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历史记载,子路剁肉酱是帽子惹的祸。
子路全称仲由,子路为其“字”,其师,乃鼎鼎大名的孔夫子——子路与孔子,除师徒关系外,更似亲友。
然而子路若与孔子同立,画风无疑是喜感十足。
试想,2个1米8多高的山东大汉一温文尔雅,一粗犷蛮干,如此个性鲜明的2个人,竟然能够结为亲密师徒,真令人难以置信。
事实也是这样,自打子路跟随孔子以后,子路身兼孔子司机,管家和保镖之职,孔子在外地游学时,所到之处,衣、食、住、行系列问题由忠诚的子路一手解决。
然而这名让孔子感到无限安全的学生最后还是被剁得像肉酱一样死得异常悲惨。
那么子路又因何亡?其师孔子去世时有何回应?这些还要从子路最初拜孔子为师的时候开始。
未拜孔子为师之前,子路就是个标标准准得“不良少年”。
子路小孔子9岁,又在鲁国,打小的时候性情耿直,成年以后更甚,每天都是带上一帮伙伴“行侠仗义”。
也正由于这种个性,他很不服文绉绉、文质彬彬的孔子。
子路认为问题的解决仍然是靠拳头来说,孔子说的这些之乎者也根本不起作用,不如自己的子路一拳头管用。
所以他不但看不起孔子的理论,而且经常得罪孔子,如到孔子课堂上闹事。
而且在这一天,子路再次前来搅局,并戴上雄鸡式帽子、戴上公猪饰宝剑、以此种纹饰表明其所向披靡,借以挑衅孔子。
一句话道出了子路在那个年代是个活生生的不良少年。
如果放在普通老百姓那里,遇上这样一个显然看不顺眼的主,恐怕在那个年代会吓退“两股战战”。但是遇上孔子,却是另外一回事。
据史书记载,孔子对子路“收服有方”,经过一番说教,外加以礼乐等来指导,使子路顿觉惭愧,次日便穿上正规儒服虔诚地来拜孔子为师了。
但个人感觉孔子收服子路肯定不只如此简单。
须知,子路向来属“好勇斗狠”的那类人,再说他敢于戴着鸡冠帽、身挎宝剑到孔子那里,自己也有打过仗的心理准备,这类人,怎麽容易被孔子一句简单的话所劝说?
且观其拜孔子为师之后恭敬孔子、把孔子关照到无微不至等等举动,估计就是孔子当时所采取的特别方式,使得子路完全服了自己。
那么孔子采取的方法是怎样的?就个人的愚见而言,子路有很大的几率被孔子“打服”。
可别把孔子看轻了,前面还说孔子还是个山东大汉呢,而且身材不低,关键是他一边做学问一边还是个“武林高手”。
有史可考的孔子气力之大,曾经“举关国门”,何意?即孔子曾把一座重四百多斤城门门栓举起。
而且这并不算完,《淮南子》里有孔子“勇从孟贲之服,足以摄郊菟”的记载,这句话的含义就是孔子的勇敢,甚至被当时公认为战士的孟贲也非常相信他,他速度之快比野兔跑得还要快。
此外,“御”与“射”也是当时贵族教育体系里必须学习的内容,即孔子也是骑术高手与射箭高手。
总而言之,孔子无论身体素质和个人武艺都远远不像我们所感觉的文弱书生。
而且这样的男人,面对“社会人”子路挑衅,为什么要子路终于听理出来,说穿了是子路挨了自己打。
毕竟子路若是赢了,以其人品,哪还能顺从孔子说理?
而当子路做孔子学生时,二人情感急剧升温,子路被孔子教育成忠贞勇士。
然而俗话又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子路虽拜孔子为师,可暴躁的性子仍未改变,言谈举止还很鲁莽,就是这个道理,子路成为孔子反面素材,每到孔子讲学之时,那么子路难免挨骂。
可就是这样子,子路对待孔子还是稳如磐石,从不会因老师批评而恼怒,相反对待老师却更加毕恭毕敬,事还伺候得妥帖。
那么,要说子路是不是个“受虐狂”呢?当然没有,从个人观点来看,他与孔子之间的关系,早已经超出师生情谊。
俗语说“爱之深,恨之深”也是因为子路忠于孔子,所以孔子会视他为家人一般,正是由于把他当成了家人看待,孔子对子路才颇为“毒舌”。
例如有一次,子路因学习时站立姿势不规范,激怒了孔子,当场大骂子路“若由亦不得其死然矣”,意为“不得好死”。
然而那时子路只憨厚一笑,立即改正站姿,可他与孔子谁也没想到,将来有一天子路也会落得个“不得其死”。
怎么了?这话还要说起孔子的一位老相识。
这位老相识就是差一点就跟孔子闹出矛盾的南子,南子本来是宋国公主,后来娶卫国卫灵公为妻,但是风格很不检,结婚之后也跟宋国公子宋朝维持“超友谊的关系”。
而卫灵公身为南子之夫,非但没有制止其妻的不检之处,还愈加放纵,引起了卫灵公王子蒯聩的不满。
特别是当他知道南子与宋朝有私通时,蒯聩就决定要帮助他的父亲走出这股恶气。
于是他秘密地与家臣戏阳速谈判,打算在朝中见到南子的时候,被戏阳速亲手杀死,本来这个打算是天衣无缝的,谁知,事与愿违,戏阳速竟然反悔。
并且不仅反悔,还让整个行刺计划被南子察觉,于是,南子迅速逃走,并将此事告知了卫灵公。
见自己心爱的女子差一点就被杀害了,卫灵公当然当场大怒,两位太子蒯聩因害怕自己会受到责任惩罚而只好仓皇出逃。
那么此事与子路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别急,就是因为这件事,让子路遇害。
蒯聩逃了出来并没有死,他一直在谋划反攻卫国夺取国君的宝座,并且在这期间卫灵公因病去世,他去世的时候南子本来想要拥立公子郢做新君的,可怎奈公子郢推却,迫不得已,南子不得不拥蒯聩之子“辄”为君,而这“辄”就是卫出公。
按照常理,虽然做国君的并不是蒯聩自己,但是好歹是自己的儿子,并不是外人,所以蒯聩该罢手了,但是奈何“赌场里没有父子俩”,在权力的引诱下,蒯聩放弃父子之情,仍然j毅然收回国君之位。
于是蒯聩就威逼利诱卫国医生孔悝来增强实力,子路当时正好是孔悝府中的“宰”——他的管家。
正当蒯聩逮住孔悝威逼其就范之时,孔悝一家臣悄悄溜出,迅速告知子路孔悝被劫持之事。
当时子路正在出去做事,闻讯赶来,立即赶到孔悝家,意思是说是想在危难中救出他的上司,行至半路上,碰到他的师徒羔,子羔力谏不要趟浑水喝,否则就会九死一生。
可是子路坚持要去,当场义正言道:“食焉不辟其艰难“?
这个意思是说,因为吃别人的东西,取别人的东西,所以没道理不在别人危难之时去帮忙,等他来到城门口的时候,城门是关着的,也有人劝他别往里面闯,别白白浪费生命。
但是,子路在那个时候,却再次说出大义凛然之言:
追求利益,逃避困难。由是非也,利其禄而必救患。子路—条
说完,子路便义无反顾地冲了进去,当他到孔悝家的时候,蒯聩正在孔悝颈上放刀,逼迫他歃血为盟。
在这一幕中,子路大声疾呼蒯聩饶了孔悝一命,可是蒯聩哪还能听从呢?双方因此展开激烈斗争。
而混战时,子路系帽的带子断了,结果帽子掉下来了,于是子路停了下来,说道:“君子之亡,冠冕难免”。
什么意思?这就是说君子即使死去了也必须衣冠整齐。于是他停止了双手,开始收拾帽子。
此时,刚包围自己的众人蜂拥而上,用乱刀乱枪砍杀子路,结果子路被这群人马终于剁成肉酱状。
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殉国。
以我们现代人看来,子路之死,更是太迂腐了,已经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还管啥帽子端得不正?可其实这么说子路确实委屈自己。
大家都知道子路拜师孔子前也是个经验丰富的“社会人”。打架那是家常便饭,怎么打、怎么赢,子路一点经验都不比别人少。
再说子路拜孔子为师,沿途保镖工作全由自己担任,怎么会不知打架取胜之要义?
就算子路学儒家的礼,也不会在这种场合,还放掉一圈圈敌人不计较,而是把帽子收拾干净。
另外,身为子路老师的孔子也曾说过“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句话,坦率地讲,就是教他的学生们,该打就打,子路身为孔子大徒当知此理。
因此,简单地说子路是因迂腐、关键时刻收拾帽子才去世的,实在是有点误读他。
根据子路的人品,个人感觉,那情形,并不是子路停手收拾帽子,只是子路已受重伤,见他生还无望,才停手收拾衣冠后从容就义。
说得直白点,那时候子路就已明白他死定了。
为什么这样讲?简单来说,大家看了春秋时期的有关电视剧,戏中角色身上戴着帽子大家也看到了,而系帽的腰带,则被牢牢地捆扎在面颊两旁。
一般情况下,那时人们都很讲究形象,基本不把帽子戴歪或戴松之类,有“正衣冠”之说,此处冠指帽子而言。
面对这样的局面,子路做为孔子弟子当然要这样做,甚至他打架时都要护帽,但是历史上记载系帽时带子被打断。
那问题来啦,这条带子为什么会断裂呢?绝对不是素质差,按照那个年代的情景,很大几率就是被对手刀剑斩断。
而此乃关键,重视衣冠者,帽中之带子将于何种条件下割去?难免身体已伤得很厉害而无力招架。
但凡子路上有还手之力的人,宁愿自己的大腿被人砍了一刀也不愿意自己的帽子掉了。
于是,正由于他已无招架之力,帽子的带子再一次被对方切断,于是,子路明知必死,明知对方饶不了他,于是,便在死前收拾衣冠、从容就义。
换言之,子路在体体面面上选择死亡,不失去尊严地死去,不为体面不要命。
那么孔子得知此事后有怎样的回应?事实上,子路未死前,孔子早已料到他的下场。
前文提到有一次子路在中途遇到他的师兄子羔,他劝子羔不要奏效,此后就有子路英勇就义。
而子羔与子路见面一事,孔子知道后,孔子便说:“嗟乎!柴亦其来欤?由是其亡也。”
它的含义是什么?也就是说孔子当时以为柴(即子羔)将会好起来,由(即子路)将会死掉,而且事实的确如他所预料的那样,最后子羔没事了,子路死了。
造成孔子如此评价的原因是对其子路秉性认识过深。
子路此人,跟随孔子那么多年,最为重视的是一个“义”,从其一以贯之、并虔诚地始终侍奉孔子可见其坚守师徒之情、极尊师重道之心。
而当其来到孔悝身边成为孔悝大管家时,则孔悝是其上级,按子路之人品,难免出于君臣之情无条件地对孔悝忠诚。
现在孔悝遇到了困难,做为子路的人怎么能不帮助他呢?哪怕形势如同是飞蛾扑火,但子路依旧义无反顾。
因此,正由于孔子深知其学生之秉性和帮助孔悝之不可避免,才认定了他是绝对要为一义字而不惜牺牲性命的。
且子路之死亦使孔子大为悲痛,此后孔子常“覆醢的举动”,即见有肉酱之菜肴,不得再食。
所以,综合子路秉性与行事风格、所受的教育来看,最后剁肉酱的原因表面是与别人打斗时没有把帽子收拾好,其实,他出于全自己与孔悝君臣之情,所以不惜牺牲性命来选择辅佐孔悝,最后受重伤、没有招架之力之后,选择收拾衣冠、仿若君子般从容就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rwen/83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