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为什么势力那么大(分析董卓的厉害之处)

董卓为什么势力那么大(分析董卓的厉害之处)

董卓之所以能够称霸洛阳,然后擅行作威作福是从根儿就应该归功于袁绍的,说他没有馊主意也不为过,哪来董卓“春天”呢?

最初,汉灵帝生前曾企图废长立幼将王美人的儿子刘协改封为后嗣,同时为达目的又向宦官蹇硕托付重责,期待蹇硕辅佐刘协即位。

可问题在于汉灵帝后妃何氏要立其子刘辩为帝,更有甚者刘辩有一位得力外援——叔叔大将军何进。

于是,蹇硕为抢在刘协之前称帝,和何进进行了一场异常惨烈的争斗,但是最后何进和十常侍合谋打败蹇硕后,顺利保扶刘辩登上皇帝宝座,这就是汉少帝。

刘辩即位后,母亲何氏和叔父何进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特别是何进和太傅袁隗(袁绍之叔)一起辅佐朝政,执掌朝中大权。

而何进上台之后,一方面嫉恨蹇硕曾经策划谋害,一方面又畏惧宦官操纵朝局,于是,他根据袁绍等的提议,决定下手清除宦官集团即“十常侍”之类。

但是十常侍并不吃素,他们打探何进故意对他等人动手,便抢在何太后前面,以重金收买和哭诉的形式,使何太后站在他们这边。

结果,当何进去请何太后诛杀宦官,被何太后拦下。

这样,让何进进退维谷,再加上自己这个性子又爱犹豫,所以诛杀宦官之计暂不考虑。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袁绍向何进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绍亦作画策,更召募四方猛将与诸英雄,使引大军至京,以胁持皇后。—《后汉书》

袁绍说得非常简单,不是说何太后制止诛杀宦官么?只需要何进一声令下,把边军转移到洛阳城脚下,再发动兵谏,到时便可逼得何太后点头哈腰。

而何进听到这一提议后也感到了深深的感动。

董卓为什么势力那么大(分析董卓的厉害之处)

就这样,董卓带着自己的部下,奉何进之命,浩浩荡荡地开赴京城洛阳,除了董卓之外,还有王匡、丁原以及桥瑁等人也从不同方向往洛阳进发。

又正当董卓要到洛阳时,洛阳城内一片混乱。

首先是宦官怕为何进所弑,所以深为恐慌,被迫兵行险计,把何进骗入内宫后杀了,后袁绍等趁机率兵冲进宫中,并着手诛杀宦官。

最后陷入绝境的十常侍挟汉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慌忙逃出宫。

而就在刘辩和他的团队仓皇逃窜之时,洛阳城内一片混乱仍未停息,何进去世后,弟弟车骑将军何苗亦被董旻(董卓之弟)合力杀害,何苗部众人由董旻接管控制。

这时董卓,离洛阳城已不太远,历史记载也就二十里许,又见洛阳城之上烟雾滚滚,方知京城变故甚大。

而其随后的系列运作也成功地为其得以下榻洛阳掌握朝政埋下了伏笔。

应该说,这个时候还未进京城的董卓其实带的军队并不是很多,完全不存在所谓五万人马的问题,要是真的有那么多人,那时候任凭有什么人也阻挡不了他。

其时董卓军队,约有三千左右。

卓初入洛阳时,步骑不逾三千。――《九州春秋》

但是当他发现洛阳城发生变化后的第一时间,立即命令全军催兵急进,当晚,便赶往洛阳城以西。

后又打探到汉少帝是由十常侍带到北邙山的,便亲率大军追了上去。

董卓为什么势力那么大(分析董卓的厉害之处)

这个步骤非常重要,是董卓能够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当他追到汉少帝迎回时,手中又多出一张别的诸侯所不能比拟的王牌。

毕竟,除了他以外,再没有任何诸侯能够第一时间掌控小皇帝。

而此时,别的诸侯不是尚未到达,就是仍是一副蒙圈儿的样子,所以在先机方面,比董卓要滞后一手。

而董卓则抢在汉少帝之前,使其在政治方面处于有利地位。

这是董卓干得头一回。

而第2件事就是他入城之后,那时董卓虽然手握汉少帝之权,但是其官职终究不过一介刺史而已,与满朝文武公卿相比还显得逊色很多,因此,朝中不把他当回事儿的臣下也大有人在。

如时任太尉崔烈敢于当众斥责董卓使之避而不见。

所以,董卓一定要想方设法扩大声势,终究是声势越大,文武百官就越怕他,董卓就越能威慑万民。

所以董卓想出妙计。

辄夜遣兵出四城门外,明日陈旌鼓而进,宣曰“西兵复入洛”。人之所不自觉者谓之卓兵不可胜也。――《九州春秋》

它的含义是什么?是董卓布置好了手下,晚上化装之后悄悄地出了城,白天又换上戎装,到处插旗,大大方方当众进城去。

这样重复了数日,城中不了解内情的人都认为董卓兵多势众,势力不可低估。

如此,董卓成功威慑文武百官的同时,又使其他善于思考的诸侯对其望而生畏,使其地位得以巩固。

当然了,董卓此举,终究归根到底还是唬人之计,想要真正稳固自己的位置,还是应该从壮大自己的实力开始。

也正因为如此,在董卓入城后的第一时间,便吸收了原何进的部曲(张辽就是这个时候归董卓),另外,何进之弟何苗的部曲被董卓之弟董旻控制,自然也成了董卓的部下。

就这样,董卓从初入城时仅带了三千人马,迅速转变为实力强横的军阀。

首先是用计谋增强自己的气势,使百官及诸侯都不敢恭维,而把何进,何苗等人的部曲也吸纳为己用,以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这是董卓做对了的第二大事情。

而董卓所做的第三大事情就是兼并丁原所在并州军。

董卓为什么势力那么大(分析董卓的厉害之处)

丁原身世寒微,原为并州刺史张懿手下,张懿反抗胡人袭击兵败遇害之后,丁原继任并州刺史。

到任之后,丁原屯兵起家,曾经声威大振,手下还有许多猛将,如吕布、张辽、张扬等人,都属于丁原的手下。

至汉灵帝驾崩,丁原又受何进命令率军驻扎洛阳,并曾经和何进共商弑杀“十常侍”大计。

而且何进为十常侍所弑之后,丁原本来就有了和董卓一较高下的机会,毕竟手下可少不了战力不俗的并州军。

但是很遗憾,因为丁原对吕布太过相信,并且董卓打探到这一消息,便用计买通吕布,最后,吕布杀了丁原,并且把丁原的人头奉献给董卓。

这样就把吕布和并州军都划归董卓。

卓以布见信在原上,诱布命杀原上。布斩原,首诣卓。—《三国志》

算上董卓本人的军队,再加上合并吸纳何进和何苗等人的部曲和他趁吕布除丁原之机并吞的并州军队,董卓一夜暴富。

至此,京城里很少再有人能与董卓匹敌。

当然,严格说来,那时并非无人能与董卓相抗衡,如袁氏(即袁隗、袁绍叔侄)等,实际上还有一定的精力。

毕竟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极为众多,甚至董卓也算得上是袁氏门客中的一员。

不过遗憾的是袁家虽在朝野有很大影响力,却怎奈未能执掌兵权,这正是当初袁绍大力扶持董卓进京的原因之一。

当时袁隗和袁绍叔侄二人认为董卓乃袁氏故吏,只需把他叫到京城,再借助董卓之力,便能帮袁家做大事。

说穿了,董卓最早的时候就是袁家的打手。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此,袁家认为董卓一定会听从他们的意见,谁料董卓来到京城后却不是一个很容易掌控的人,见当时形势一片混乱,顿悟“拳头越大,道理越丰富”之真谛,索性一脚踹开袁氏。

而当袁氏叔侄做出回应时,董卓早已长成了无人能奈的巨兽。

董卓为什么势力那么大(分析董卓的厉害之处)

并且早在董卓刚进入洛阳时,就有人劝袁绍,说董卓必然会祸乱朝廷,不如趁其长途行军,士马劳顿之际,突然发动袭击,说不定就能擒下董卓。

“董卓拥强兵之制,必有所异,今不图早,将作之矣。其新至倦,袭取可禽。”—《后汉书》

结果,袁绍却百般犹豫,迟迟不敢下定决心,错失了这次绝佳的机会,再之后,董卓不断强化了实力,彻底稳固了自身地位,便开始着手废立皇帝。

在这段时间里,袁绍虽据理力争、显示着异常气节,却怎奈袁绍手中并无兵权,因此并不具备对抗董卓的本钱,到头来只能“提桶跑掉了”。

而且这里也有非常有趣的细节。

袁绍出走后,董卓向袁绍舅舅袁隗报告废立一事,袁隗竟然答应,由此可知这个袁氏一门真的不安分,不忠君,其中袁隗始终有“火中取栗”的念头。

只是袁绍看清楚形势早早就跑掉了,袁隗也想象着自己能捞到一点就是一点。

最后,汉少帝刘辩废黜,陈留王刘协因为由董太后养大,且董卓声称自己与董太后同家族,所以在其拥戴下,刘协即位,就是汉献帝。

后来董卓毒死何太后和刘辩,并把一群企图推翻自己的大臣逐一赐死,在这些人中,袁隗还因外甥袁绍和袁术举兵反董而被董卓所杀。

料理了这些,百官被董卓打压得都噤若寒蝉了,又有谁敢抵抗董卓呢?能够守住性命,就是好的。

综观董卓夺取政权的全过程,实则谋略迭出。

虽说最开始他仅带了三千左右的人马,但他通过第一时间迎回并控制汉少帝,具备了其他诸侯不可比拟的政治优势。

后用计策扩大自己声势及吸纳何进和何苗等人的部曲以达到扩充实力之目的,此外还以利诱吕布的方式成功诛杀丁原并吞手下并州军。

这些大事情都做得很顺利,董卓势力大涨,理所当然会和他一较高下。

董卓为什么势力那么大(分析董卓的厉害之处)

而此之中,最为悲哀和荒唐的当属袁氏家族了,原本他们想着从乱世中捞点好处,没想到引狼入室了,而且连狼都翻了脸,最后造成袁隗被害、袁绍出走,不得不说这实在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rwen/82088.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