,萧方等人主动请缨,表示愿意替父亲除掉不听调遣的萧誉,而且出发之前,萧方等人告诉手下,这次一去,想必必死无疑,但凡能亡其位,便在所不辞。
方等行前,言所亲言:我本段征战,将死不二;死而得之,我岂恋生乎。—《梁书》
这个意思显然还在怀着必死心志去发动战争,他嘴里说的“死得其所”,说得直白点,就是想通过行动来改善父亲的印象。
结果萧方等人一语中的,事后果然败下阵来,又被追兵追了上来,不小心掉进河里,最后淹死了,连身也没找回。
堂堂湘东王世子而又文韬武略无不出众,结果落得这样一个下场,说到底,全是自己放荡而又不可靠的妈妈对自己造成了拖累。
于是,萧方等人战死后,再加上此前王氏因不明原因去世,最终令萧绎无法忍受发妻徐昭佩,同年(即公元549年),萧绎逼徐昭佩自杀,同时徐昭佩得知萧绎此次动真格,再无回转空间,所以只有选择投井身亡。
徐昭佩去世之后,萧绎仍然感到不解心头之恨,于是遣使从井里打捞出他的遗体,运回徐家,还当众向外界声称他已经“出妻”了,也就是强行离婚之意。
他此举实际上是在宣泄内心对徐昭佩的怨恨。
不但如此,萧绎“自揭伤疤”、亲笔疾书、写下词作,把徐昭佩昔日不体面的过去,逐一记录在案,公诸于世。
能令夫婿不惜遭人耻笑,还当众揭发夫人不堪往事,足见,萧绎对于徐昭佩之痛恨,是多么之深了。
这就是“徐娘半老”的幕后故事了,虽然这句成语搁置在当代,比较有调侃,戏谑之意,但是成语的幕后其实也有悲剧之处,做夫妻的,无论是萧绎、徐昭佩都算不上一个称职的夫妻,由最初的相互厌恶、到后期的淡漠疏离,最后演绎着背叛与出轨,然后在妒忌中丧心病狂,终于使两人彻底分道扬镳,其间,徐昭佩自暴自弃,萧绎却没有落于任何利益上,更有甚者,他们也间接地伤害到了最好的儿子,因此这实在是个悲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rwen/81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