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古代不存在“过继”这件事的话,那么和珅则是典型绝户了。
说乾隆时位高权重的宠臣非是和珅莫属,和珅自兴起至权倾朝野都是乾隆力主,和珅也最终和乾隆结为亲家,和珅之子“丰绅殷德”迎娶乾隆最宠爱的子女“固伦与孝公主”,使得和珅在身份与权势上无人能敌。
但正是这样一位官场上的传奇,终以抄家赐死而告终,而和珅不仅自己覆灭,更牵连儿女,终使自己绝。
乾隆青睐,和珅崛起。
和珅为满族钮钴禄氏,其父常保原为福建副都统,但常保卒于和珅年少时,且钮钴禄氏家族庞大,和珅和哥哥和琳差点扫地出门,受益于他小母亲的呵护,和珅得以苟活于家族之中,这样的环境造就了和珅的过人素质。
实际上和珅是非常聪明的人,只是这辈子和科举好像有仇。
他显然通晓满、蒙、汉、藏四语,更深谙儒家之经书,正是这样一个才子,其科举失利,失利说明和珅很难通过进士通道进入朝廷为官,对一位清代政治家而言,如果不具备像样的“学历”,就谈不上有向上攀登的可能。
但是和珅是幸运的,他有着良好的身世,良好的头脑和照顾自己的吴省钦和吴省兰两位老师,使和珅处于一个特殊的境地,乾隆三十三年和珅与冯英廉孙女冯氏结婚,和珅这一年只有十八岁,如果放在同时代汉人的身上,简直就像“传说”。
而且和珅传奇不止。
乾隆三十四年和珅进士及第,但朝廷念及和珅之父曾经担任都统,赐封和珅为“三等轻车都尉世职”,亦以此封,给和珅一个亲近乾隆的契机,三年后和珅有幸被补上粘杆处(相当于锦衣卫)保镖一职,和珅便开始天天参加乾隆的安全保卫。
就是这样一个契机,才使这大清盛世之主结识了最伟大贪官。
乾隆即位以后,他就开始为一个问题发愁,朝廷里汉人大员多了,满族官员却少了,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选官科举制度,先天利于汉人,满人由于生活环境,思想习惯,文化底蕴与汉人迥异,科举成绩很不理想。
于是乾隆感觉到了某种危机,于是决定去改变它,就是用权力来干预朝廷大员,面前这位精明、通晓四大主流语言的和珅也成了他追求的对象。
乾隆四十年和珅受乾隆委任为正蓝旗满洲的副都统,翌年和珅竟被安排在户部任右侍郎,不久又出任军机大臣。
如果允许和珅出任旗人都统,因为他是满人,那么说得过去,可以允许和珅加入户部乃至军机处,对和珅这样的“没学历”而言,真是天方夜谭啊,于是乾隆对和珅的偏心与支持就毫不掩饰了,和珅由此兴起了。
聪明的和珅得到了乾隆的皇恩,于是对乾隆死心塌地,另一方面,和珅也成了乾隆的“钱袋子”,和珅的贪污,很多时候都是乾隆默许甚至暗示的,例如乾隆四十五年,云贵总督李侍尧告发侵吞,和珅临危受命对李侍尧进行侦查,终于缴获李侍尧侵吞巨款,使其身陷囹圄。
原本按照常理,查获贪官财物,是为了充国库是应该的,但是和珅把绝大多数都留下了,付之一炬,至于和珅是如何做到的呢,乾隆不究,连问都不认真,好像熟视无睹,可见乾隆对和珅的贪腐态度。
也是和珅全面“崛起”和“转型”的机会。
妻妾众多而子嗣少。
有钱的和珅就开始过着奢侈的日子,和珅结发的老婆就是冯,而且除老婆之外,和珅还娶了8个小妾。
对于和珅这个小妾在史书中只有8个,但是和珅是否还金屋藏娇那是谁也不知道的,在和珅这个小妃里,也有个“西洋人”玛丽,这说明和珅感情生活很丰富,如果和珅和玛丽生了个儿子,那没准大清贵族中就会提前来个混血儿。
但和珅妻妾众多,儿女无几。
和珅一生有二子二女。
和珅虽纳有妾,但和珅和其妻冯氏情投意合,对冯氏来说,和珅可是个能干的老公,把家中大事小情交由冯氏操办,回家后,和珅还听从老婆的话,于是两人情投意合,和珅一生只生二子,而且还是与冯氏所生。
长子为钮钴禄·丰绅殷德,四十年生乾隆,和乾隆心爱的女儿同一年生,和珅最小的儿子出生于他和冯氏均已步入中年之时,幼子命运多舛,生后不久便夭折,故和珅能传直系血脉者,丰绅殷德如此。
而且除了和冯氏生下两个儿子之外,和珅好像还选择了性生女,自己的两个女儿,都是和长氏生下的,这长氏,冯氏死后就续弦成了和珅正室。
对于别的小妾来说,和珅和他们只是一点点爱的结晶还没凝聚在一起,可见和珅妻妾比孩子还大,这样的状况也带来了隐患,即乾隆之后一旦发生任何变故,则可能绝后。
仅仅是一个儿子,确实太危险。
和珅后裔。
和珅崛起之时,无论是官场上地位爬升,还是物质生活富足,和珅家很快变好了。
首先是和珅长子丰绅殷德被乾隆赐婚并安排固伦与孝公主嫁给了他,大家都知道公主是乾隆所说的“如果不是女人,就传位给你们”,由此可见乾隆是非常宠自己的女儿,他之所以要公主下嫁丰绅殷德就说明了他是非常器重和珅。
此虽为政治联姻,但丰绅殷德对固伦、孝公主情投意合,两人青梅竹马、长大成人正式结为夫妻,乾隆对丰绅殷德女婿亦爱屋及乌,短短数年间,持续抬高丰绅殷德职位,丰绅殷德于乾隆后期,任正黄旗护军统领和正白旗汉军都统。
而且丰绅殷德与固伦、孝公主还生了个孩子,这和珅之亲孙、乾隆之孙,本该是大清王朝的重量级人物,谁知,此子不久夭折,丰绅殷德之子早逝,使和珅此脉处于“绝嗣”危机之中,而同时固伦与孝公主未能再育,于是公主劝纳丰绅殷德为妃。
起初,丰绅殷德是坚决不纳的,但后来忍不住王妃的规劝,再加上为了家族继承血脉的重任,丰绅殷德才不得不纳了妾,遗憾的是纳了妾后,亦未生子,即使不久之后钮钴禄家危机席卷。
嘉庆四年乾隆去世,乾隆死后半月,和珅因和珅当了乾隆若干年太上皇而遭嘉庆二十罪抄家入狱,协助乾隆压制嘉庆时,亦不时充当乾隆传话筒,致使嘉庆之命在朝堂上尚未被和珅有效,因此为保君权嘉庆不得不将和珅除去。
再加上和珅这几年积累的巨额财产,恰好可供嘉庆充入国库以抗击作乱的白莲教叛乱,因此和珅垮台也就不可避免。
和珅遭抄家,很快就赐死了,而且丰绅殷德是和珅的儿子,本也会受难,但丰绅殷德仍然是固伦和孝之夫,对这位姐姐,嘉庆同样宠爱有加,所以经过固伦与孝公主的百般苦苦哀求,嘉庆才饶过丰绅殷德。
但丰绅殷德内心对公主怀恨在心,终究还是爱新觉罗家族让自己家破人亡,在和珅赐死之后,丰绅殷德已经不可能再像从前那样成为第二代,所以丰绅殷德、固伦、孝公主之间婚姻就产生了裂缝,这次丰绅殷德亲自去外面寻找小妾,也不跟固伦、孝王妃打招呼。
但丰绅殷德干得最乱的事是嘉庆八年,与无名妾室有女。
此事令固伦与孝公主痛不欲生,嘉庆得知这一消息时,怒不可遏,遂与丰绅殷德“国服”时期生下女儿革了职,圈了家,事实上,嘉庆之前曾想用丰绅殷德的“为父报仇”来处理他,但是由于姐姐的恳求而作罢。
丰绅殷德虽未死,但他却沦为行尸走肉之徒,虽嘉庆后为官其任,然嘉庆十二年嘉庆调其到冰冷的乌里雅苏台工作,丰绅殷德从小就养尊处优、生活条件差身体很快就垮掉,嘉庆十五年,丰绅殷德因其妻说情才得以返京养病,但是没过多久又病逝。
丰绅殷德死后仅留两女,至于两女究竟是什么样子,仅长女钮钴禄氏有明确记载,嫁皇族宗室郡王为妻,但这位郡王是穷困潦倒,不被宠幸的那类人,终于在夫妻间死了,儿子也要借宗人府的钱为父母修坟墓,显然过得颇为潦倒。
对于丰绅殷德次女的情况,史书上并无详细描述,而且女儿并不能认为是可传宗接代之子,因此和珅这条血脉,算断了。
或者固伦和孝公主不忍心见和珅绝户而跑去找和珅外甥(和琳之子)丰绅宜绵恳求丰绅宜绵把一个小孩过继给丰绅殷德,以这种方式留住丰绅殷德血脉的丰绅宜绵同意,便把自己的儿子福恩过传给丰绅殷德为妻,这使和珅显得有子。
因此固伦与孝公主为夫付出了许多,而自己却是个悲怆的人,生命中的最后岁月,终因守寡而结束。
对于福恩而言,长大后朝廷赐其复封和珅当年承袭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实际上这对于福恩而言是件幸事,由于和珅垮台后,同波及和琳全家,若福恩不超过继送给丰绅殷德的福恩,那就不一定会有此良缘。
和珅之女。
和珅之子在悲剧中谢幕,两女倒是比较优秀。
和珅长女与贝勒永鋆结婚,虽年仅一个贝勒,却又是康熙之重孙,淳亲王胤祐之孙,因此地位十分突出。
而且和珅次女娶的最为合适。
虽没有娶任何皇子皇孙为妻,但是日子过得还不错,她娶的是乾隆时期宰相富察·观成的儿子富察·贵庆为妻,贵庆待妻甚笃,虽然是和珅最小的女儿,但这并没有影响夫妻感情,而且他们夫妻俩还生下了两个很有希望的儿子,其中三个也是和珅孙子。
长子瑞瑸,他官福建巡抚、署闽浙总督、三子瑞琇、嘉兴府知府,因此和珅亲孙子,远比他嗣孙福恩未来好,只是外孙并非亲孙,不可能以和珅直系后代看待。
纵观清朝历史,和珅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可以说是非常之重,这是因为和珅凭借其特殊崛起而形成朝堂另类“党派”,其抱团捍卫满人官员利益,而在此过程中,和珅逐渐改变了自己,和刚进入官场的原则有节制地根本不明白,因此和珅最后也死于权斗。
至于和珅“后代”究竟是史书中所记载的那样,还是他和丰绅殷德也有着“隐藏”血统,则不为后人所知,甚至有,那就难逃隐姓埋名的人生结局,曾经隐姓埋名,实质上就相当于绝嗣,传承终究集中在有传者、无人传者身上,到头来自欺欺人而已。
本文由“纪元结束了”原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rwen/88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