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钮钟“全家福”,出土于海昏侯刘贺墓。
考古工作者利用编钮钟奏乐。
编钟为我国古代乐器之王,器形主要有镈,甬钟,钮钟三大类。中国艺术研究院王清雷研究员日前在一次访谈中说,音乐考古团队通过测音发现海昏侯刘贺墓发掘出的14套编钮钟在发掘顺序上有错位现象,可能是随葬过程中引起的。队伍把刚才的编钮钟调到适当的次序之后,已经能够奏出乐曲来了,声音清脆悦耳。
据了解,这支音乐考古团队测音时,曾以“刘贺编钮钟”成功尝试演奏《沧海一声笑》、《梅花三弄》共20多首音乐,经科学试验验证,该编钮钟在演奏完整音列时。
器表纹饰不同14编钮钟不是一组
记者获悉,出土后的钟编钮钟整件挂在钟架上,从钟的小巧玲珑顺序摆放。从纹饰上看分两式器表:一式器表皆为同一鎏金纹饰,共有13枚;一式无鎏金装饰,为“小黑钟”置于末尾。除排第3位的编钮钟被打碎以外,其余都保存得很好。14编钮钟钟腔内壁上都设有楔形音梁,但是两式编钮钟音梁的形状各不相同,调音方法是刻凿法。
“根据编钮钟一侧面鎏金纹饰大量磨损情况,推断是频繁敲击演奏造成,故编钮钟是刘贺在世时实用器之一。但是就器表纹饰与内壁音梁而言,此二式钮钟并不是一组。”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队队长,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军认为,这大概是刘贺的后代为谋求编列时与诸侯王相一致的乐悬礼制而东拼西凑的结果。
海昏侯墓编钮钟发掘前,南越王赵眜,吕王吕台和江都王刘非墓中都曾发掘过14座一肆编钮钟,说明西汉诸侯王级乐悬规制编钮钟编列14座一肆。杨军以为刘贺虽只是列侯,却曾是皇帝与诸侯王,他的墓始终呈“侯之规制,君之大小”状,这也象征了刘贺没有死去的帝王心。
出土排序有错位的两件编钮钟,应换一地点
王清雷研究小组发现除了三号位编钮钟因为断裂而失声之外,其他音色清脆悠扬,都能弹奏,但是其中2件编钮钟出土顺序出现了错位。“通常编钮钟以音调高低次第排列。经团队测音后发现,原排序第13号的钟的音调最高,应与原排序14号的‘小黑钟’调换位置。”
王清雷猜测其中之一可能就是在安葬时需把编钮钟移出钟架,等钟架安放到墓中后才重挂编钮钟造成古人忙中有错;另一类大概是古人在重挂编钮钟时发现“小黑钟”最小,自认为挂错,故意把它调在末位,因通常钟体越小读音越大。
王清雷说,这件“小黑钟”是不可或缺的,不但将编钮钟的编列凑成14件一肆,还将整套编钮钟的音列补全,否则整套编钮钟就失去了演奏功能。
那么王清雷小组怎样利用“刘贺编钮钟”来顺利地弹奏乐曲?
王清雷认为这是由于汉代编钟继承先秦编钟“一钟双音”,即击编钟正鼓部与侧鼓部产生不同的音。失声的三号钟的正鼓音可用一号钟的侧鼓音替代,侧鼓音可用四号钟的正鼓音替代。但是有趣的是,尽管“小黑钟”和另一式鎏金编钮钟音列吻合得很好,但是“小黑钟”中的声音并不是其他一式编钮钟中同样的声音所能取代的。
【海昏侯墓】
海昏侯墓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内,为西汉海昏侯刘贺墓,为中国至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为完整的一座墓葬、功能布局最为明确,祭祀体系最为完善的西汉列侯墓园还是中国南方地区目前所知规模最大,内容丰富,保存较好的汉代地方列侯等级墓葬。出土了10000余件(套)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简牍,木牍等多种珍贵文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bfoy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广通,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linglongsj.com/rwen/92825.html