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之所以被宠幸,是因为能够满足慈禧的诸多需要。
在历史上著名太监很多,但是到了大清朝时,说哪一个太监名气最大,那么李莲英排行老二,肯定是谁也不敢排行老大。
说其名气最大,除曾是慈禧太后面前大红人外,还因为其数十年太监生涯,身份始终稳若磐石,从始至终受到慈禧太后宠幸。
那么李莲英到底有多少是慈禧太后宠幸的对象?简单地说,它是对主仆关系的超越。
据《晚清宫廷生活见闻》所载,慈禧太后和李莲英这两个人平时简直就是难舍难分,慈禧太后去的地方一定少不了李莲英的身影。
甚至在二人分离不见时,还互相派遣太监或宫女问安。
不仅如此,他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并不像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一般慈禧太后跟李莲英讲话的时候,语气都是挺随和的,例如慈禧想走一走,都会跟李莲英讲“莲英,我们遛吧。”
这种语气,哪来主仆间的生涩与吩咐,显然像是互相倚重的陪伴。
也仅仅是日常生活小事,慈禧太后对李莲英宠幸之情甚至到了不惜违祖制的地步。
慈禧太后为他不惜断祖制,提拔他为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个二品顶戴太监。
须知清朝入关后,汲取明朝太监专权之鉴,对待太监之态度,和明朝可谓天壤之别。
例如康熙皇帝曾经说太监属“外似谨厚,是叵测也”之徒,最善“无由弄权”。
受这一思想指导,清朝对太监有许多约束条款,顺治帝时期,颁布禁止太监干政,并做成铁牌分别立于交泰殿,内务府,刑慎司等。
此外,就太监管理而言,清朝可以说“事无巨细”,能吃能睡,能日常起居,几乎每件事都有着极严格的规定。
而且这些条款中,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条款,即规定太监等级,不得高于四品。
就是说,无论这太监怎么宠幸,但是其等级说破了天,不可能高于四品,这是清朝入关后定下的祖训之一,很长时期,就连太监里的大总管也不曾冲破四品这顶。
但是在慈禧太后当政的时候,由于李莲英的存在,这一祖训被打破。
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慈禧太后下诏,升任李莲英为四品花翎总管,这一年的李莲英,刚满31岁。
而至李莲英三十七岁时,即光绪十一年慈禧太后又下令加赏给李莲英三品顶花翎。
这还不算完,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46岁的李莲英再次获得封赏,这一次,他被赏戴二品顶花翎。
尽管说李莲英二品顶戴不如朝中大臣手握实权、更是荣耀之兆,可这可自打清朝入关后就没出过事。
关于是否有违祖制的事情慈禧太后压根儿没有想过。
一个太监特别是清朝太监能够做得到李莲英这一份工作可谓空前绝后,所以问题就出现在李莲英身上到底有着怎样的特殊能力,能够这样讨好慈禧太后?
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李莲英入宫之初,净身之术并未处理完毕,导致,创口自然痊愈后,自己竟还拥有了如此部分的本事。
而慈禧太后自26岁起便丧偶,当她见到李莲英这位“绝无仅有”太监时,可谓如获至宝,
甚至有传闻称慈安太后暴毙身亡是因为有一天她偶然碰到慈禧和李莲英“好事”慈安被灭口以防丑闻暴露。
诚然,此说纯属无稽,其他不说,单就李莲英净了这一件事,清朝也不会有。
清朝对太监的挑选,有相当规范而又严谨的体系和程序,特别是太监进宫、净身手术这一方面,更严得淋漓。
清朝掌管净身之人,当时称“阉役”或“刀儿匠”。这些人均为祖上流传下来的技艺,当然净身刀法颇为准确,完全没有割不净之说。
再说这些阉役自己也是吃皇粮,每次净身手术都有记录,例如某年某月为别人净身等等,如果净身没有完全,以后一追究就死罪了。
此外,净身手术结束时,宫中也会派专人进行审查,以保证不发生任何问题。
还有,在清朝,皇宫里还会定期对已经进宫的太监“涮茬儿吧”,也就是再次检查,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就会进行二次手术,直到达到标准为止。
在这样的环境中,要想未经净身干净便进入皇宫,并瞒天过海于宫中,无疑痴人说梦、无从谈起。
所以李莲英之所以受到慈禧太后青睐,当然不在于靠未净身完全,而在于另外原因。
一、前言李莲英聪明伶俐,特别有眼力见儿。
李莲英小时候,读私塾好几天,可他和别的只知摇头看书的小孩不一样,李莲英尤其能服侍教师。
例如,当老师要饮茶时,李莲英立即递上,当老师要吸烟时,一个烟袋锅里的烟丝装满后,由他迅速递上,连老师喝的茶水都洒在地上,无需等待,李莲英便拿起抹布动手擦起了桌子。
这种眼力见儿是他年轻时就具备的,到了入宫以后,得到了更充分的施展。
最开始入宫时,李莲英是个伺童,即是个倒马桶、刷马桶的太监,可正是靠着这机灵与伶俐,他一路晋升,短短十七年时间,便坐上储秀宫酋长太监之位。
而且他侍奉慈禧太后的时候察言观色、应说应做的事情都由他把握的极其准确。
清朝皇宫,大年初二有接财神风俗,根据这一风俗,这一天皇宫上上下下都会吃粽子,而且,吃饭时,还会有一个有趣的小部份。
有哪些环节?是在吃饺子时,用黄豆大的小金元宝包起来,这种饺子做成4个,混在一个锅中煮熟,煮熟了,给慈禧太后和后宫嫔妃食用,吃了金元宝的人都有福。
为每一次请慈禧吃饭,李莲英可是费尽心机,一直自己动手包粽子,并将这4个用金元宝包起来的粽子刻意做好了标记,如此便可以请慈禧吃饭,以此哄骗慈禧高兴。
但是有次慈禧碗里的饺子全部吃光,只有3个,还有一个是隆裕的。
得亏上当的隆裕心思细腻、敢怒不敢言、悄悄吐出躲藏在手中,忙不迭地对李莲英使着眼色,李莲英却一眼便看出是什么情况,不动声色地绕过隆裕,拿着小金元宝到后厨再包上一盘端上来对慈禧太后说:老佛爷你吃点儿热乎乎的吧。
最后,4个小金元宝被慈禧太后吃掉,慈禧太后非常高兴。
这事情虽然只是小事,但透过这事情我们可以看出李莲英的精明与眼力见儿才是其得以始终被慈禧宠幸的一个原因。
还有,李莲英对慈禧极为忠心。
李莲英对于慈禧的忠诚,说出了难听的话语,实在比狗狗对于自己的主人更加忠诚,他一心扑在慈禧的身上
最初,八国联军来的时候,慈禧带领光绪皇帝和其他一个人仓皇出逃,一路颠沛流离的生活,在衣食方面自然是无法与宫中相提并论的,慈禧也没少为此受罪。
可一路走来,李莲英却鞍前马后、处处琢磨着怎么侍奉老佛爷的事,天天只等到慈禧安歇,李莲英也不敢再眯缝片刻。
中间一次天气骤变,正好这批人走在一个荒山野岭上,因为下雨天道路滑溜,再加上视野不佳,慈禧坐的马车踩在空中,眼看着就快要翻进山沟了。
危急时刻,李莲英下车连滚带爬来到慈禧马车前,向下一跃,借山沟树根支撑着身子,硬用双肩把慈禧马车的轮子背起。
最后,慈禧毫发无损,而李莲英却因支持不住而摔了一跤,身受重伤。
并且,在他被侍卫们救上来后,第一件事就是问老佛爷怎么样,有没有伤到,全然不顾自己身上的伤势。
如此忠心护主,李莲英怎能不被慈禧打动呢?怎样才能让慈禧不正常的宠着自己呢?
此外,李莲英还巧舌如簧地懂得何时说出怎样的语言。
慈禧最爱听京剧,所以宫中常有民间艺人前来表演,有一次,一位扮演武生的杨小楼表演完了,由于表演出色,使慈禧听了很高兴。
这下高兴起来,慈禧准备奖励杨小楼一些东西,蓦然回首,满桌的点心都是,说是赏杨小楼的。
还有这个杨小楼?还鸡贼得志。他想:想要这桌点心干什么呢?好不容易入宫见到慈禧太后,还不如叫她赏他一些墨宝,回来后脸上也有光泽。
所以他跪了下来,张口向慈禧求情,让慈禧给了自己一张照片。
得亏慈禧当时高兴,杨小楼的这个请求得到了恩准,刷刷点点之后,一个斗大的“福”字,就呈现在众人面前。
然而等杨小楼接过来看时却立刻目瞪口呆。
原因是什么?原来这个“福”字偏旁部首的慈禧太后写得比较撇,坦率地说,慈禧太后写错了字。
这时,不只是杨小楼在找,他身边的人都在找,重点来了,慈禧太后自己也一样。
但是问题来了,这个总是说不上慈禧太后的字写得不对?那么,如果你说出这句话,你不就揍了慈禧一脸么?所以一时气氛颇有些别扭。
而在紧要关头,依然是李莲英一语道破天机,破解了这道难解之题。
李莲英说杨小楼呀,皇太后老佛爷的福字你们都不敢领了,为什么?因为这福字不是一般的,它比别人多一点,它是一种巨大的祝福,你受不了。
此言一出,福至心灵的杨小楼立刻跪了下来,老佛爷这福气可是洪福齐天啊,小人哪里敢担待?并要求佛爷另赏。
一次危机,就此在李莲英身上消去,拥有如此睿智能言善辩的下人,不要说慈禧了,谁都爱得不得了。
可以说李莲英在皇宫里,无论是他忠心程度如何,眼力见儿如何,再加上他聪明伶俐能说会道,既能满足慈禧心理上的需要,又能同时满足,还使得久居深宫中的慈禧拥有了能够与自己产生情感共鸣的陪伴,如此李莲英受到慈禧的宠幸,亦是天经地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rwen/84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