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气”的认识与探索是非常深的(但在西方文化中并不存在“气”字。在哲学上,“气”是物质世界存在着的基本形态之一,它表现为一种运动形式或状态;在语言中,“气”又被称为“气息”、“气脉”等。汉语中包含“气”字或句较多:阴气,阳气,精气神,神气,丧气,脾气,气功,一鼓作气,万物负阴阳抱阳气,冲气认为和谐……等。
气究竟为何物?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气是宇宙间一切事物最基本的组成成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们不断地研精究微,”气“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了,它还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从分子、原子到质子、中子再到电子、量子、波粒二象……这一切都与”气“有关,那么,什么是”气“;什么是”道“:什么是”道——气“?物质是否有极小单位呢?无穷小是什么?什么叫“无穷大”?“无穷”和“无穷小”都是什么意思呢?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什么叫做无限大?无穷大是什么?
我们老祖宗把这些总结为“气”。
孟子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有位圣人就提出炼气、养气,此人便是孟子。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着名的教育家。他对教育工作特别重视,在其一生中发表过许多关于教育方面的论述,并留下了很多精辟而独到的见解。《孟子·公孙丑上》载:“孟子弟子公孙丑曾向孟子问道。”
“问老师你有哪些优点?”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接着问道:“浩然之气是什么呢?”
孟子曰:“此难于形容。若粗略地去论,那就是充塞于天地间,一股非常庞大,非常刚烈之气”(原话:“我好养我浩然之气。其为气者,至大至刚,以直不害,然后塞之于天”)。“浩然”一词,指的是正大刚正之气。“浩然之气’就是一种刚正之气,它代表着人间正气和大义大德。“浩然之气’是儒家创始人孟子提出的一个具有创新思维的哲学概念。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管子·内业》一书中。此后,历代思想家都把“浩然”作为人格修养的重要内容加以推崇。成为中国古代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传统。
孟子认为,一个人能够做到浩气长存是他所具有的巨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就表现为“不动心”;在《孟子》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君子生而知之者十居八九;不知其可与人乎?”意思是说,人如果没有知识的话,那他永远不会认识自己的价值。亦即孟子曾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屈服”的高尚情操与境界。
孟子
那么浩然正气应怎样培养与修炼?
一、平时要有强烈的自身正义感和良好道德品质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对正义和优良品德的追求。若在思想上不储存公正与道德,浩然正气便无生存之本,便无从谈起有此生气。其次,我们还要注意到对浩然正气的追求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其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我们的行为。比如,年龄、教育程度等等。因此,我们要用浩然正气来反对一切伪善和假仁假义;
四书五经、名人传记等都是对一个人道德修养和能力的评价。浩然之气就是一个人从里到外所表现出来的性情,它属于精神层面,不读不悟,不习不练难以修炼。第三,在修炼过程中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二是与修身养性相结合;三是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第四,要学会”养气”,即修身齐家之道。首先要懂得为人处世的原则与方法,慢慢地又进入了过渡与升华为养气。
孔子
三是从真正的英雄人物中体会浩然之气。第四,在日常工作中培养自身对英雄的崇敬之情。第五,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六,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第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通过对历史遗迹、英雄事迹等的学习,增强学生的高尚感和对浩然正气的认识,做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最终坚持练习与训练。浩然之气并非一下可以练成,正如学英语也非一年二年可以学好。孟子曾做过这样一个比喻:种庄稼需要长时期地耕作,而非以某天劳作才会获得丰收。同样,教育也是如此,如果不经过长时间的磨炼,也不会取得显着的成效。人的一生只有一次成功的机会,但这一机会却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去争取。凡事要想有所建树,一定要经过长期的积累与磨练。等火候达到一定程度后,才慢慢感觉自己内心一股浩然之气渐渐聚集起来,缓缓充盈胸臆。
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培养浩然之气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龙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rwen/9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