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朋友刚到广州时,常听地铁里有些稀奇古怪的报站如“车陂”“暹岗”等,不少人纳闷,当时怎么取了这非常令人误读的地名?事实上,广州与以往历史相关之处不少。
东山
10多年前,广州还有“东山区”,但其实很奇怪,那附近根本就没有山,怎么会叫“东山”呢?
实际上东山这个名字起源于540多年以前的东山寺,这座庙是明朝太监韦眷出钱建造的,那时他在广州很有势力,日子过得异常奢侈,但惟一遗憾的是不能生孩子,于是终于想出建造寺庙留个名字。
但要讲到今天就不可能找到东山寺,因为东山寺于1984年被时任市政府拆毁,最终建成原来东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大楼即今天越秀区图书馆。
车陂
先说那个“陂”字的发音是[bēi],而非[pō]。
天河区车陂村建于南宋,因村中有龙溪水(现车陂涌)而得名“龙溪村”。但不知为什么,便改了名,据当时有老人讲,车陂两字,“车”是指灌溉,“陂”是指池塘本地农田较多,故改此名。
终于到了每年端午节都要记得到车陂村看看龙舟喔。
杨箕
像上面车陂那样,这个名字很容易读错,杨箕里箕读[jī]。
至于它何以得名,据说900多年前北宋时期因地形如筛米之箕而得名“簸箕里”,明代时又称“簸箕村”。但20世纪30年代的广州新窖镇也有个村子也叫做“簸箕村”,这两个村子因为同名而发生过一些烦心事。
因此两村长老共同商议更名,那时的“南箕村”因为周围有许多杨桃园而更名为“杨箕村”
白鹅潭
此名来历与一位英雄人物有关系,相传明朝中叶,农民起义发生,首领黄萧养击溃广州守将后,因朝廷派三省重兵压制,黄萧养惨死在今白鹅潭江上。
当时广州老百姓不愿意接受这一现实,于是民间流传“潭中两只大白天鹅背着黄萧养,冲了出去”故事,为了缅怀英雄,白鹅出现的那一段河面被取名为白鹅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广通,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rwen/81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