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的确是富甲一方,其财富来源主要有三方面。
在《水浒传》里,宋江外号“及时雨”,他最被江湖好汉称颂之处,是他仗义疏财之举,很多好汉受了他恩。
例如我第一次见到李逵就先送给他十两银子和李逵受伤的女孩二十两,而且当我第一次见到武松的时候,我一出手就是十两银子。
要知那时候老百姓辛辛苦苦干了一年的活,也只不过只赚了三五两,可见宋江不但落落大方而且很有钱。
可问题在于宋江不过是个押司小吏而已,从哪得来的钱财,供得上这种仗义疏财的勾当?
事实上宋江确实是富甲一方,虽然他不能和柴进等大款相比,但是也算得上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富豪,而且他之所以能够仗义疏财主要是依靠三方面财富来源。
一第一是宋江家境富裕。
宋江出生郓城县宋家村人,与宋江之父宋太公一样,都是宋家村地主,家在这里田产颇多。
并且,宋太公一辈子勤俭持家,除了拥有不动产之外,还攒下了不少积蓄。
而且宋江刚开始犯事儿的时候,还是宋太公出钱到处打点的,还带着银子去公差,还安排公差去吃酒的,这可把宋江的苦头吃得少了不少。
若宋江家不过是普通百姓,哪来的钱打点呢?
并且,宋太公为了救儿子,出手也很大方,当两个公差来到宋家时,宋太公给他们每个人塞了二十两银子。
一句话,宋太公是宋江初次逃亡之后,也是发配江州之前,花了很多银子疏通感情的。
没钱的人实在无法做到如此地步。
当然了,宋江家的条件只能说在本地还是不错的,如果与柴进这样的大款相比,自然还是相差甚远,至少有一点,柴进家养了不少庄客,宋家则是农忙时才雇人。
因此宋家充其量也算一个富农的家庭。
所以说,宋江之家,助宋江一臂之力不假,可这并不是其能够“仗义疏财”于江湖的真正理由,其主要收入之源,就在于其职位。
宋江之职,在郓城县押司中,押司为何官?严格地说,押司算不上官员,只能算是一个“吏”。
宋代沿用唐代三省六部制,及至县级政权,其最高行政长官是县令,除县令外还有县尉、县丞等。
县尉管武、县丞管文这两个人是县令助理。
县令,县尉和县丞,算得上是朝廷里正经的“公务员”了,其俸禄,福利等都是朝廷发的。
但是一郡之事繁多,依靠一郡是绝对不可能的,于是,朝廷便授予县令以职权,可招些人来协助其办理政务。
被征募者有两类,搞体力工作者是“役”,衙役是其代表。
而负责脑力工作的,就称之为“吏”,宋江的押司,就在”吏“的范畴之内。
总之,宋江这押司与近代一个合同工相似,算不上朝廷官方公务员,属县内征聘。
押司的任务,主要是抄写公文,整理案卷等,如宋江一样,还要掌管刑狱典讯等事,反正任务颇为烦琐繁杂。
知道押司为何物之后,再来看看押司的职位,对宋江有哪些益处。
首先是俸禄收入,据宋代《百官志》载,押司等小吏一年工资,大体保持十两至二十两。
这钱虽然不多,但是也比那个时代普通百姓强很多。
但是这还远不足以撑起宋江的“遍地撒钱”。他能够仗义疏财就是靠职务上的便利,得到了“灰色收入”。
宋代官员即县令等地方官,通常任期仅三年,三年后,需更换地方继续工作。
朝廷这一做法主要是为避免官员长期在某一处形成权力而产生不稳定因素。
并且,当时朝廷还规定,本地人不得在本地做官。
而这一行为,导致许多官员上任之初,对于地方形势两眼一抹黑、根本不知从何下手去做。
此时,宋江等“吏”派上用场。
一般情况下,宋朝本地的“吏”,是从本地富户,财主之家挑选出来的,简言之,便是本地有头面的人物,这些人物最为突出的特征,便是熟悉本地的状况。
谁有好几口人、家里人在干什么、经济情况怎么样、是不是亲戚在做官、所有这一切,这些吏都极清楚。
并且,这些吏对于本县的公务如何执行、如何开展也非常熟悉,因此,他们就成了新任知县打开局面的得力之人。
所以,当时还形成这样的局面:各地实权,实际上都实实在在地握在吏手之中。
在此背景下,加之宋朝法律具有显着的”说人治而不说法治“的特征,这使当地吏员具有较大的经营空间。
也正由于这个原因,各地无论百姓或商户都很害怕本地吏员,因此,遇到节日,或有别的机会时,商家或百姓都要“孝敬”吏员。
除孝敬父母外,宋江等吏员外出买菜不给钱也属家常便饭,而且商家也敢怒不敢言。
例如宋江第一次见到阎婆惜母女的时候,现场写下白条告诉阎婆惜母女带上这张纸条,便可前往“县东头陈三郎家,取棺”。
为什么他能做到这一点呢?就是凭宋江的押司地位,他一句话,可以是对你好,也可以是盘剥你。
这种利用职权所得“孝敬”实际上是宋江收入的一大来源。
除以上这一收入来源外,宋江的大富可敌国,就是他用自己手里握有的情报,换来的高额收益。
不要小瞧宋江这个小吏而已,在紧要关头,宋江的精力无法估量。
这句话说得非常简单,《水浒传》第18回中晁盖劫走生辰纲之后,被官府通缉,因为这是一桩大案,所以朝廷也请求严办。
并经侦查,官府查出晁盖一伙,流到郓城县境内,遂请郓城县合作抓捕。
而最后的结局,却是晁盖躲过官府抓捕,在这个过程中,究竟起了什么大作用呢?没了其他人,就是押司宋江。
他怎么经营?最开始他先是拖住来抓晁盖的何涛并暂时阻止何涛,理由是“累死累活要休息了”。
事后,偷摸急奔东溪村通知晁盖说官差要把自己取来,要自己快打点细软逃走。
仗着前前后后的时间差距,晁盖才能够逃过生天的厄运,当何涛事后问宋江为什么要走的时候,宋江呵呵一笑,称他刚刚为街坊们调停冲突走的。
何涛有什么可说的?就算是知道宋江有小动作,但他也说不出什么。
以及事成之后宋江的收获?晁盖为表示谢意,出手后,给宋江整整一百两黄金。
当然宋江并不收钱,但是从敢向晁盖通风报信的事上,大家都能看出来这样的事,宋江是肯定不会少做的。
须知晁盖此属大案,上指名道姓严办,而且宋江也敢于告密,如果平时那些小案如打架斗殴,偷鸡摸狗等,岂不也是宋江一念而已?
就是抓住了还是放掉了,完全靠宋大哥的一句台词。
这类人哪一个行走江湖好汉看不惯呢?不上赶着讨好?这样宋江还能赚多少钱?那得不缺,关键是宋江要不要取。
因此,宋江非但没有缺钱花,反而还真有了钱。
当然如果只是靠大撒钱的话,宋江还混不过“及时雨”这个头衔,须知比自己更富有的人有很多,柴进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且柴进还颇有乐善好施之意。
但是柴进的江湖之名,显然没有宋江那么响亮,原因何在?
用一句话概括,宋江在花钱时,总能将钱花到“刀刃”上去,换言之,他就属于“花钱少办事多”。
更有甚者,他花起钱来,总把对方花得十分惬意。
又以柴进为例,其亦乐善好施矣,然何以乐善好施?第一、他要把来投靠自己的好汉一概而论,也就是在柴进看来,无论谁投靠自己,就是要躲祸讨生。
而现实却是,他们当中不乏英雄好汉,他们心高气傲、不同于那些混子,所以,对柴进这概论之很难受。
再者柴进的赏钱方式又令好汉不满意,喜欢请好汉比武,再亲自去看比赛,见了开心的地方便掷钱打赏。
如此,便使好汉感到,柴进颇似那奴隶主观看奴隶角斗之风,不将其看轻,这换了谁的心能自在?
因此,即使柴进好吃好喝地款待好汉,好汉也不念其善。
反观宋江又如何做到?他最显著的特征,是心思精巧,往往在无意中,创造出让人产生好感的运作。
譬如第一次见武松,那时宋江还在寄人篱下呢,可他见武松为好汉之后,先是全程陪在身边而推心置腹起来,使武松立刻产生了一种相见恨晚之感。
随即,宋江察觉武松衣衫褴褛,立即取款准备为武松置办衣物,仅凭这一番缜密观察,便令人如沐春风。
而且这件衣服谁用金钱买来的?正是柴大官人的份上,可这人情,却是使宋江落得个落花流水。
终于有一天武松就要离开了,宋江自己陪着,在离别的时候再拿出十两白银硬塞进武松的手里,也目送到见不到人才会回头。
从头到尾宋江对武松是否花费不少?不多,但是让武松一直记住了这位大师兄。
这是什么意思呢?正所谓“心灵抚慰的方法”。宋江以这一精湛技艺使好汉感受到了他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哥哥一样。
相似的事例也不少,一句话,宋江是个小官吏,远没有表面上看的那样单纯,而且他有本事“仗义疏财”,实际上说穿了,是自己的身价换了自己,也是如此,自己发挥了这一身价,加上各种高明作法,使自己能将江湖好汉跟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rwen/83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