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初七年(226)5月16日,魏文帝曹丕去世,享年40岁。四年前的黄初三年(222)冬天,年仅36岁的曹丕突然向有关部门下诏书,为自己指定了寿陵,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生基”。如日中天,曹丕正处于干一行的大好年华,他如何能记起后事?这一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不是跟个“风雪夜归人”有关系?这位神秘来客给曹丕带来了怎样的心灵上的刺激?请往下看:
在古城洛阳悲怆之夜
曹魏时期洛阳城以香火鼎盛白马寺最为有名。子夜,二位香客不期而至,住持在香客背后几位精壮锦服汉子追随下,悟出了来客身份之高贵。遂未敢怠慢,亲将香客引至大雄宝殿,躬身而退。
(曹丕)
来客为魏文帝曹丕及其弟曹植,曹植前来朝见天子,亲弟曹丕。带着哥哥来到房间里,曹丕意外地取出被他赐死的太后甄宓十分隐秘的“玉缕金带枕头”交给曹植。身为皇帝的弟弟,送啥都不行,偏偏送这么一个仿佛还有故人茑香的玉枕呢,暗恋甄宓数年的曹植顿时情感泛滥、抽泣不已!
曹丕虽己经当了皇帝,却在两兄弟孤苦伶仃之时,依然真情溢于言表,其此刻思念甄宓之情颇为“悔不当初”!原来甄宓临刑时,无意中从这甄宓玉枕之下找到自己失宠之后创作的《塘上行》:
蒲生我池边,其叶何离。
傍能行仁义者,莫如妾自知。
众口烁金,令君生离死别。
……
由君致独乐而延年寿千秋。
诗中失宠“众口烁金”的愤懑不己导致生离死别惨剧,但与曹丕仍情投意合。
白马寺烧香祈祷之后回宫,曹植痛苦不已,恍惚间辞别曹丕之后,曹植梦甄宓于洛水畔,醒后写《洛神赋》优美空灵,同时曹丕意外命人为其修建陵墓。
我想曹植于甄宓去世时找到《塘上行》这首诗,其悔悟之情溢于言表,亦知其兄深藏不露,遂送其兄枕,亦不失为悔悟之道。
(甄宓)
如今而立之年给自己选择洛阳北侧首阳山作为寿陵驻地,曹丕又同时下诏书祥细地安排身后事,诏书把这一行为称为《终制》。他命令自己死后施行“薄葬”,同时还规定了棺椁的形制以及怎样涂漆。最后一个大问题是立何许人也继承王位。
有一立长,有一立幼的执着
曹丕先后有9个儿子,即甄妃所生曹㕡、李贵人所生曹协、潘妃所生曹蕤、朱淑嫒所生曹鉴……那时仅有5个儿子活着。
曹叡为曹丕嫡长子,幼年亦聪慧过人,特别受曹操宠爱。每次宴会群臣,都要把他带在自己的身边,让他与群臣坐在一起,然后高兴的说:从我到你,一共有三代人了”!
而且曹睿还特别喜爱研究政务管理并颇有建树。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就是最好的接班人。但由于甄妃为其生母,当初曹丕并未将曹叡放在眼里,而太子也均未顾及。他只顾心机重的郭皇后之子,遗憾郭皇后无子。事事物物曹丕深陷苦难深重的苦恼。
当曹丕理解了曾经的元配甄妃后,作了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就是让曹㕡认郭皇后为养母。曹睿生于建安九年(204),生母去世时,他已年过16岁,对于母亲的去世,曹睿心中怅然若失!
然而,在理解了自己境遇的艰辛与皇兄的进退两难之后,却做了一个欣喜的表情答应了。另据史书记载,父子二人曾前往狩猎,一母鹿遭曹丕枪杀,后有小鹿现身,曹植让曹睿出手枪杀,曹睿眼眶里淌着泪水,向其父表白:“皇上己经枪毙其母,不忍再害其子,”边说边哭出声。曹植很感动,对曹㕡进行了再评价,认为这个儿子确实可以用,便坚定了他的决心。
托孤于许昌
黄初七年(226)正月初一,洛阳河水还未解冻,曹丕就决定在突然视察时为了守卫许昌抚军大将军司马懿领地,司马大将军自己出城迎战,可进城之时,向来稳固的南城门忽然坍塌,灵敏的曹丕立刻联想起数年前父在洛阳亦曾遭遇过同样之事,觉得这事极其严重,乃凶兆!
内心出现阴影的曹丕,便一病不起。
4月,曹丕收到了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因病去世的报告,两人关系十分亲密,情同手足,此事也引起了内心的伤痛。
5月曹丕正式册立曹睿为皇太子,5月16日曹丕将曹真、陈群和司马懿召至床前,并召见曹叡,指着曹睿告诉大家:“诸位爱卿,你看懂了我这孩子,也听清了我的意思:在我去世之后就由他来继承王位了,希望诸位爱卿能尽心竭力地帮助!”
他鼓足力气对曹睿说:“有的人若是当面挑拔离间千万不可轻易轻信!”
黄初七年(226)5月,曹睿在洛阳即位,时年23岁,是为魏明帝。翌年改国号太和。
补充二点:首先曹叡尊其生母甄宓为文昭皇后,并专门委派那被诸葛亮称为“皓首匹夫苍髯老盗贼”王朗持节受诏用太牢之礼祭奠。
二、情绪难平曹叡屡次问郭太后其母死状郭太后有多大?立即推到曹丕身上:“去问问你老汉(父亲)你为什么要儿子来问问我?您身为儿子不一定会为父亲伸张正义吗?你会为了前母而杀死后母哇塞?”词锋芒毕露,曹睿无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rwen/86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