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刘禅的资质一般呢?他不但聪明绝顶,而且还是刘备几子之中,最适合的接班人。
刘禅身世决定其具有继承帝位的先天优势
刘禅之所以被刘备选为继承人,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出身有关,这一点,是刘备的其他三个儿子所无法比拟的。
据史书记载刘备生四子:刘封、刘禅、刘理、刘永。
根据“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本应在长幼次序上排名靠前的刘封承继是正确的,然而在现实中,刘封虽排名靠前,却并不具备继承王位的任何可能性。
原因是什么?说它简单是因为刘封为刘备“义子”。
刘封本来就不叫刘,本来就是罗侯寇氏的儿子,也就是本来就姓寇氏,所以说刘封成了刘备义子还得从刘备投靠刘表开始。
建安五年,因为“衣带诏”之事,曹操亲自率军讨伐刘备,因为敌不过,刘备惨败,而关羽亦在这场战争中被俘。
除关羽被俘外,刘备“妻子”亦为曹操所俘。
此处“妻子”指刘备妻妾及子女,实际上这已不是刘备首次妻子儿女被俘,早年间刘备妻子儿女曾两度落吕布之手。
这说明刘备早几年就该生子。
但是到底刘备之子最后的下场如何,大家都不知道,反正当刘备因兵败而必须去投靠荆州刘表的时候,身边却再无一子。
及投靠刘表,又暂居于荆州,刘备收义,即刘封。
收此义子的原因,实际上是刘备在那个年代的无奈选择。
据史料记载刘备投靠刘表的时候才四十二岁,这岁数,在那个混乱的时代,已是一个很接近死亡的岁数。
关键是那时他还未有子嗣。
想他飘泊了半辈子,至今一子未留,那无论如何也是令刘备黯然的事。
所以,收义,便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毕竟收义在那个年代也算是比较盛行的。
只是刘备没想到的是他能力还是很强的,收下刘封做义子后,他四五十岁时,连续生下三个儿子。
仨儿子是刘禅,刘理,刘永。
刘禅生母,历史记载很清楚,甘夫人、刘理、刘永等人,生母虽不清楚,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们都是刘备亲生骨肉。
因此,就血缘关系而言,刘封虽有长幼次序之说,但他并非嫡子。
除非刘备只剩下刘封这个儿子才能拥有继承权,问题在于刘备以后拥有刘禅自然就会把刘封拒之门外。
而且,就算没有刘禅的存在,刘备也有很大的几率不顾及刘封的存在。
原因是什么?由于刘封一度令刘备很不满意,一开始关羽困在樊城,就请求占领上庸郡刘封、孟达帮忙,导致,刘封、孟达拒不发兵帮忙。
拒之,乃刘封、孟达以为上庸郡刚刚被占未几,未敢轻行。
而且他们的推辞,终于使关羽兵败被杀,事过境迁,刘备大怒,将关羽之死归咎于他二人,与此同时,诸葛亮等视刘封为放荡不羁之徒,怕将来难为驾御,遂劝刘备将刘封除掉。
最后刘备下诏要求刘封自行裁撤。
既为义子又令刘备很不满意,这类人,刘备当然不会立为蜀汉继任者,何况,人去楼空,再无立身之地。
排除刘封,其余有机会能够当上接班人的只有刘禅,刘理和刘永兄弟。
而且三兄弟当中刘理和刘永都不可能被立为继承人的,原因何在?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们的亲生母亲,一个是他们的年龄。
前面说到刘理和刘永生母都不清楚,但是从两人的出生年月来看,都诞生于刘备进入蜀中以后。
当时甘夫人去世,刘备虽娶孙权之妹为妻,但是历史上却清楚地记载孙氏并未为刘备生过孩子,因此,刘理、刘永等生母都不是自己。
最有可能的,两人是刘备入蜀时,于本地纳小妾所生之子,大概因身份不高,而未留姓名。
这样看来,他们在刘备心中的位置,当然不如刘禅那么高了,而且,按照刘备进蜀的时间来计算,截止刘备死后,两人最多只有十岁左右。
这么大岁数了,刘备如何安心将皇位传给他们呢?考虑再三,最好是年纪稍大一些的刘禅。
另有一点是刘禅生母甘夫人亦为加分项。
刘备一生中娶了几个老婆,但是说到感情最深厚的恐怕非甘夫人莫属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甘夫人不但是人长得好看,而且是贤内助。
据载,刘备初任豫州牧的时候,听说旁边有一妇人,身白如玉,便把这妇人叫到跟前一看,才发现这妇人真的像明月中的霜。
此女便是甘夫人了,做了刘备的夫人之后,没少跟刘备受苦,刘备家事都由甘夫人前前后后操持着,是甘夫人的持续奉献,使得甘夫人死后被刘备追认为“皇思夫人”。
有道是爱屋及乌刘禅恰恰就是甘夫人所生之人,再加自己又是嫡长子,所以就出身与身份而言,刘备封刘禅为嗣,颇有情理与正当性。
除身份正当这一优点外,刘备之所以选择刘禅也是出于对蜀汉未来发展的考量。
刘备这一考虑是为蜀汉日后朝堂之势安定。
刘禅出生没多久,便受到很多人的注意,例如赵云,他曾经参加长坂坡之战,把还处于襁褓之中的刘禅救回人间。
此外,有孙夫人当年打算抢刘禅的,还被赵云、张飞截获。
前后发生了很多事情,使得刘备麾下的这些文臣武将们,在和刘禅渐渐熟悉起来的过程中,情感也日渐深厚。
而且自建安十二年至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就那么一子,面对这样的局面,就算刘备嘴上不封刘禅为嗣,但是文臣武将心中,早已经以刘禅为主主。
既然是少主了,当然也会无意识地围着他转,毕竟他才是蜀汉未来的接班人。
对于这一点,刘备十分清楚,如果他在称帝之后改立他人的话,那么势必会引起朝臣们的反对,即使他用强硬的手段,镇压了反对声,但是他去世之后新主即位,能否驾御这些旧臣仍是未知数。
立刘禅做继承人的优势在于刘禅在大伙心里都已是个默定人选了,未来刘禅即位后,大家伙都不会做出过激反应,更不会产生朝局动荡。
唯有朝局平稳,蜀汉才会走的更远,刘禅的工作才会做的更好。
否则,下面都是反对的声音,迟早会使蜀汉分裂,这一点刘备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看到,所以,立刘禅最合适。
此外,也是别人血淋淋的一课,让刘备在继承人的事情上别瞎折腾。
远非如此,要说同时期的袁绍由于对继承人的问题糊里糊涂,导致自己去世之后,好几个儿子打得鼻青脸肿,最后整个人都便宜曹操。
然后就是刘表了,本来想立大儿子刘琦的,可是小妾蔡夫人枕头风一吹,开始恨大儿子了,转而想立二儿子刘琮了,他这样变换也没关系,带着却有两子刀兵相逢,终于失去了领地。
这一切都是刘备生活的那个年代所为,做为刘备来说,对利害关系肯定是非常了解的,所以在继承人方面,刘备肯定不会重蹈覆辙。
因此,从现状、和将来发展几个方面进行全盘考虑后,刘备觉得立刘禅做继承人有利于每个人。
所以,也只能建立刘禅,永远不可能建立起这两个少不经事小孩子吗?如果这样做,等于为蜀汉埋下重大隐患。
而且在刘备被立为太子之后,要为刘禅做准备,还真是费尽心机,例如他布置诸葛亮和伊籍这些博学之士来教育刘禅,此外还将张飞和夏侯氏所生之女许配给刘禅。
一句话,便是为刘禅日后成功夺取蜀汉政权的刘备,可以说操碎了他的心。
而要做到这些,前提是刘备相信只有刘禅适合继承人,这个适合,不仅包括刘禅身世、蜀汉未来,还包括他是一个聪明的人。
刘禅自身的天赋是使其得以继承的关键所在
对刘禅来说,许多人都觉得他不堪入目,否则何来“扶不起来的阿斗”的头衔?那他真的没用了?
其实并不尽然,在一定程度上说刘禅还算能干。
当初诸葛亮刚开始刘禅时,曾把刘禅评价为“天资仁敏、爱德下士”。你看,按照诸葛亮所处的位置,他根本没必要恭维刘禅,所以起码说明刘禅并非我们所认为的那么不堪。
此外,自其即位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开始至蜀汉灭亡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止,刘禅在位前后共四十余年。
假如他仅仅是个草包,怎么稳当四十年皇帝呢?
当然也有可能说过去四十年有三分之一是诸葛亮支持下渡过的,刘禅那时不过是傀儡。
诸葛亮的确支持刘禅十多年不假,刘禅这段时间常挂在嘴上的话是“万物却以相父”作主,但是这实际上也是自己的聪明之处。
刘禅即位后,即十七岁左右,那时朝中大权主要由诸葛亮决定,若刘禅愣头青的话,那他即位后,立刻会开诸葛亮强硬收权。
如果这么干,蜀汉朝堂肯定会出现大混乱。
但是刘禅不知道,自己在现阶段还非常需要诸葛亮,所以,态度卑微地去尊敬诸葛亮,而且,一切都听从自己的安排。
固然,诸葛亮投桃报李于此,可正由于刘禅这一英明的姿态,使诸葛亮殚精竭虑。
而诸葛亮去世后,刘禅立即展开收权工作,经过一系列人事调整后,把不合作的杨议和其他人一贬再贬,终于把大权独揽。
这件桩件件,哪个资质平平的人都会做?其他不说,单说刘禅死于诸葛亮之后,面对蜀汉对内没有柱国大臣、对外没有强兵悍将,却也能够以一州之地、扛过去20多年而覆灭,已表明刘禅非平庸之辈。
至于自己主动开门投降,这也算是一种意识吧,要知曹魏势力之大,在那个年代可以用如日中天来形容,而刘禅深知与曹魏抗衡无疑就是用卵击石,与其徒增死伤,不如自愿投降,同时也可以使蜀汉人民免于一些灾难。
其次是他那著名的“此间乐而不思”一词,人们都以为他愚笨无情,但那时的情形却是刘禅寄人篱下,面对司马昭心怀叵测的问话,要他怎么作答才行呢?
难不成干脆就说“此间不乐思蜀中”?
他要是敢这么说的话,那就按照司马昭的方式,肯定是不给刘禅好果的,到了那个时候,小命不保便是必然结果了。
因此,刘禅并不是个资质平庸的人物,恰恰相反,他算得上是个较为称职的守成君主了,要是生在别的和平朝代的话,依其才能,或许也会开个好头。
但是很遗憾,自己的本事,还只限于守成君主而已,而且刘备给自己留下的,还不是打得风生水起的河山,加之时局使然,所以,最后蜀汉覆灭,其责任还并非全在刘禅身上。
但是无论如何刘禅还是具备一定的能力,而且,包括身世在内的各种综合得分都使他成为最适合自己的继承人,刘备也没看错这一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rwen/85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