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陵墓为什么没被盗(真正的雍正墓在哪)

因为清西陵包括雍正的泰陵,是有名的“穷墓”。

雍正陵墓为什么没被盗(真正的雍正墓在哪)

清朝的皇陵,一共有三处,按建成年代前后顺序,分别是山海关外的盛京三陵,河北遵化的清东陵,以及河北易县的清西陵。

而清朝除了末代皇帝溥仪以外的其他皇帝都分别葬身于这三个皇陵。

其中被盗掘和损毁最大的是清东陵。

其中康熙之景陵,乾隆之裕陵,咸丰之定陵及同治之惠陵等,另有葬慈禧、慈安两皇太后之定东陵等,都曾于清朝覆灭时被不止一次盗掘毁坏。

然而在许多人的观念里,看似盗掘、毁坏清东陵元凶是孙殿英,其实除了他以外,还存在着同样给清东陵带来巨大损失的盗墓团伙。

一孙殿英盗掘清东陵这一“事迹”可谓人人皆知。

1928年夏天,孙殿英借预防匪患之名,借军事演习之名,把军队拉到河北遵化地区,围堵周围地区之后,立即进行大规模盗墓。

而孙殿英当初的首要对象,竟然就是康熙所在的景陵了,但是之所以最后没能动手打在景陵身上,一是因为那时景陵渗水厉害,若动手的话,就要大费周章地把水排出去再去做。

如此说来,这与孙殿英那个时代“速战速决”之目的是不符的。

二来那个时候大家都明白,比起康熙来,喜欢大手大脚的外孙乾隆肯定会在坟墓里埋葬更多的好事,所以才会转向乾隆裕陵先动手的。

而除乾隆外,掌政几十年的慈禧太后更是那个时代人们都知道的奢侈无度之辈,而本为追求富贵的孙殿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哪座墓富便首先挖掘哪座坟墓的对象。

最后在孙殿英带领部下将士们利用连炸带挖开下,从乾隆裕陵和慈禧定东陵中,偷走了无数各种宝物。

究竟孙殿英一伙偷了多少宝物,这已无确切数字了,但是据有关资料介绍,1928年青岛警察厅侦探队抓获的孙殿英原手下张岐厚等3人,单是他们就拥有46颗宝珠。

话说,不过是最下等的兵,却有那么多宝物,可以想象比自己等级还高的官,那么手中更有无数宝物。

另有这样一件事:同样是1928年天津警备司令部从海关缴获了一批预备运往国外的宝物,其数量足有35箱之多,经事后鉴定,都出自清东陵。

一句话,孙殿英在清东陵、裕陵和定东陵差点被洗劫一空,同时导致大批奇珍异宝散失国外。

雍正陵墓为什么没被盗(真正的雍正墓在哪)

而除了孙殿英对清东陵洗劫之外,实际上还有一伙人也对清东陵进行了洗劫。

这帮人实际上也与孙殿英打过交道,最初孙殿英带兵驻扎清东陵前,有一群匪徒盘踞于此,为首的叫马福田,正是他最初准备向清东陵发起攻击的地方。

但是当孙殿英赶到时,马福田却与之发动火并,怎奈最后不敌马福田,马福田不幸阵亡,同时手下也四散逃窜。

正当马福田撒腿就跑的属下中,有个叫王绍义,据有关材料载,这王绍义少年时,随其父入清东陵补修其中石器,所以对于清东陵是较为熟悉的,那时正由于熟悉的缘故,与马福田狼狈为奸打算窃取清东陵的遗址。

可遗憾的是没等我下手,孙殿英来了,而且混战中王绍义死里逃生。

而十七年之后,即1945年王绍义纠集部分曾做土匪的人员,再加上笼络当时一批干部,重新卷土清东陵。

资料记载,在1945年的9月23日,王绍义一伙人正式开始行动,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是咸丰皇帝的定陵。

为避免被识破,当时王绍义又将人分两拨,一拨到定陵以西,打着打石旗号,拿着雷管炸药造声,另一拨,趁这个机会挖了起来。

经过一番发掘,定陵顺利开掘,其中各类陪葬品理所当然地遭到了王绍义一伙的洗劫,甚至一些珍珠玛瑙之类的小玩意儿,都被涉案的本地村民夺走。

之后王绍义一伙还连续挖埋慈安太后的定东陵和埋在同治皇帝身边的惠陵也被洗劫一空。

到头来,还感到不满的王绍义却将视线投向康熙皇帝所在的景陵。

前面说过景陵逃过孙殿英的劫,因为当时渗水很厉害,孙殿英并不想花大力气,但对王绍义而言,那根本不是什么事情,所以,他带着三百多号人足足折腾了三天三夜,终于成功的打开了景陵的地宫。

那么景陵中陪葬品比乾隆裕陵和慈禧定东陵怎么样?用王绍义晚年的一句话来说,就只多了很多。

但是遗憾的是这批宝物被王绍义偷走挖出之后,很快就转手卖掉了,等王绍义被捕之后,宝物大多都已不知去向。

而且这么一来,在整个清东陵中,就只剩下顺治皇帝孝陵没有遭到盗墓贼的劫掠。

关于孝陵缘何幸免,道理也非常简单,一是因为民间历来流传着这样的传说:顺治皇帝出家为僧,所以陵墓为衣冠冢,换句话来说就是空虚,因为空虚,盗墓贼们自然没有兴趣了。

二来孝陵前有块康熙皇帝亲笔写的碑,其内容大意是说这个孝陵里面没什么贵重的陪葬品了,说得直白点就是穷墓。

因此孝陵也正是因“穷名在外”而终于得以死里逃生,避免了一次洗劫。

雍正陵墓为什么没被盗(真正的雍正墓在哪)

且与被严重损毁和盗掘之清东陵相比,清朝其他两座皇陵则保存较为完整。

此中保存最完整、亦未曾被盗挖的是关外盛京三陵。

盛京三陵,葬清太祖努尔哈赤之福陵,葬清太宗皇太极之昭陵和葬两人嫔妃之数陵,亦葬清朝皇帝祖先之永陵。

这三座陵墓,除了永陵因年久失修,造成有些自然老化,以及努尔哈赤的福陵曾遭雷击导致地面建筑有些受损外,其他基本保持完好。

而且盗墓贼不在盛京三陵动手也有其道理。

一是因为各方面力量保护得好。

在清朝未亡之前,对其发迹之地和祖宗之墓,自然保护得相当好,一大批专职掌管看守坟墓的旗人和兵丁,就是护佑盛京三陵之力。

因此在这段时间里,谁都不敢冒险挖掘清朝皇帝先祖的坟墓。

及至清朝灭亡后,东北才渐渐沦为军阀张作霖势力范围,而且张作霖对于盛京三陵也是一样不发掘,而是好好保护。

张作霖之所以这样做,最重要的是因为他知道盛京三陵牵涉到清朝皇室“尊严”问题,若是自己派人去偷,能否挖到宝藏姑且不论,肯定会惹出一身骚气,到时还会受到谴责。

这种事情,张作霖是犯不了做不出来的,他终究不是孙殿英。

等张作霖死后,东北再次落入日本人之手,并在此建立伪满洲国,拥立末代皇帝溥仪为傀儡皇帝,同时出于对溥仪感情的关怀,日本人当然更不会去挖溥仪祖先的墓。

因此盛京三陵在各方面力量的庇护下逃脱了被盗掘的命运。

二、盛京三陵亦穷墓。

盛京三陵之中,永陵是开建年代最早、埋藏人口最多的一座,然而那时清朝仍被称为后金,亦仅是盘踞在当地的小势力而已,所以,没有本事,没有必要风光大葬先人陵墓。

并且,满人历来有火葬的习俗,因此,在永陵里,除了骨灰盒之外,也就不会有什么太过珍贵的拍葬品。

包括努尔哈赤在内的福陵就是这样,同为火葬,同为陪葬品并不多。

而且皇太极所在昭陵虽然按汉人风俗采用土葬方式,但是那时候清朝,尚未涉足关内,所以势力不容许自己和后代一样奢靡陪葬。

说穿了,盛京三陵还是个穷墓,没有什么油水,自然让盗墓贼们没有兴趣。

雍正陵墓为什么没被盗(真正的雍正墓在哪)

最后就是清西陵,清西陵位于河北易县的永宁山下,这里有雍正皇帝的泰陵,嘉庆皇帝的昌陵,道光皇帝的慕陵以及光绪皇帝的崇陵。

此中,只有光绪皇帝崇陵曾被盗挖,但雍正泰陵,嘉庆昌陵及道光慕陵却保存完好。

那么,也在一个地方,为什么雍正和其他人的陵墓都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光绪的陵墓却被盗掘了呢?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说说清西陵是怎么来的。

众所周知,顺治皇帝作为清朝入关最早的一位皇帝,入关后不久就着手建造了他的陵墓——清东陵之孝陵。

到了顺治去世,自然是葬入孝陵之中,而他之后的康熙皇帝,则是葬入了清东陵的景陵之内。

所以按常理,身为康熙之子的雍正皇帝理所当然地要在清东陵建陵,唯其如此才会沿袭随父而葬之惯例。

但是最后雍正还是没能做到,他独自找到了自己的陵墓——清西陵。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民间流传极为广泛,即雍正即位后,所使用的方式非常规,即其皇位合法性值得商榷,因而,他感到愧对父亲康熙,所以他会专门单独建造陵墓,以远离父亲一点。

但其实这些只是以讹传讹而已,雍正独择一墓的主要原因在于地形。

史料记载雍正最初给他选的陵墓位置是清东陵即遵化附近的九凤朝阳山上,然而他通过堪舆后才发现那里存在着严重问题。

问题出在哪里?据雍正所下诏书所载,此处“穴内之土,多砂石”、此外还有“形局未全”等,其中“形局未全”之说有些勉强,真正的理由是第一个,那就是“穴内之土,多砂石”。

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以后遇到雨水就会形成塌陷,而且土壤中携带了很多砂石的字,从风水学的角度来说对墓主人来说是不利的。

基于这一点雍正不得已再次选择陵墓的位置,但最后还是选择了河北省易县永宁山。

雍正陵墓为什么没被盗(真正的雍正墓在哪)

而雍正以后,乾隆也是个一直喜欢跟祖父康熙保持一致的皇帝,所以他去世后当然愿意离康熙近一点,于是他并没有跟父亲安葬,而是安葬在祖父康熙居住的清东陵。

关于清西陵,为什么仅光绪崇陵被盗掘,此事至今还是个谜。

据资料记载,光绪的崇陵始建于宣统元年(1908年),又因光绪死后不久,清朝宣告灭亡,所以他的陵墓一直拖到民国二年,即1913年才勉强建成,而且无论规制、规模,在清朝皇帝中算比较寒酸。

可就这样一座寒酸陵墓,还是让人们念念不忘,1938年一群不明身份的男子盗掘崇陵,而且据说这群男子的技术很专业,不是孙殿英这样的人可以用炸药炸死的,是事先探明地宫的方位,再迅速挖好盗洞就进地宫的。

最后,光绪崇陵内仅存的陪葬品都被这一伙人抢劫一空,其中光绪皇后隆裕留下的玉册和玉玺也被抢劫一空。

而且这群家伙的身份一直不为人知,只知道当时有一个自称是见过这群家伙带着这些陪葬品找到外国人换得几百套军用棉衣。

这样,光绪崇陵便成为清西陵之中,惟一被盗挖之陵。

而雍正等泰陵和清西陵其他陵墓得到良好保护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穷命在外”。

雍正皇帝即位之后,着力改革吏治、惩办官场贪腐、实施各项新政,使清朝国力在其手中得以稳定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雍正算大清王朝续命。

但是他对人生,却相对俭朴了一些,起码比儿子乾隆俭朴了很多,而且,雍正一直都爱标榜俭朴美德。

这样,他临终之前,身后事便不会奢靡了,否则便与自己一向对外所标榜的俭朴形象不符。

所以,在其墓内自然没有乾隆这样种类繁多的陪葬品。

而且清西陵另外几位帝王也一样,嘉庆传承下来就是个烂摊子,不由自己不俭让,而且道光就更俭让到极点,说衣服有补丁还是舍不得换。

这样几位以俭朴着称的皇帝恰好也再次埋葬在一起,所以这使清西陵“不富裕”之名为外界所熟知,盗墓贼为求钱财,当然也对这堆穷墓敬而远之。

还有个原因就是清西陵地处偏远,要是数量少的盗墓贼多了就会轻易在此动手,除非他们和孙殿英、王绍义等人一样结伙作案,而团伙作案,在此又“穷名在外”,来去匆匆也许资本还远远不够,于是最后,清西陵凭借一个“穷”字,有幸逃过一场浩劫。

雍正陵墓为什么没被盗(真正的雍正墓在哪)

概言之,雍正皇帝泰陵、和清西陵中除了光绪崇陵外皇陵都保存得很好,并未象清东陵一样破坏严重,而最重要的是它位置偏僻,加之“穷名在外”,所以才使盗墓贼们对它不感兴趣,不去捣毁这些陵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rwen/81714.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