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掌管什么(解读礼部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北魏初置,隋后为六部中央行政机构之一,掌五礼的仪制和学校贡举的方法。长官由礼部尚书担任,以后各朝相沿未改。隋至宋为尚书省,元为中书省,明清时成为独立的机构,直听皇帝指挥。隋设尚书一人。

唐代礼部既作为教育管理机构又作为科举管理机构在教育与科举关系中起到协调作用。礼部的教育管理职能大体有4个方面:

礼部掌管什么(解读礼部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一、实行崇圣尊儒文教政策。唐初崇圣尊儒文教政策制定以来,具体实施均由礼部负责。贞观初年颜师古奉旨修“五礼”,学礼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学礼公布以后,礼部严格按照《韩昌黎文集》第七卷《处州孔子庙碑》的规定执行:“通得祀而遍于天下,惟社稷及孔子是也。”由此可见礼部在实施崇圣尊儒文教政策时,是极为重视将其制度化、法律化的。从教育内容上看,礼部指定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科举考试时将其作为必考课目之一,因此天下官司学生都将其作为学习内容,这反映出儒家教育思想修身为先的目的。

礼部掌管什么(解读礼部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二是制订和实施教育政策法规。唐代礼部在教育政策,条例的制定与实施上大致分为两方面:一是学礼的制定与实施。唐代学礼包括释奠礼,视学礼,束脩礼及乡饮酒礼,均为吉礼。除了束脩礼是国子监施行的以外,其他学礼都是礼部掌管。从礼部各司局职能、学礼具体条文以及陈列器物方面来看,均十分详细。

二是对中央各校学生学籍进行管理。《大唐六典》《唐会要》等均记载国子监学生由礼部补缺,同时,每年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崇玄学、太医署所管学生有业成者,皆送礼部参加科举考试。那么礼部仅仅管国子监各学生员补缺吗?《新唐书》卷一六二《许孟容传》载:“德宗知才能,召礼部员外郎。公主子请补崇文生,孟容固曰不可以。主诉之帝问状以著令副之。帝嘉其守制,擢为郎。”公主子补为崇文生,不合教育法规。

礼部掌管什么(解读礼部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三是颁定官方教材以引导官私学教育的内容。颜师古对五经进行考证,孔颖达编撰《五经正义》为唐代官司学确立了经学教育的共同内容。但教育内容管理则由尚书省礼部负责。经学教育内容,实科教育内容和职业教育内容都必须有检测标准。于是在科举制上设置了与其教育内容相对应的学科,并以之为取士之准则。与此同时,职业教育的天文,历法,占卜等内容也和礼部所属祠部的权限密切相关。

四是全面管理教育和科举。礼部依据政策法规治理教育和科举,让官私学生依据国家制定的教育内容,不论主修儒家经籍还是文辞诗赋,都能有的放矢地学习,或专攻书法,算术,医学及法律,学成后又经科举考试报读相应学科,例如明经科,进士科,史科,明法科,从而实现了预定的培养计划——取士计划,成功地实现了培养地主阶级人才,服务于封建政治这一教育目的。

礼部掌管什么(解读礼部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可以这样认为:教育过程就是落实教育目标,科举取士是达到这一目的途径。礼部把教育与科举统一起来,使得教育目标根据国家需要得以实施,并在育人,选人,用人制度等方面不断完善与改进政教合一教育制度,彰显崇圣尊儒文教政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广通,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rwen/87972.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