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为什么不救韩信(究竟韩信被谁设计杀害的)

一、杀死韩信的并非刘邦,正是吕后。

张良为什么不救韩信(究竟韩信被谁设计杀害的)

垓下决战结束后,刘邦夺回韩信兵权并封他为楚人,透过这一举动,刘邦可以说是对韩信不小的提醒。

此后不久,又有消息说韩信有谋反之意,为此,刘邦颇为苦恼。

抓与不放,那时候就是一个难题。

于是刘邦找到群臣商量,很多大臣表示,快出兵坑杀韩信这个男孩(“亟出兵坑竖子耳!”)。

可刘邦仍然下不了决心,就找到陈平再商量。

陈平却说,皇上您要是出兵讨伐韩信的话,纯属自己找了不舒服的地方,为什么?非常简单,单说用兵作战的话,完全可以比韩信有过之。

刘邦想了想,论起行军打仗来,真是莫过于韩信。

最后,陈平灵机一动,要刘邦佯装巡幸,待行到云梦泽,召见韩信,从而一举拿下韩信。

此后,刘邦按陈平之计,果然在召韩信的过程中,顺利地把他带走。

张良为什么不救韩信(究竟韩信被谁设计杀害的)

而且拿到后,韩信十分气愤,不停地喊刘邦这是“兔死狗烹”与“鸟尽弓藏”,总之是多么难听的话。

按照常理,刘邦自从把韩信取走,而韩信又口出狂言,难免要把他杀掉的事情,然而刘邦却不是。

最后,刘邦把韩信押解到洛阳之后,不但赦免韩信之罪,而且还放了他,只把爵位降封淮阴侯。

遂械系信也。以雒阳赦信罪为淮阴侯。—《史记》

为何刘邦会不杀韩信?其实非常简单,那是因为他从未想过杀死韩信,韩信虽然用兵如神但是刘邦对他也只是忌惮而已,并没有杀死他。

张良为什么不救韩信(究竟韩信被谁设计杀害的)

因此,刘邦只是解除韩信兵权而已,其目的是防止韩信用兵权惹出祸端。

并且,刘邦也知道,韩信是个军事天才不错,但却没啥权谋能力,这样的人,只要解除兵权,同时再严加看管,基本就可以安心了。

而真想把韩信置于死地的人就是吕后了。

吕后之所以要杀掉韩信并没有什么复杂的理由,韩信能征善战,更有甚者,军事能力极强韩信无法被吕后利用。

自打刘邦想册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后,吕后其实早就与老公刘邦离心了。

想当年吕后作为千金小姐,嫁给了一文不名、一文不名的刘邦,结婚后一面操持家务、照顾一家,一面又要为老公担惊受怕。

就连刘邦犯了事之后,吕后一妇道人家也不怕路难,赶到芒砀山为刘邦送去饭菜,可就是这样吕后也没有说话。

哪怕到了后来,刘邦和项羽相争,而吕后作为刘邦家眷,却被项羽当人质抓了起来关进大牢,这些苦难,作为妻子的吕后仍无怨无悔。

若是换成别人,想必早把刘邦抛在身后,可吕后却不在,还是跟在刘邦身后。

而且随着刘邦事业有成,吕后生活条件也的确好了很多,再也没有吃过苦受过苦,只是又有新麻烦接踵而至。

刘邦后宫妇女日益增多。

当然了,那个年代,稍有本事的男人,谁家没有三妻四妾的,更何况是刘邦?所以,尽管对刘邦继续充实后宫并不满意,吕后却没有多言。

真正使吕后迸发出火花的是一位叫戚姬的小姐。

张良为什么不救韩信(究竟韩信被谁设计杀害的)

事实上,最开始吕后对戚姬也没太多敌意,问题在于这位小姐总是为刘邦吹捧“枕头风”,企图使刘邦将太子之位传位于自己的公子刘如意。

更惨的是刘邦竟然同意了。

而这让吕后表示自己什么都受不了,她能忍受刘邦周围越来越多的女人,能忍受刘邦不关心自己,却唯独忍受不了刘邦换太子。

原因是什么?因其时太子是吕后之亲刘盈。

于是,吕后觉得他非做点事情才能保住其子太子之位不可,又期望一哭二闹三吊感动刘邦,这显然不行,于是,吕后便将眼光投向刘邦重臣。

她认为只要这些国之栋梁能够为己用,刘盈太子之位便无后顾之忧。

因此,吕后便开始分门别类,有步骤地笼中朝中大臣,其中对汉朝的建立起关键性作用的“汉初三杰”是吕后最初的奋斗目标。

但“汉初三杰”张良和萧何或为自保或为家族着想,最后都投到吕后身上,并在紧要关头向吕后伸出援手。

例如张良在吕后为怎样保住刘盈太子之位而烦恼之时,就是他向吕后提出一个建议,请“商山四皓”才使刘邦断定刘盈“羽翼已成”并立即打消换太子的念头。

而萧何呢,当吕后下定决心要除掉韩信的时候,是萧何凭借韩信与他的深交,能够将韩信骗到长乐宫中,终于使吕后顺利的将韩信诛杀。

但是只有韩信一直不愿意屈服于吕后。

张良为什么不救韩信(究竟韩信被谁设计杀害的)

期间,吕后不是没有尝试过笼络韩信,比如在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之后,吕后就授意自己的妹夫樊哙对韩信多加示好,将其争取过来。

所以,当韩信去看望樊哙的时候,樊哙不但向韩信行了“跪迎”的大礼,而且自称“臣”,连微笑都陪伴在身边,尊韩信为“大王”。

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是肯临臣的!”—《史记》

须知,韩信那时已被贬谪,等级不如樊哙,而樊哙却敢于面对项羽吹胡子瞪眼,何以见韩信之后,就那么“卑颜屈膝”?

理由只有一条,吕后指使自己,必须对韩信敬而远之,才能把韩信拉入己方阵营。

遗憾的是根据韩信后来的回应,吕后指使樊哙拉拢自己的计划并未得逞,否则韩信离开樊哙家之后就不会嘲笑自己“生乃随哙等!”

韩信说得多了,并不是说不耻下问樊哙那样粗人“为伍”,其实他想表达自己并不想跟樊哙那样给吕后当“爪牙”。

而且这边不笼络韩信功成身退的吕后也难免要把他清除出去,毕竟韩信此人的才能确实过于出众,因为他无法为己所用,所以只能被毁。

因此,趁刘邦带兵征讨陈豨的时候,吕后用萧何的计策把韩信诓骗到长乐宫去了,最后在钟楼里把他诛杀了。

而刘邦平叛回来之后,知道韩信去世的消息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又喜又怜”了,为什么高兴大家都明白了,毕竟刘邦对韩信总是忌惮不已,但是他为什么要“怜之”?

正因为刘邦从始至终都不敢相信韩信会造反,更没想到韩信竟然就这样死去。

所以归根到底,杀死韩信的并不是刘邦,他虽然心里掠过了这一想法,但是却一直没有下定这一决心,而真正想要杀死韩信的却是吕后,理由就是韩信不可能被自己利用,那么这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他们掌权之路的一大阻碍,因此把他清除出去才是上策。

张良为什么不救韩信(究竟韩信被谁设计杀害的)

二、我们再说张良为什么没有下手制止韩信的死亡。

韩信遇害之前和之后,张良都没有出手制止,更未替韩信说情,而且就算韩信死后,也不见张良对此有丝毫的评论,为什么?

核心原因在于张良不愿引火上身。

张良一直都很聪明,早当刘邦即位为帝,开始大封群臣时,张良便异常英明地排除了烦恼。

其时,刘封考虑到张良的辛劳,便封张良三千户食邑。

结果,张良果断进行了拒绝,同时还向刘邦提出,自己希望能把他的封地封至留县,那就心满意足了。

“臣愿封留地足,未敢三万户”。—《史记》

张良何以如此言?这里面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留地这地方虽不大,但是是最初刘邦与张良初次见面的地方,他们两人就是在这见面而成为君臣的。

因此张良这一举动,恰恰是表示了他没有忘记刘邦当年知遇之恩。

张良为什么不救韩信(究竟韩信被谁设计杀害的)

而其次,张良之所以“不敢当三万户”,是因为不愿将自己置于火上烤制,更不愿在后来沦为众矢之的。

其原因和当时他人所封邑有关系。

刘邦大封群臣,定萧何为第一功臣,所以萧何被称为“开国第一侯也”,但萧何食邑,不过万户而已。

哪怕在不久后,刘邦又给萧何追加了两千户,总共才不过一万两千户。

此外位居第二位的曹参被封为食邑仅有一万零六百三十户。

而且除了这两人外,其余人口、食邑都在万户以下,这正好是问题的关键,正是张良拒三万户于门外的理由。

张良若受纳三万户,则其食邑必多及他人,姑且不论刘邦会否多想,单说别人也无法心理平衡。

何况,象萧何和曹参都与刘邦同乡,张良也不过半参加。

所以,这个坑显然是个坑,而且坑还是非常大的,作为一向聪明绝顶的张良来说,自然也不想看着自己跳到坑里去,更不想让自己变成大家都不满意的目标。

因此,为了不给自己设置太多的敌人,张良才会果断地拒绝三万户。

张良为什么不救韩信(究竟韩信被谁设计杀害的)

而且从这一事件和建立汉朝之后张良行事的规范上可以看出,他显然是个不愿惹是生非、更不愿让自己处于困境中的人物,所以,对于韩信这一事件,他也一样不想来引火上身。

他终究还是明白了,就是吕后非要韩信去送死,即使制止了也没有用,而且他一动手就不免会引起吕后的看法。

有道是“君子不在危墙下”,深谙此道的张良绝对不会阻止吕后杀韩信。

而此仅为一、二因,就是前文所说张良早已经投身吕后阵营,即其为吕后方面,所以更不妨碍吕后向韩信出手。

一开始,刘邦差点铁了心废了刘盈太子之位,吕后急中生智,无奈之下,终于有人向吕后提出,请她到张良那里一试。

而起初,张良还怀着“明哲保身”的意思,所以当吕后之弟吕泽来求计时,张良却推说他也“爱莫能助”。

但是最后,张良给吕后出主意,要她邀请商山四皓参加,张良终于打消刘邦念头。

具体到吕后怎样使张良“就范”,史料中并没有讲到,但是张良能够给吕后出此下策,则表明吕后肯定答应过某种条件,而且据个人的理解,这个条件估计就是承诺保张良的子孙富贵无忧了。

因此,在这一点上,张良默认了自己就是吕后阵营中的一员,但他并没有像萧何一样跑来跑去替吕后“服务”,而是坐在后台出谋划策。

而且这种态度也是张良并没有阻止吕后杀掉韩信,因为都是与吕后有某种“交易”,所以自然就没有从中作梗把吕后的打算搞砸。

何况张良和韩信之间没有多大的交情,两方充其量可以说是同僚而已,加上本来跟韩信关系很好,萧何都帮助吕后出谋划策要杀韩信,所以,张良更不必阻止这种情况。

只可惜韩信虽然是个军事天才但是并没有什么权谋所以最后黯然倒下。

张良为什么不救韩信(究竟韩信被谁设计杀害的)

总之,张良看着韩信受罚却不出手制止,这主要与张良“明哲保身”的心态有一定关系,也加之其已属吕后一派,以及他和韩信并无太多交情,故而才会对此不闻不问,任由韩信被诛杀在长乐宫的钟室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rwen/82098.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