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贵最后的结局怎么样(太监崔玉贵身世大揭秘)

崔玉贵终于善终了,他虽病危,但他的寿命却比光绪更久了,光绪终于未能为珍妃复仇。

如果说慈禧太后职业生涯中最宠爱的太监的话,那么后人就不难想象到“大太监”李莲英了,而且有些人会想到李莲英“前任”太监安德海,可惜安德海因慈禧尚无法独断朝政而惹来祸端,终被斩,李莲英从安德海身上吸取教训,只行其所应行之事,宫中岁月遂始终安分守己,亦属地位显赫。

崔玉贵最后的结局怎么样(太监崔玉贵身世大揭秘)

但与李莲英同时代的宦官中,也有一位也受到慈禧宠幸,他就是那时叫“崔治世”的崔玉贵。

当初为其取名“治世”,说明家中对于这名男丁还大有寄托,遗憾之余,崔玉贵与“亲戚”李莲英均身处大城这片非常贫困之地,而且直隶当时所受“太监风气”十分严重,许多人为命运之苦哀鸿遍野,再听却太监们能“一飞冲天”,有的为了能进宫就狠不下心。

崔玉贵对于家人的前途束手无策,并且听说李莲英“自宫”,所以十二岁时,他还从宫里走出来,最终进了庆王府当太监。

当初做太监时,李莲英与崔玉贵苦口婆心,好在二人懂得“察言观色”,深知慈禧爱听戏,便去学唱,不断勤练,为了赢得慈禧太后欢心,皇天不辜负苦心,就连太监们,付出都能有回报,李莲英与崔玉贵果然被喜欢听戏慈禧看上,便安排在他身边。

得安德海之势时,李莲英还是个二太监,后安德海命运多舛,李莲英登位,崔玉贵遂成“二太监”,虽然身份不能与李莲英相提并论,但是如果说李莲英一般都在主之外,掌管与大臣,恭亲王之类的事务,崔玉贵则在主之内,属李莲英之副,侍奉慈禧日常起居。

崔玉贵最后的结局怎么样(太监崔玉贵身世大揭秘)

因此崔玉贵身居要职,在太监这个团体中声望颇高,但是崔玉贵并不是没有人“记恨”皇宫,平时还帮助慈禧做了些“看不到光明”之事,如以珍妃为对象,对珍妃施虐,故崔玉贵皇宫中“头号”冤家对头,当属光绪。

那时候安德海是每天都在帮慈禧“监视”同治的,即使是为了削弱同治,安德海也会找些莫须有的东西“陷害”同治,使同治屡遭慈禧非议,而每次非议,又使慈禧以同治尚不“成熟”为由将同治皇权暂“看管”起来,于是同治对安德海恨之入骨。

正因为如此,山东巡抚丁宝桢弹劾并捉住安德海后,同治才急令丁宝桢将安德海置于死地,唯恐慈禧救安德海于死地,而且安德海被害之后,还有一个“崔玉贵”来到清宫,清宫众人看过来,看光绪什么时候还将崔玉贵“处死”。

但光绪与崔玉贵最“过节”的是珍妃。

光绪身为大清皇帝,比不上自己风流倜傥的祖父母,一生中只有三个女子,即自己的皇后叶赫那拉氏(隆裕太后),瑾妃和珍妃,而且光绪在感情上也非常偏激,对自己不爱的人,就冷漠对待,对自己喜欢的人,则是极力去追,在这三名女子当中,光绪最喜欢珍妃。

由于叶赫那拉氏乃慈禧外甥女,同为光绪堂妹,所以由慈禧以政治联姻为由牵线搭桥“近亲成婚”,光绪十分厌恶这段姻缘,再加上慈禧为打压光绪,架空光绪,一定要拖到光绪十四年份才能让他结婚,因为光绪这一年十八岁,慈禧不可能再拖下去。

崔玉贵最后的结局怎么样(太监崔玉贵身世大揭秘)

慈禧对权的渴望与贪婪,激发了大清皇帝光绪的“逆反心理”,对其太后,极为不满以致反感。

而也就在光绪的十四年份,慈禧除为光绪安排了两位妃子外,二人是姐妹俩,均为镶红旗的人,出自“他他拉氏”(他塔喇氏),年长的姐姐便是著名的“瑾妃”,妹妹便是更著名的“珍妃”。

起初,光绪对姐妹俩其实并没有多大感情,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光绪才发现珍妃与那些宫女,贵族们有很大不同:一个不按常理出牌。

珍妃虽然最年轻,只有13岁,但这也成了她的强项,珍妃十分排斥满族贵族们落后烦琐的风俗习惯,更加痛恨清宫无数的规矩,但这并不等于珍妃本心就不好,相反珍妃本心非常阳光,经常向光绪表达她对生活的感悟,使光绪心中豁然开朗。

若能形象地说,则珍妃在光绪时,像董鄂氏在顺治帝时一样,在帝王们的心目中她们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分明是那样的特殊,但又是那样的热烈。

珍妃在清宫为何有这样的特殊?

从严格意义上讲,珍妃在清朝贵族当中,是少数与西方世界交往的女性之一。

崔玉贵最后的结局怎么样(太监崔玉贵身世大揭秘)

他他拉氏虽算不上清朝的顶级大贵族,但清朝后期他他拉氏却出过一个“封疆大吏”——甘陕总督“裕泰”,有了这层官位,他的女儿、孙女自然有资格被皇帝“选妃”,而最重要的是,裕泰的儿子“长善”,在光绪年间担任“广州将军”,驻守广州。

那时广州已与中原大地上绝大多数地区迥然不同,因广州“被迫”对西方列强敞开(1842年)建立通商口岸,加之广州自古就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贸易中心”,光绪年间广州很早就成为一个国际化都市。

正好珍妃与妹妹瑾妃,长期住在身为广州将军大伯长善家,因此姐妹俩从小受文化的影响,并没有多少满族古老的传统,但它是西方先进的理念,当然它还包含着许多国内先进的理念,因此珍妃们的视野,永远不同于传统贵族。

进了宫,珍妃对宫中几乎“窒息”般的环境很不舒服,总想着要搞点特殊的东西,可能不大离谱,譬如捉一只紫禁城里飞来飞去的鸟儿,譬如去看几间闭关锁国的宫殿等,但这些都是传统慈禧太后心目中天然的“罪大恶极”,因此珍妃经常受到斥责。

同时光绪还发现自己这个妃子和一般人不一样,所以才对她有了很深的认识,光绪才知道原来外界那么空旷,而珍妃这家伙又是那么有意思,说珍妃是光绪内心又一个自由灵魂化身也不为过,于是,光绪就爱上了这名女人。

崔玉贵最后的结局怎么样(太监崔玉贵身世大揭秘)

光绪与珍妃在年龄上相差并不是很大,因此两人之间并没有代沟,光绪经常跟珍妃一起读书,珍妃还将她所熟知的东西送给了光绪,据说日久生情珍妃天天陪光绪最久,由于清宫有规,皇上与后宫不可能“长时间”待在一起,珍妃也因此受到慈禧的责罚,这短暂的离别也使光绪很不舒服,所以他对慈禧产生了看法。

慈禧自然暴跳如雷,认为正是珍妃“挑拨”自己与皇帝母子感情,所以对珍妃始终怀恨在心,最终光绪二十年慈禧首次“出手”珍妃。

光绪二十年正月初一,因慈禧“六十大寿”设宴,凡出席者或多或少均有收获,珍妃、瑾妃正式受封,但这却不是慈禧想要看到的局面,到了十月的时候,珍妃因为卷入了“上海道”事件(卖官鬻爵),因此被慈禧训斥不懂家法,但是珍妃哪来一个甘愿站在那里挨骂的男人,所以马上就顶了起来,而说话也可以用惊天动地来形容了:

“祖宗家法有不善于先,妃何敢为天下先,此则王母娘娘教”。

珍妃之意,虽从其中插手光绪选上海道之官,却认为自己此乃干政之举,然若非谓此乃干政也,然后慈禧太后是个“先坏者”,这一切也是慈禧太后教给她的,珍妃言外之意是在暗讽慈禧垂帘听政、架空光绪、左右逢源、事关全局,这等于挑衅慈禧执政,慈禧又怎能饶过慈禧呢。

崔玉贵最后的结局怎么样(太监崔玉贵身世大揭秘)

遂立即将珍妃、瑾妃贬为“贵人”,在此基础上,又令人扒光珍妃服饰,对珍妃施以杖刑,为一妾,这可算是颜面扫地了,再加上光绪说情更惹慈禧生气了,这件事情使得珍妃身边有不少贴身太监,丫鬟都被赐死了,影响非常严重。

虽然珍妃第二年又恢复“妃”级别,但珍妃这时已大致“囚禁”了,通常看管和监视珍妃的就是当时“太监二把手”崔玉贵,正是这样的监禁使光绪对慈禧和崔玉贵产生了怨恨。

两人夫妻间究竟还能相处多少年,还不清楚,而且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这次偶然,反而定“珍妃”之死。

西方列强入侵后,大清“东南互保”接踵而至,慈禧自知避而不谈,便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之前,携光绪“西狩”而去,即逃往西安,出逃之前,慈禧要崔玉贵将珍妃“放”走,再逼死珍妃。

慈禧以珍妃此人“不遵守妇道”为由,等八国联军赶到时,生怕珍妃闯祸,言外意思是没有准备带走珍妃,慈禧如此对待珍妃的原因,一定是以前怕把珍妃置于死地,现在要“趁乱作案”,但珍妃哪会自杀呢,就搪塞着纷争。

后慈禧大怒,遂令崔玉贵推珍妃下井,珍妃由此因坠井身亡。

崔玉贵最后的结局怎么样(太监崔玉贵身世大揭秘)

珍妃去世之后,光绪稀里糊涂地被慈禧带走逃走了,到了翌年大清与八国联军“停战”之后,慈禧与光绪开始回到北京1902年,光绪与慈禧返京,又返京后,慈禧为抚慰光绪,令人将珍妃从井里打捞出来并厚葬,同时慈禧还“装模作样”要光绪对付崔玉贵。

光绪当然知他奈崔玉贵不从,因打狗也要见师傅,崔玉贵身后立有慈禧,光绪丝毫不逆反慈禧,所以就请崔玉贵回庆王府做小太监,也不过是一副模样而已,光绪“懂事”得慈禧非常满足,很快,崔玉贵又来找慈禧。

说讨厌吧,光绪当然讨厌,但他没有办法,自己是个没有权力的傀儡,所以回京之后,光绪好像换了个人,开始学习很多西方学问,律法,其变法失败,其珍妃去世,只能靠此方式维持生计,也许是自己将慈禧熬毙,事情才会出现转机。

遗憾的是光绪熬不住慈禧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光绪死了,死后第二天慈禧就死了。

慈禧死了,对李莲英与崔玉贵而言,这是一件不逊色于“天塌了”的事,因为二人得罪了太多人,但是二人均坚持为慈禧完成“葬礼”,送终慈禧方才出宫,两人在离开皇宫之前,皆捐出巨款巨物才能“保命”,崔玉贵更是向海淀一“立马关帝庙”捐出680亩土地,并将此土地,设置为太监“退休”之处。

崔玉贵最后的结局怎么样(太监崔玉贵身世大揭秘)

也许正是因为崔玉贵这事处理得开敞,再加上崔玉贵离开皇宫后老实拜佛吃斋饭,倒也实在没多少人招惹崔玉贵了,崔玉贵与“横死”李莲英相比终于称得上是福气百倍了。

崔玉贵直到民国十五年去世,享年六十五岁,算是较长寿的人了,但崔玉贵“死因”中也非常痛苦和无奈,由于他是背着“背疽”(酷似脓疮般的包裹)长大的,明朝徐达正是因此毒发攻心,但在崔玉贵时代,早在背疽治疗上就已具备完善西医的崔玉贵终于去世。

其实说崔玉贵有何大恶行也不能说,崔玉贵与李莲英在人生哲学上非常相似,为了慈禧下令,两人哪怕粉身碎骨也得做,由于身负“立身原则”,可除此之外,两人却毫不掺杂,深得明哲保身之道,遗憾的是慈禧对自己那两个忠贞不二的小太监却毫无保障,于是两人死后慈禧就成了丧家之犬。

至于光绪与崔玉贵的“仇”早在光绪死后就已随光绪进入地下,其实当时许多人对活泼可爱的珍妃是很反感的,因此珍妃之死,没有人喊破复仇之声,而且崔玉贵把珍妃推入井底一事,也因此一笔带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rwen/88997.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